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電子技術學習中的困惑和誤區

1.學習之初存在眾多困惑很正常

學習電子技術過程中,特別是初級階段會出現許多困惑,這是非常正常的,像“總是記不住”、“有沒有快速學習的方法”等,但是當我們不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好這些學習初期的困惑時就會影響正常的學習,懷疑自己的學習效果,干擾學習的進程,嚴重時甚至學習會半途而廢。

重要提示

如果在早期將這些困惑“滅掉”,就可以贏得更多的時間和寶貴精力,大大提高學習的“性價比”。在這個信息海量的時代,快速學習、少走彎路顯得尤為重要。

學習電子技術過程中的誤區主要是方法上的和理解上的,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體會和實踐會得到改善的。

2.學好電子技術之心理準備

學習電子技術時要做好一些心理準備,在學習之初就應該認識到可能出現的困難,例如,學習方法的問題,學習目的的問題,學習中遇到困難如何處置的問題,整個學習需要多少時間的問題,電子技術至少需要學習哪些知識的問題,如何檢驗學習效果的問題,如何處理好理論學習與動手實踐之間關係的問題,從事電子技術行業前途的問題,學好電子技術後就業方向的問題,以及學好這門課程需要哪些準備知識的問題等。

3.學習電子技術到底有多難

學習電子技術到底難不難,難的話有多難,最難的又是什麼呢?

學習任何一門技術都難,世界上沒有不通過努力和刻苦學習就能掌握的技術。同時,難與不難是相對的,是動態變化的。

在學習之中掌握了學習方法後,在努力和用心後,在運用了學習技巧後,難的問題可以化解成不難,或只是小難。在學習取得小小進步和成功後,又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和獲得了新的動力,那麼通過這種類似的“正反饋”,學習電子技術就變得容易得多,若不信,那為何有許多的人掌握了電子技術後,在專業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呢?

重要提示

在學習電子技術之初,不可認為這門課程很容易學好,不可掉以輕心,同時也不必畏懼它的複雜性。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打一場有準備之仗,這樣比盲目上陣要輕鬆許多。

4.學習之初重在立竿見影、初見成效

學習之初大多數人都在懷疑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不是得到了相應的“回報”,這種心理是非常正常的,為了不使自己失望,需要在學習之初就見到學習的效果,給自己強大的信心和學習的動力。

為了使自己在學習之初能見到效果,學習的起步階段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特別是學習的切入點很重要。如果開始學習的起點過高而脫離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一段時間後會感覺困難重重,信心喪失,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其實是方法不對,不是自己的錯),這將對以後的學習不利,要努力開好局。

重要提示

學習之初要視自己的基礎知識水平情況,適當選擇好起點的高度。古人云:“萬事開頭難”,也給了我們足夠的警示。

5.實現良好開局要注意些什麼

為了有一個良好的開局,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材選擇問題。選擇不當看不懂,學習時問題多,所以教材的選擇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難度要適中。

(2)先理論還是先實踐,或是邊理論邊實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進行一些選擇,有實踐條件的可以先實踐,以使自己有個感性認識;沒有實踐條件的從理論學習起步也是很好的選擇。

(3)學習電子技術從電路分析起步還是從元器件知識起步。這一點答案非常明確,從元器件學習起步。

6.泛讀

學習之初應該採取先整體瞭解後重點突破的學習方法,即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通過快速閱讀,瞭解整體內容,不在具體內容和問題上停留,通過一次泛讀在瞭解整體內容的同時,也將需要精讀和突破的內容與問題鉤出,在接下來的重點突破中一一擊破。

7.精讀

精讀是重點突破,對於書中的核心內容和難點內容需要精讀,精讀的核心主要有下列幾點。

(1)用心、用力、用足夠時間以求徹底搞清楚。精讀過程中需要使用參考書,對同一個問題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時,在另一本教材中尋找對同一個問題的解說,以幫助自己擴展理解的思路和視野。

(2)精讀過程中要使用筆記這種學習形式,它雖然傳統但是行之有效,特別是這種學習形式對自己的心理會產生正面影響,具體體現了學習過程中從量變到質變的哲學思想。

(3)精讀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掌握一兩個問題,而且也是為了學會學習的方法。掌握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將會使日後的學習全過程受益。

