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一個“課時包”收費超11萬元 分期貸款成教育機構規避政策新手段

未來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謝深森)日前,未來網記者在調查培訓機構收費情況時,意外發現,在線教育領域多家K12在線一對一教育機構收費高昂。在記者獲取的一份“課程價目表”中,學習週期兩年、320課時、面向高中生的一個“課時包”收費高達115200元。

這種課時包的收費形式,一次售賣大多不低於100課時,費用動輒上萬元,而且這些培訓機構大多隻接受兩種付款方式:一次性付全款或者分期付款。

一个“课时包”收费超11万元 分期贷款成教育机构规避政策新手段

在線教育。視覺中國/資料圖

不能付全款的家長,機構的售課人員會耐心介紹分期付款的模式,打出先上課後付費的宣傳,宣稱分期貸款10分鐘就能操作完成。

分期貸款普遍要求申請者年滿18週歲,因此此前關於教育分期貸款的糾紛集中發生在職業技能培訓領域以及成人語言培訓領域。但是近年來,教育分期貸款的模式也開始通過家長貸款的方式滲入K12在線教育領域。

在面向K12群體提供教育服務的領域,一對一賽道競爭激烈,或許是為了進一步“圈地跑馬”,培訓機構引進教育分期貸款的模式,給暫時無法全款支付的家庭提供一個“報名通道”。

聽起來是件好事,但在家長通過分期貸款形式支付課程費用的實際情況中,卻遭遇問題重重。

教育分期貸成在線教育機構規避政策、超收費溫床?

8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提出規範收費管理,要求培訓機構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但是顯然,如果培訓機構說服家長通過分期付款,每月支付一次課時費可完全避開《意見》的相關規範。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意見》主要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外培訓機構,而且從明確生均校舍面積等具體規範來看,《意見》主要針對的是線下培訓機構。

線上就成了“避風港”嗎?

“K12在線教育機構無疑屬於虛擬化的校外培訓機構。”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南華大學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副教授歐陽愛輝表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今年8月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對於校外培訓機構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對課程質量監管,工商等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收費監管,而K12屬於線上教育,相應的網信、文化、工業和信息化、廣電部門應在各自職責範圍內配合教育部門做好線上教育監管工作。

對於K12在線教育機構以“課時包”形式規避《意見》中所規定的問題,歐陽愛輝認為:由於實際授課時間遠遠超出了3個月,線上培訓機構理當受《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規制。

對於培訓機構超收費的問題,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曹興權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同樣肯定了國務院辦公廳的監管舉措。他認為在目前培訓市場和培訓消費市場尚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國務院辦公廳的監管舉措很有必要。

同時,曹興權也指出,“既然(培訓)機構可以規避,說明監管措施本身有漏洞,有必要完善該文件。”

監管與監管規避始終存在,這說明監管本身有內在缺陷。曹興權建議可以換個思路,“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加強培訓機構信用信息管理,並且在此基礎上,貫徹消費者自己對消費行為負責的原則。”

超收費、高收費的課程,質量問題誰來保障?

另一方面,拿錢購買“課時”自然是“一寸光陰一寸金”,購買的時間越長,費用自然就越高。從這個角度來說,超收費可能會帶來一次性收費過高問題。

但是,課程服務費用上去了,服務質量如何呢?高昂的課程收費是否與服務質量相匹配成了家長難以辨別的問題。體驗課程的是孩子,購買服務的是家長,即便可以從孩子的成績提升角度分辨課程質量,也需要不短的時間來驗證。所以,比起各大機構打出的課程宣傳,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家長們更加相信朋友圈的來自同是家長的朋友分享。

不過,隨著各大線上培訓機構推出的“轉介紹贈送課程”、“轉介紹課程費用打折”等優惠活動,朋友介紹的課程對於家長來說也未必可靠了。

對於校外培訓機構收費價格規範問題,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夏學民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建議,可以由政府定期公佈校外培訓服務指導價,防止個別培訓機構價格虛標。

夏學民表示,“由教育、物價、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對培訓機構進行成本核算,檢查其是否明碼標價、是否違規賺取超額利潤、是否存在價格欺詐。總之,物價部門要真正管起來。”

