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冯骥才:文化遗产抢救无前例可循,需要一代人共同参与其中

冯骥才:文化遗产抢救无前例可循,需要一代人共同参与其中

冯骥才

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这里是磨时艺见。

冯骥才是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他早年曾从事绘画工作,后来专职于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他在“为未来记录历史——冯骥才文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会” 的开幕式上,就分享了自己深耕民间文化研究的感受。

冯骥才:文化遗产抢救无前例可循,需要一代人共同参与其中

冯骥才绘画作品

冯骥才说,自己对这块土地上的人感情太深,所以自己的文学也更关注普通小人物的命运,关切人民的文化。由于民间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所以当大地上的文化遭遇冲击,大量的传承人几乎艺绝人亡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伸以援手。

冯骥才:文化遗产抢救无前例可循,需要一代人共同参与其中

冯骥才绘画作品

但是冯骥才也表示,文化遗产抢救不是他一个人做的,而是我们一代人要做的。他曾和一批学者在90年代抢救天津地方的城市文化,又在新世纪初发誓要对中国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的一切民间文化进行地毯式的、盘清家底的普查。

冯骥才:文化遗产抢救无前例可循,需要一代人共同参与其中

冯骥才绘画作品

冯骥才认为,他们做的事情是

前无古人的。因为精英文化有《四库全书》做过整理,但是七千年以上农耕文明历史的大地上,所创造的文化却从来没有人做过整理,而且这些文化大多数是不为人知的。

冯骥才:文化遗产抢救无前例可循,需要一代人共同参与其中

冯骥才绘画作品

况且,他们们在做这些文化调查的时候,没有任何前人经验,也找不到可借鉴的方法,只能靠大家自己创造,所有的概念、方法、标准、理论、思想全都要创造,其中尤

为重要的是思想的创造。

冯骥才:文化遗产抢救无前例可循,需要一代人共同参与其中

冯骥才绘画作品

冯骥才认为,人们是凭借思想先觉,而大学又是一个能够静下来思考的地方,所以他会继续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大学教育上。此外,还需要思考,思考未来,思辨现在,反思过去,反思工作,也反思自己。如此一来,才能更好推动文化调查的开展。

以上内容由磨时艺见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磨时艺见,每晚9点,准时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