8.學習的起步

(1)從元器件知識的學習起步是最為科學的,這部分知識難度不大,也是最能看到學習成果的,有利於增強信心。

(2)學習初期可以參與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例如,找一箇舊收音機或其他電子電器,打開外殼後觀察裡面的電子元器件,結合元器件書中的講解進行實踐活動。必要時可以進入一家元器件商店,在那裡能看到大量的元器件實物,對形形色色的元器件建立起一個初步的印象,再與書本中學到的元器件知識一一對應,這會有利於元器件的理論知識學習。

(3)在建立了初步完整的元器件知識體系後,可以轉入電路分析的學習,這一過程主要是理論知識的學習,需要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4)在系統地學習了元器件知識和電路工作原理後,可以開始故障檢修的理論學習和實際技能學習,這時學習檢修故障技術的效果會很好,困難會少許多。

上述一輪學習完成之後,可以認為完成了學習的初級階段,即較為全面和系統地瞭解了電子技術,具備了進一步學習的能力,將進入提高階段的學習。

9.教材選擇事關起步學習質量

初學者選擇入門學習用的電子技術圖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由於基礎知識的貧乏和對整個電子技術課程的不瞭解,學習用書的選擇往往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而入門學習的教材選擇是否恰當關係到學習初期是否順利。

10.大專院校的電子技術類教材

這類教材的特點是理論性內容多,公式和計算更多,內容不夠廣泛,與實際應用距離更遠。從全面掌握電子技術和實際能力培養角度上講,這類教材還遠遠不夠,還需要補充大量的電子元器件知識和系統的實用電路分析內容。

學習實用電子技術不宜採用這種教材,這類教材還不適合自學。

從事電子線路設計的初學者可用這類圖書作為精讀教材,但是不是在學習初期,而是掌握元器件知識和大量實用電路分析基礎之後。

11.元器件知識類圖書

這類圖書以講解元器件知識為主,入門學習時應選擇這類圖書,因為電子元器件是電子電路的最小單元,也是電路工作原理分析和電路故障檢修的基礎。

如果書中能全面講解元器件知識那更好,如講解元器件識別方法、重要特性、質量檢測方法,特別是講解了元器件的典型應用電路,這對初學者從元器件到電路分析的過渡非常有益。

這類圖書的特點是實用性強,針對性強,是初學者的首選讀本。

12.電路工作原理分析類圖書

這類圖書以大量的常見、實用電路為例,系統而詳細地講解了這些電路的工作原理,書中幾乎沒有計算公式,是以培養電路分析能力為主要目的的圖書。

從學習應用技術角度來講,這類圖書的實用性非常強,閱讀後就能立即解決實際問題。對於將來從事電路設計的讀者而言,在掌握了大量的實用電路之後對電路設計也非常有益,可以從中借鑑電路設計思想、移植局部電路等。所以,以這類圖書作為精讀課本是非常需要的和必要的。

13.整機電路分析類圖書

這類圖書市場上比較少,它是以講解整機電路工作原理為主線條,書中也有可能有一部分電子線路基礎知識,但是內容貧乏,不夠詳細,缺少系統性,初學者看起來吃力。

閱讀這類圖書要求讀者的基礎知識全面、紮實。對於已經具備一定電子技術基礎知識的初學者,可以用這類圖書作為學習電子電器整機電路的精讀教材。

14.修理技術類圖書

這類書也不適合初學者閱讀,因為這類書中對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講述甚少,其重點是介紹故障的檢修技術,初學者看不懂,也很難從原理上根本掌握電子技術。

修理技術方面的知識應該在全面而系統地掌握了電路工作原理之後進行學習,這樣效果才比較好,購置這類圖書應在學習的中後期。

15.資料、手冊類圖書

例如,集成電路應用手冊、最新晶體管資料大全等。這類圖書不適合初學者閱讀,它們是手冊、資料類的圖書,在學習的中後期進入電子線路設計或修理時需要這類工具書。

16.圖冊類圖書

這是修理資料類圖書,也不適合作為初學者學習電子技術的主教材,但是初學者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之後,可以將這類圖冊作為分析整機電路工作原理的圖書,以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提高電路分析能力。

17.電子版圖書

有一部分人喜歡閱讀電子版的圖書,理由有許多,主要一點是認為可以省錢,其實這更加浪費錢,特別是對於初學者危害更多。

(1)入門階段需要系統地學習,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看書,而閱讀電子版圖書開著電腦就電費也比書價貴出好幾倍,經濟上肯定不合算。如果是付費閱讀那這費用也要計算在內。

