06.09 是她,让宋时天青再现人间——记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玉松

提起汝瓷,不少人会想起它的至妙之处“雨过天青”。但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让汝窑在战乱中窑空烟冷,为宫廷烧制御用瓷仅仅40年的时间,汝窑便由盛及衰。此后明清御窑厂仿烧不绝,但无一成功,至新中国成立时已断烧近千年。

是谁让天青色再现人间?

是她,让宋时天青再现人间——记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玉松

她就是孟玉松女士!

是她,让宋时天青再现人间——记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玉松

刚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孟玉松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界至高荣誉,成为中国汝瓷界第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忆起因周恩来总理指示而与汝瓷结缘,并当面向邓颖超汇报“我们实现了周总理的遗愿”,已是七旬老人的孟玉松壮心不已:“我们经历过汝瓷断烧的痛苦、复烧的艰辛和喜悦,荣誉是属于我这一代人的,这荣誉将成为我把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下去的动力……”

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让她与汝瓷结缘

“是周恩来总理的批示,让我与汝瓷结下了不解之缘。”孟玉松说,1957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历史名窑的生产,特别是龙泉窑和汝窑。随后,临汝县老工人郭遂接受了试验汝窑瓷器的任务。郭遂先从豆绿釉开始,通过多方学习、数百次试烧,终于试制成功了汝瓷豆绿釉。1958年,刚刚16岁的孟玉松从高中被抽调到县钢铁化验室工作,赴郑州大学化学系学习了硅酸盐定量分析,这也为她后来从事汝瓷釉色研究打下了专业基础。但,此后的十多年里,孟玉松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返乡教书以及父母双亡,与汝瓷、与郭遂这位后来的恩师之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恢复汝瓷,临汝县领导决定抽调专业人员,临汝县汝瓷厂成立了汝瓷技术攻关小组。

是她,让宋时天青再现人间——记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玉松

孟玉松在研究汝官瓷

“1973年7月,我调入临汝县汝瓷厂工作,真正与汝瓷开始结缘。”孟玉松说。她认识到研究汝瓷不能没有陶瓷知识,于是,她便常常与工人一起工作、研究、配试。熟悉了工序、学到了专业知识的她,还将各项技艺逐一记录在册。

细心的孟玉松发现,因为制瓷师傅大多不识字,配料全靠经验,无法批量生产,遂筹建了汝瓷化验室,把师傅郭遂的实验配方标准化、计量化,使汝瓷绿豆釉逐步投入批量生产。

1974年,在汝州城区的新厂——临汝县第二汝瓷厂建成了,孟玉松和郭遂师傅以及汝瓷攻关小组一起搬到了新厂。然后,立即开始对汝州境内80多座古窑址进行了考察,从捡古瓷片找原料,到化验分析,再到与古瓷片的化学成分做比对、按照化学成分进行配制,在河南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华南工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百次的实验,汝窑天蓝釉终于在1983年研制恢复成功。

向邓颖超同志汇报,总理遗愿实现了

在玉松汝瓷展厅显眼处,挂着一张拍摄于1988年的照片:一位80多岁的老者紧握住一位年轻女士的手。

“这位老者就是德高望重的邓颖超,那位年轻人是我。”回想起当年那一幕,孟玉松仍难掩激动之情,“我向她汇报,我们实现了周总理的遗愿。老人家握住我的手说‘你是我们妇女同志的骄傲’!”

