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蕭紅就讀,張學良看比賽,哈爾濱從德女子中學揭祕

蕭紅就讀,張學良看比賽,哈爾濱從德女子中學揭秘

蕭紅就讀,張學良看比賽,哈爾濱從德女子中學揭秘

閆金利

1924年,哈爾濱地方當局逐步收回興辦教育主權,大興民族教育之風。當時,在哈爾濱倡導國民文化教育的徐雅志、傅閏成等人認為女子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而哈爾濱女子教育薄弱,許多學校不招收女學生,招收女生的學校又都是俄國人辦的,只有富家女子才能進入洋人辦的學校讀書。

於是,徐雅志、傅閏成、馬秀穎等人聯合志同道合者籌募經費11000元,決定在哈爾濱創辦一所女子中學,並取名哈爾濱從德女子中學。

1924年哈爾濱從德女子中學創立

1924年8月14日,徐雅志、傅閏成、馬秀穎等人召集籌辦人召開會議,成立徐雅志、馬秀穎、李紹庚、劉景洲、傅閏成等五人為成員的學校董事會,並推舉馬秀穎為董事長,傅閏成為會計董事,畢業於天津北洋女子師範、留學日本的徐雅志為校長,學校取名為哈爾濱從德女子中學(以下簡稱女中)。並確立首先創辦女子初級中學,繼添高級中學設師範科。學制為:初級中學修業期限3年,高級中學師範科修業期限3年。

女中採用學分制,每學年以修滿70學分為標準,修滿250學分准許畢業。課程科目分為必修科及選修科兩種,女中正式創立於1924年9月,校址在道里西十三道街路北,即中央大街與新城大街(今尚志大街)之間。得到時任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朱慶瀾和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局長馬忠駿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學校成立之初,為使學校有個良好的開端,馬秀穎帶領校董們到適齡女孩家,勸說家中適齡女孩子到女中讀書。學校在1924年開課之時,只有初中及補習學生各一級。到1925年,有初中兩個班,補習班1個,共有學生95名,校長1人,舍監1人,教員6人。

建校之初,學校的房舍簡陋狹窄,所處地勢低窪,兩個班的學生就已人滿為患。1924年冬,校長徐雅志、董事長馬秀穎屢次向中東鐵路公司提出“贈大廈一區,為講習之所”的申請,後在朱慶瀾、馬忠駿的支持協調下,女中搬遷到南崗郵政街鐵路局官房(今蕭紅中學)作為新校舍。女中新校舍為俄式建築,非常氣派漂亮,操場也很大。冬季,學校將操場澆上冰,改為冰場,女中的學生們滑冰成為一種時髦的運動。

學生們德智體全面發展

1925年秋,學校教務長孔煥書任女中校長。孔煥書是大家閨秀,畢業於天津北洋女子師範,可謂“品學素裕、練達老成”。當時,她以超前大氣、務實嚴謹的治學方略聞名哈爾濱教育界。學生穿校服、唱校歌、遵校訓,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女中學校歌,彰顯女子“男女平等”思想和培養現代新女性辦學理念。

孔校長非常重視師資力量的卓越與完美,她利用各種人脈關係,先後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廣攬教育英才。其中,國文教師王蔭芬、英語教師馬夢熊、美術教師高仰山、體育教師黃樹芳等都是當時國內一流教育專家。

孔校長還鼓勵教師課堂上講解魯迅的文章,介紹郭沫若、郁達夫、冰心文學作品,傳播新文化和新思想。一時間,女中名聲鶴起,讓許多有理想有志向的女青年紛紛慕名來求學。

1927年,蕭紅考入女中。1925年8月,從德女子中學由東省特別區教育局管理,成為公立初級中學,女中更名為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經費由長官公署特區局、中東路共籌支給。

女中的體育教學成果令國人驕傲與喝彩。體育教師黃樹芳帶出的女中田徑隊多次在東北、全國乃至遠東運動會上摘金奪銀。以孫桂雲、劉靜貞、吳梅仙、王淵、肖淑苓為代表的女中體育代表隊被譽為“五虎將”。

東北最高軍政長官張學良曾親臨哈爾濱出席東省特別區第一次運動會,觀看女中“五虎將”比賽。張學良、于鳳至還在她們參加在日本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體育運動會歸途時,在瀋陽大帥府設宴招待女中體育代表隊。

日偽時期女中校訓被篡改

“九一八”事變後,1933年7月1日,“北滿特別區”成立。女中先後更名為“北滿特別區立第一女子中學”、“北滿特別區立第一女子兩級中學”。

1936年1月,女一中與女二中(1929年8月成立)合併,成立濱江省立“哈爾濱第一女子兩級中學校”,1938年,更名為“濱江省立哈爾濱第一女子國民高等學校(簡稱女高)”。因為老校舍被關東軍佔用,院裡養了大批軍馬,校址遷到南崗區郵政街與公司街交口處(原鐵路四小,現哈爾濱市團結小學)。女中校長孔煥書不願為日本人做事,毅然辭職。女中的代理校長為金玉聲,副校長由日本人岡田擔任,監督執行偽滿時期的“教育法”。女中在日本人的控制下,實行了長達14年的奴化教育。把女中的校訓篡改為“誠敬勤樸整潔貞順”,企圖把學生培養成為他們統治下的“順民”。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學校回遷到原校舍南崗區郵政街與北京街交口處(現蕭紅中學校址)。

1946年1月12日,國民政府接收濱江省政權,並將濱江省改為松江省。國民政府專員陳守謙和教育廳長樑棟接收了女中,學校更名為“松江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校”,並劃歸哈爾濱市政府領導。肖淑雲(偽滿時期任訓育長)代理校長。

1947年後女中“重獲新生”

1946年11月,在南京中共代表團工作的陳舜瑤由國統區撤退到哈爾濱。由於她長期在國統區工作,具有豐富的從事政治鬥爭的經驗,蔣南翔派她以教師身份進入女中瞭解情況。

1947年年初,陳舜瑤被任命為女中校長,進步文化人士陳隄任副校長。

此後,教育局又陸續派來了何君頎、石泊夫、於為(後任第一屆團委書記)等4位教師,增強了工作力量。陳舜瑤來到女中後,吃住在學校,與校工打成一片,很快就扭轉了女中對形勢觀望、政治保守的局面,並在學生中發展了李秀貞、周克英、趙箴等3名黨員。

陳舜瑤還聘請東北抗日聯軍著名將領馮仲雲,重慶從事統戰工作、有“難童媽媽”之稱的羅淑章,以及能及時瞭解時事新聞的《東北日報》相關人員到學校給學生舉行講座。春風化雨,女中在進步力量逐漸壯大,開始朝著培養革命人才搖籃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