(2)電子版圖書盜版的比較多,書中不清楚之處甚多,特別是圖、圖中字不清楚,造成閱讀的額外負擔。

(3)閱讀電路分析內容時,如果電路圖和電路分析內容不在同一窗口,需要不斷拖動窗口,影響正常的閱讀理解。

(4)不利於保護眼睛,有害於健康。以健康為代價的事情要儘可能少做或不做。

初學者應該杜絕電子版圖書閱讀。網絡閱讀的優勢在於資料查找的方便,所以在進行電路設計等工作時,可以藉助網絡的快捷和方便查找相關資料。

18.初學者自主學習教材

作為一個自學為主的初學者,除了正確選擇電子技術圖書的類型外,還要掌握下列幾點,以便減少自學過程中的困難,順利度過初學時期的“艱難困苦”階段。

(1)主教材應該包括這樣幾部分內容:一是元器件基礎知識;二是電子電路基礎知識,主要是識圖方法等;三是修理理論和動手操作基礎知識。如果一本圖書不能包含這些內容,則可以選擇兩本或是更多本圖書,但必須包括這些基礎知識。

(2)輔導教材也是需要的,由於是自學,學習過程中的“為什麼”比較多,在選擇一本主教材的同時,如果能有一本類似的輔導性教材,對初學階段的自學相當有益,可以參考輔導教材中的相同內容,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

19.系統學習減少知識斷點

系統學習可以減少知識斷點,減少學習初期的困惑,系統學習是初學者學習中必須遵守的原則,是學習中最需要注意的方面。

電子技術學習過程中的理解是一層層展開的,用下一層知識來支撐上一層的知識點,是層層推進的理解過程。

重要提示

判斷自己是不是經過系統學習,或是系統學習是不是取得了效果,可以看學習中的問題是不是多得嚇人,如果學習中有一大堆問題,那肯定沒有好好地完成系統學習。

20.系統學習的重要性

這裡通過一個實例來說明系統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三極管多級放大器電路工作原理時,需要三極管單級放大器知識來支持,而單級放大器知識又是三極管基礎知識支持的。如果沒有掌握三極管基礎知識和單級放大器工作原理,學習多級放大器的困難要比系統學習多出幾倍來。

重要提示

進行無障礙學習的好方法是從基礎知識開始系統地學習,減少知識的斷面和斷點,反對跳躍式學習。學習之初可能不瞭解這種學習的危害性,結果學到的知識結構如同虛線,斷點太多,讓後續學習困難重重。

21.系統學習的重要性舉例說明

這裡舉例說明系統學習的重要性,圖1-71所示是電子濾波器電路,理解這一電路工作原理必須具備下列知識,否則就無法正確理解和分析這一電路的工作原理。

電子技術學習中的困惑和誤區

圖1-71 電子濾波器電路

(1)掌握三極管直流電路工作原理,否則無法理解和分析電子濾波器直流電壓供給電路,而電子濾波器電路分析的重點就是直流電壓供給電路。

(2)電子濾波器相當於一隻非常大的濾波電容,具體講相當於一隻容量比C2(100μF)大β倍的濾波電容,即相當於一隻100×βμF的濾波電容。如果不掌握三極管電流放大倍數β的概念,那麼這個電路工作原理的理解與分析將無法進行。

(3)在電子波濾器工作原理理解和分析過程中,對R2和C2電路的分析和理解至關重要,這裡需要掌握阻容濾波電路工作原理、電容的容抗特性和阻容分壓電路工作原理,否則困難重重。

從上述幾點看,如果不繫統學習,比較全面地掌握電子技術基礎知識,那麼分析和理解電子濾波器電路工作原理就不可能。

22.堅決拒絕不良學習方法

(1)東一榔頭西一棒的學習方式危害深遠。如果學習之初,這本書看點那本書看點,這勢必造成知識不成體系,知識斷點太多。正確的方法是以一本書為主教材,從頭至尾系統地看完,建立初步的知識體系。

(2)不要用電子類雜誌作為入門學習的教材,雜誌中文章的特點是短小精悍,最大的缺點則是系統性不強。在學習後期,進行資料查詢或是學習比較前沿的知識時才去閱讀雜誌,雜誌的優勢在於它更新更快(相對於圖書而言)。