就是1988年,经过孟玉松等人的努力,断烧近千年的天青釉,再次烧制成功。

“天青釉是汝瓷人心中最为向往的一抹色彩。”孟玉松说,1983年10月,她担任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技术科长,年底,工厂接到国家恢复天青釉的项目,她受命担任攻关小组组长。

汝官窑传世品极少,孟玉松根本没有见过。春节一过,她直奔北京,向故宫博物院的古陶瓷专家请教。她的执着感动了专家,在征得有关领导同意后,故宫博物院破天荒地让她两次近距离接触传世绝品——汝窑天青釉弦纹樽。孟玉松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弦纹尊,呼吸也不由自主地变轻了,那釉色通过视觉、触觉,深印在灵魂深处。

“走出故宫后,我猛然想起,如果回家后,这种记忆模糊了怎么办?”孟玉松说,大街上一位女士上衣的颜色提醒了她,经过几个小时的寻找,她终于买到与宋汝官瓷颜色相近的布料。一直到了1987年,配方调整到91号时,天青色出现了。 孟玉松再赴北京,几位专家仔细端详着她带去的试烧瓷器,一番鼓励之后,一针见血指出:颜色和声音还有差距,如果能找到汝官瓷的碎片研磨分析的话,就能少走很多弯路。 当时,汝官瓷片只有冯先铭先生手里存一块。然而,当孟玉松见到冯老收藏的汝官瓷片时却于心不忍了。原来,经两家单位借去多次做过化验分析后,本来就不大的瓷片,仅剩下指甲盖那么大了。但为了支持孟玉松的研究,冯老把数十年来研究汝官瓷的资料奉献出来。这些宝贵的资料像一盏盏灯,照亮了孟玉松的追梦路。

1988年5月,在孟玉松的主持下,在本厂技术人员张天庆、李聚万等人的共同努力配合以及轻工部高级工程师李国桢、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故宫研究员耿宝昌、李辉炳等顾问的帮助下,历时4年,经过300多次试烧,8号泥料和222号釉料相配,终于烧出了可以媲美北宋汝窑的天青釉!8月,原轻工部科学研究院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主持鉴定,一致认为试验品达到和接近宋代水平,试验成功。

人间终于再现那一抹淡雅而神秘的天青色:“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是她,让宋时天青再现人间——记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玉松

1988年,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西花厅亲切接见孟玉松女士

当年,孟玉松出席了第六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得到了邓颖超同志的亲切接见。不少人看来这是莫大的荣誉,而对孟玉松而言,这张照片见证着她向邓颖超同志的承诺: “现在恢复的汝瓷还达不到极致,我一定认真总结,不断完善,以更优异的成绩向您汇报!”为这个承诺,她坚守了一生,这张照片也成了她汝瓷艺术道路上的莫大的动力……

1990年孟玉松受聘任为汝州市工艺美术汝瓷厂总工程师,1993年,她被批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6年,已经退休的孟玉松本应安享天年,但她对汝瓷的天青釉和她1988年研制成功的月白釉及最早研制出来的豆绿釉,有了新的主攻、提升目标,为此筹款创办了玉松汝瓷,打破了此前复烧的汝官瓷开片不均、无层次感的旧状。1999年9月,她烧制的“国泰民安”汝官瓷,被人民大会堂作为建国五十周年和大会堂落成四十周年珍品收藏。 2001年初夏,由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联合组织的“宋代五大名窑真品暨仿品展”在北京举行。在展览大厅正中一个展柜摆放着一个汝官瓷仿品——弦纹尊,其釉面隐纹纵横交织,似“蟹过留痕”;釉下有稀疏斑点,“状如梨皮”;色带天青晶莹如玉,恍若含水,盈盈欲滴。古朴柔丽之韵,几乎达到了乱真的地步。 孟玉松这一被称为“登峰造极”的作品,令专家拍案叫绝。

是她,让宋时天青再现人间——记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玉松

一片丹心付天青,国匠寄望新时代

“国家授予我这么高的荣誉当然高兴!”孟玉松说。

孟玉松,这位汝瓷界全面恢复汝瓷四个主要品种、唯一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说:“让我更加高兴的是,汝瓷有了新的传承人,有了很多从业者,汝瓷文化产业园建起来了,整个汝瓷行业蓬勃发展,这是大喜啊!”

是啊,还有什么比亲历一抹天青断烧千年后艰难再现,到亲眼目睹它传承、创新,百花齐放更开心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