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圣母庙位于平顺县苗庄镇北甘泉村西。因村中有一眼深约十余丈的泉水,甘淳清凉,北甘泉由此得名。庙宇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东西长25.34米,南北宽43.98米,占地面积1114.4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遗构。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献殿、正殿,两侧分布为东、西夹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东耳殿。 2004年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圣母庙全景

山门为二层式结构,一层为山门过道,设对开板门;二层为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式构架,单檐硬山顶,灰板瓦屋面。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圣母庙侧立面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圣母庙平面图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北甘泉圣母庙保护标志

山门开于戏楼下方,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当心间开方形门洞,门楣上雕回纹。两侧各开一砖券掖门。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山门正立面

倒座戏台建于山门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四椽,硬山顶,所不同的是两条垂脊末端向斜上方挑起,具有了灵动的气息,有些江南地区屋顶的味道。檐下斗拱三踩单翘,每间施平身科一朵。梁架结构四椽栿对后剳牵用三柱。当心间柱间阑额用浮雕的手法雕刻出花卉、盘龙。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戏台正立面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戏台梁架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戏台木雕

献殿,卷棚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檐下斗拱斗口跳,梁头直接座于大斗之上,每间施平身科一朵。梁架结构四架梁通搭前后檐用两柱。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献殿正立面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献殿梁架

正殿建于高0.72米的石质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四椽栿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昂,灰筒板瓦屋面。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圣母殿(正殿)正立面局部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圣母殿(正殿)铺作及梁架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圣母殿(正殿)梁架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圣母殿(正殿)梁架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圣母殿(正殿)铺作

北甘泉圣母庙院内有一古松,位于献殿前。松树长势奇特,高于地面三米处弯成之字形,形为龙首,树干平展,伸向四方,弯弯曲曲犹为一条巨龙,故人们称之为龙松。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龙松全景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院景局部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院景局部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圣母殿供奉的主神为九天圣母,也称九天玄女。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战争女神,后经道教奉为高阶女仙与术数神。最初是人首鸟身的形象,是玄鸟的化身,玄鸟是殷商的先祖,后被编入黄帝神话当中。对于九天玄女的记载,在历代文献和小说中,有绘声绘色的描写。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有《诗经.商颂.玄鸟》、《史记.殷本记》、宋代的《云笈七签》、宋元间编撰的《大宋宣和轶事》、明代四十四回本《三遂平妖传》等书。后来,则被彻底人神化了,在天为九天玄女,在地为太乙之君,驱雷举电,叱风咤云,块掇五岳,怀揽四海,神通广大,威力无穷。传世有《九天玄女救世真经》与《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经》等经书,以教化世人。

长治国保档案(六十八)—北甘泉圣母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