(3)急於求成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古人早有警示,“欲速則不達”,愈是急,事情就愈辦不好,古人這些話是充滿智慧的總結,不可不信。正是由於急於求成的想法,放棄了系統學習的做法,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之後要不斷補課,不斷浪費時間和精力。

(4)克服自滿情緒,踏實地完成系統學習。閱讀過程中,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可轉向細節發現和思考為主的學習方式,以求增加知識的深度。

重要提示

充分認識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和基礎知識的完整性,有利於克服一些學習中的不好習慣,將系統學習進行到底。

23.系統學習方法及強化措施

系統學習有兩種方式:一是將一本書堅持看完;二是對某個專題進行系統學習,例如,學習電源電路。系統學習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對一個方面知識的較完整體系。

系統學習過程中需要一些“形式主義”,這些形式有利於系統學習的展開和持續下去,有利於取得實質性的收穫。

(1)整理學習筆記。這種方式雖然傳統,但是管用,通過系統地整理學習筆記,印象比較深刻,特別是在整理筆記中多畫電路圖,畫電路圖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複習和檢驗學習效果的過程。

(2)歸納學習內容。在完成一章內容的學習之後,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如果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複述那效果會更好。

24.總是記不住該怎麼辦

記不住很正常,畢竟過目不忘的人少之又少,再說有一些內容記不住也沒有問題,知道它們在書的哪裡就行,需要時可以及時找到它們。但是,總是記不住可能就有點問題了,應該從下列幾個方面檢討一下學習的方法和過程。

(1)學習過程要靜心,看書要認真,如果學習過程不連續,有時間就看,沒有時間就不看,這種斷斷續續的學習過程會影響記憶的有效性。

(2)沒有系統地學習。系統學習可以幫助記憶,因為各個知識點之間具有相關性,連續起來學習有助於整體記憶,記憶一個知識板塊可以記憶許多的知識點。

(3)採用做學習筆記的形式強化記憶。對於電路分析部分的學習,在學習一種電路後試著進行畫電路的練習,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記憶方法,如果能不看書畫出電路圖,那說明掌握的程度已比較高。

(4)適當動手,加強感性認識,特別是一些理論與實際聯繫比較緊的知識通過實踐可以大大加深印象。

(5)加強理解性學習,不要死記硬背。電子技術的許多知識都是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的,理解後記憶的時間長,掌握牢。

總地來講,總是記不住比總是看不懂要好得多,要有能夠學好電子技術的信心。

25.到底怎樣才算看懂電路

初級要求應該做到下列兩點。

(1)能夠分析電路中的直流電路工作原理和交流電路工作原理,能夠分析信號的傳輸線路。

(2)能夠分析電路中各元器件的作用。

高級要求在初級要求基礎上還要做到下列兩點。

(1)能夠畫出電路圖。

(2)能夠分析電路中每個元器件出現開路、短路等現象後電路所出現的故障現象,這是電路故障分析過程。

26.學習一陣後感覺沒有進步咋辦

(1)學習的內容比較零碎,不是進行的系統學習,所以感覺沒有進步,需要改變學習方式,進行系統學習,使知識連成片,形成體系。

(2)學習的內容是一些基礎性知識,一時還沒有用到它,所以感覺到學習沒有較大的進步。

(3)學習進入一個平臺期,在這個期間內會感覺學習沒有新的突破,這也是正常現象。

27.對於一些純理論性知識學習困難咋辦

在學習教材的過程中遇到大量的計算和純理論知識是相當正常的,為了克服學習中的枯燥無味可以採取下列一些措施。

(1)根據當前純理論知識的學習內容,閱讀一些相關的實用知識,以支持純理論知識的學習。例如,在計算放大器輸入和輸出阻抗時,學習一些關於提高放大器輸入阻抗的電路,以及學習阻抗匹配方面的實用知識。再例如,計算三極管靜態工作電流時,可學習關於三極管靜態電流對放大器性能影響的實用知識,學習不同類型放大器對三極管靜態電流的不同要求方面的知識。

(2)端正對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

(3)端正對學習中大量計算的認識。

28.沒有實踐機會咋辦

電子技術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可以提高學習效果,但是學習的時間和精力不能平均分配,理論學習需要絕對的主要精力和時間,因為理論學習內容的難度比動手技能的學習高得多。

動手技能的學習通常用幾個月時間就可以達到一個相當好的程度,可以掌握動手操作的一般技能,可是理論學習沒有幾年是達不到比較好的程度的。而且,沒有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活動是盲目的,是粗糙的,也是無法繼續提高動手水平和能力的。