而在課程的培訓質量評價方面,夏學民提出可以參考大學教學體系中普遍採用的“學生評教師”的做法,“由教育部門主持,允許被培訓者(消費者)給培訓機構打分,評價其價格是否公道、教學質量是否有保證、教師師德好壞等,並以此為依據,結合教育部門的評價,形成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考核評價體系。”同時採用黑名單制度 ,對違規違法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懲戒。

高收費催生分期貸 引發退款難問題

在記者獲取的“課程價目表”中,學習週期兩年、320課時、面向高中生的一個“課時包”收費高達115200元,這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顯然是沉重的負擔。

然而以此“課時包”為例,採取分期付款的形式,家長每月支付將近5000元的課程費用,看起來似乎並非不能承擔。在當前的教育焦慮下,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趕潮流”報了各種培訓班,家長很難不動心。

但是在分期貸款的模式下,教育培訓機構、貸款平臺和家長之間,卻存在著“三角關係”。

簡單來說,分期貸款大多是培訓機構與第三方借貸平臺達成合作,家長申請貸款購買課程後,貸款平臺一次性支付全款給培訓機構,隨後,培訓機構提供課程服務。

若是家長對培訓機構提供的課程服務不滿意,想要申請退款,則需要培訓機構方同意後,退還剩餘款項給貸款平臺,平臺才會同意停止貸款項目。也就是說,分期貸款購賣的課程不是家長想退就能退的。

未來網記者曾在調查培訓機構收費情況時,就“退費”問題諮詢客服人員,客服人員表示,可以先試聽課程,試聽之後再進行購買。記者繼續追問,如果試聽時滿意,後來卻因為其他問題希望退費呢?客服人員表示可以暫停課程,保留剩餘課時,方便時再繼續上課。始終不曾正面回覆是否能夠退費以及如何退費的問題。

在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公佈的2018年1至8月教育培訓類投訴分析中提及,教育培訓一次性預付高昂費用滋生貸款“騙局”,惡意包裝、審核寬鬆、資金風險等貸款隱患凸顯。

分析中還強調了為消除消費者支付顧慮,有些培訓機構通過“引導推薦”或“涉嫌強制”等方式,要求消費者向與其合作的金融機構進行貸款,使消費者以信用風險換取資金保障。有的機構把貸款包裝成“免息”、“分期付款”等福利,對貸款限制性條款及風險卻隻字不提,迷惑性較大。

有家長描述了自己的退款經歷,首先是課程“班主任”讓提交退款申請,培訓機構方面確認退款申請後,並沒有處理分期付款的還款問題,而是表達了希望家長繼續還款的意見,表示之後會一併退還。僵持之下,家長通過投訴平臺進行了投訴,培訓機構才退費,整個退費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個月時間。

還有部分家長表示,在申請退費時,培訓機構方除課程費用外,還會扣除管理費。這與申請分期貸款時的“簡易快捷”“十分鐘內完成”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在線教育分期貸問題如何規範?

家長們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在線教育分期貸款退款難的問題又該如何規範?

“首先教育行政部門等必須依據《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做好相應監管,減少高收費,尤其是“課時包”等規避形態的出現。”歐陽愛輝表示,另外他也在關注分期貸款時,家長即消費者的意願問題。

“如果購買了相應教育服務的消費者,若系不知情被K12在線教育機構強行辦理了分期貸款,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權等受到侵犯,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維權;若消費者系知情情況下自願辦理分期貸款的,則存在和在線教育機構的教育培訓法律關係、和借貸平臺的借貸法律關係兩大法律關係。”歐陽愛輝進一步強調,借貸平臺對教育機構資質、課程質量等必須予以審查,若借貸平臺自身有過錯,平臺自身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曹興權認為,分期貸款支付費用卻遇退款難的問題,涉及對預付式消費行為的監管,應該關注收款機構是否存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情況,以及部門是否對預收帳款進行了監管。

學費退款難問題如何解決?預付式消費具體應該如何監管?夏學民建議設立校外培訓機構質量保障基金,要求所有培訓機構上交一筆資金,專款專戶,由教育部門監管。一旦發生糾紛,可從該基金中應急支出賠償金,先行賠付學生。

另外,禁止學生培訓費直接一次性到達培訓機構賬戶。夏學民進一步舉例,應在兩者之間設立類似支付寶網購付款方式的“緩衝資金池”,以三個月培訓費為單位逐一到賬,發現教學質量打折或產生糾紛矛盾,可及時凍結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