重要提示

一些觀點認為電子技術沒有學好是因為動手機會少,或是學校安排的實驗項目少,其實這些觀點是錯誤的,也是危險的,以此為藉口放鬆理論學習就是錯誤的。

29.動手實踐有哪3個層次

(1)初級階段的實踐活動主要是元器件識別和焊接實習。初級階段的實踐可以在學習的初期進行。可以找一箇舊收音機等作為實習機器,可以熟悉元器件,也可進行焊接和拆卸元器件實驗;還可以利用收音機中的元器件,使用萬用表進行元器件的質量檢測實驗。

這樣,通過一個小小的收音機就可學會動手的初步技能,並有了很好的實驗材料。所以,找不到實驗器材不是一個好的理由和藉口。

(2)中期可以通過套件裝配提升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建議採用分立元器件收音機套件來完成這項實驗。通過收音機套件裝配不僅可以有整機裝配的實踐機會,還可以學會一些測試、調試和故障處理技術,能更好地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

別小看收音機,它雖然普通,但是不簡單,它涉及的電路類型比較多,有高頻電路、變頻電路、中頻電路、檢波電路、音頻電路等,認真地完成有關這個套件的動手實踐可以學到許多的知識。

在完成套件裝配實踐之後,可以進行大量電路故障檢修的實踐活動,這個階段的實踐將能迅速提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中期實踐活動可以在完成系統的電路分析學習之後,這個期間的實踐活動要強調在理論指導下完成,重點是提高實踐活動的質量。

(3)後期階段可以進行產品設計實踐活動,以檢驗、培養和提高創新能力。可以參與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在工廠或公司參與一些產品的研發,在實際工作中鍛鍊和壯大自己。

30.學了好久電子技術為什麼還是不能檢修故障

如果在學習修理的初期就遇上了一些難度大的故障,那麼就會感覺到檢修故障比較困難,這是碰巧了,堅持下去就行。

電子電路故障種類多,具體故障更為繁雜,疑難雜症的檢修難度是相當大的,所以檢修故障要分成幾種情況。

(1)常見故障檢修是相當容易的。許多故障都是屬於常見故障,故障現象簡單,變化不大,故障檢查和處理比較簡單。例如,整流二極管開路故障造成的直流工作電壓下降故障等。

在真正地掌握了電路工作原理,系統地學習了檢修方法、修理理論、故障機理和處理方法後,對於這類故障的檢修很容易。但是,如果沒有進行這些系統的學習,那檢修故障還是會存在較大困難的。

(2)疑難故障檢修本身就相當複雜。就是高手遇到疑難雜症也會感到頭疼,所以這時感覺困難是正常的事情。

(3)缺少修理資料的故障也存在修理難度。當所檢修機器相關資料不全時,如沒有電路圖或是沒有關鍵測試點的修理數據,對故障判斷也是有困難的。

31.總懷疑學習是否收到了效果

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是信心不足的表現,或是學習方法不當的問題,只要學習方法正確,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一定會有收穫。

要對學習抱有堅定的信心,堅持學習,科學學習,定能在學習中成長。

32.學習初期應照單全收

學習過程中總是懷疑自己對一些問題理解是不是正確,總是希望能請教老師,講述對問題的看法,然後得到老師的肯定,或是總是懷疑老師這樣講是不是正確,或是這本書上這樣講是不是錯了,這些都是錯誤的,學習初期應照單全收。

懷疑態度的直接後果就是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33.學習初期沒有水平懷疑這懷疑那

學習初期不應該存在懷疑的態度,因為不具備找錯這樣的水平,而且圖書也好,老師講課也好,不會錯到讓人嚴重懷疑的程度,所以要克服懷疑態度,照單全收,提高接收知識的信息量。

電子技術基礎知識是成熟的知識,不存在大量出錯的可能性。

34.持懷疑態度的學習消耗了學習熱情如果學習初期總是持懷疑態度,會使學習熱情受到抑制,而學習熱情在學習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學習的動力源之一,應該加以保護和發揚,而不是進行抑制。

35.持懷疑態度增大了學習“成本”

懷疑時,需要動用大量的腦力進行思考,它消耗了腦力和寶貴時間,分散了注意力,會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大大增加了學習“成本”,所以得不償失,應該全力避免。

36.從分子層面理解錯得很離譜

電子技術是一門實用技術,它不是基礎理論,學習過程中對工作原理的理解不能從分子層面進行,否則既沒有實用意義,又大大加重了學習負擔,是錯得很嚴重的學習誤區。

37.正確對待元器件工作原理的理解

學習元器件知識時要了解元器件的結構,掌握元器件的工作原理,但是沒有必要從分子結構層面去理解,這裡列舉下列一些學習中的誤區。

(1)對於二極管PN結結構和工作原理沒有必要從載流子這個層面去理解,學習電子技術不是學習元器件製造技術,不是學習半導體材料,應該將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應用電子技術學習上,因為有許多實用技術需要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否則本末倒置。

對於二極管的重要特性好多情況下是無法用理解的方法去記憶的,此時只能背,這些用多了就能記憶清楚。例如,對於二極管的單向導電特性,死記硬背所用的精力和時間比從載流子層面理解還要少,學習就是要尋找那些“成本”較低的方法。

(2)對於三極管的許多重要特性也需要死記硬背,沒有必要試圖去理解它們。例如,集電極電流比基極電流大β倍,在三極管造出來後它就有這樣的特性,至於為何有這種特性是元器件製造技術範疇的事情。

重要提示

在元器件特性的學習中會有許多類似的情況,為了以較小的學習成本獲得更多的知識,有時必須採用死記硬背的方式。

38.大力學習和使用等效理解方法

初學期間學習電路分析中的等效理解方法很重要,可以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類似下列一些情況更需要進行等效理解。

(1)電容通交特性和電容電路分析中的等效理解方法。圖1-72是電容在交流電路中的工作示意圖,在交流電的正半周和負半周,電路中的電流方向相反,電路中有電流流過,但是電流本身並沒有從電容的一個極板直接通過內部到達另一個極板,而是電流在電容外電路中流動。

電子技術學習中的困惑和誤區

圖1-72 電容在交流電路中的工作示意圖

如果在分析電容電路中也用這種方法去理解會顯得相當複雜,為此在電路分析中使用了等效理解的方法,如圖1-73所示,認為交流電流直接流過了電容C1,這大大方便了電路分析的理解,且不影響電路工作原理的正確分析。實用電容電路是比較複雜的,使用這種等效理解方法顯得相當方便。

電子技術學習中的困惑和誤區

圖1-73 示意圖

(2)各種元器件的等效理解。電路分析中,可以將各種元器件進行等效分析,這是經常採用的分析方法。

39.分層次理解方法

對於電子電路分析需要培養層層分析理解的方法,克服任何問題都從底層理解的方法和習慣,這好比學會了乘法就不要全靠加法來計算題目。比如,多級放大器工作原理理解方法。分析多級放大器首先要掌握單級放大器工作原理,否則難度大。

對於阻容耦合三級放大器,其中的第一、二、三級放大器都是標準的單級放大器,只要掌握了阻容耦合電路工作原理,以及級間退耦電路工作原理,那麼對這個三級放大器的分析就顯得相當簡單,因為這是建立在掌握單級放大器基礎之上的。

40.已經掌握的電路沒有必要進行電流回路再分析

對於已掌握的電路沒有必要再進行電路迴路的分析與理解,只需要掌握結論就可以了。例如,進行分壓電路工作原理分析時,需要進行電流回路的分析,得到分壓電路輸出電壓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結論,在掌握了結論後,下次遇到分壓電路就沒有必要再進行電流回路分析。

41.信號輸入迴路和輸出迴路分析的誤區

圖1-74所示是信號輸入迴路,見圖中的信號輸入迴路電流示意圖,信號輸出源上端輸出信號電流,經C1耦合加到VT1管基極,從VT1管發射極輸出,經電阻R3到地端,通過地線到信號源下端,經信號源內電路成迴路。

電子技術學習中的困惑和誤區

圖1-74 信號輸入迴路

在掌握了這一電路信號輸入電流回路之後,以後可以不必進行這樣的分析,只要進行如圖1-75所示的分析即可,即輸入信號Ui經C1加到VT1管基極,從VT1管發射極輸出,經R3到地端,其餘的分析可以省去,這樣可大大簡化電路分析,且不影響對電路工作原理的理解。許多電流回路分析中只需要分析到電流流入地端即可。

電子技術學習中的困惑和誤區

圖1-75 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