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都說現在的孩子幸福,那麼幸福的孩子到底應該什麼樣?

都說現在的孩子幸福,那麼幸福的孩子到底應該什麼樣?

生活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進行著完全出於自我的探索,感覺自由自在,沒有精神上的羈絆,沒有身體上的枷鎖,沒有意願上的強迫,孩子有如沐浴著明亮。

可以說,這是一個人一生幸福的原型,沒有什麼可以超越其價值。

蒙臺梭利說:“如果兒童沒有這種環境,他的精神生命就不能發展,而一直處於虛弱、乖戾和與世隔絕的狀態。”

這就是說,一個孩子的幸福不是單純物慾上的滿足,而是建立充分的發展自由與精神富足之上的。

這種狀態下的孩子,主動熱情、專注投入、能夠融入環境,生機勃勃。

我們身邊有很多孩子的情況恰恰相反,他們享受著充分的物質滿足,可他們的身體活動和心靈卻是不自由的,至少是不完全自由的。

他們很少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和活動場所,生活在父母支配的環境中,虛弱、無精打采,有些孩子乾脆逃進了虛幻的網絡世界和遊戲中。

我們都在為孩子做了些什麼?

很多父母喜歡事無鉅細地為孩子操心,處處照顧他們,覺得他們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了。

塑造最好的自己,發展能力,獲得獨立和自由,本是孩子內心最強烈的願望。

而我們卻在他們的各個能力發展敏感期裡,限制他們的活動,處處保護他們,使他們錯過了最佳發展機會,喪失應具備的獨立能力,只能依附於大人而生存。

因為害怕失控,所以處處不放心他們。

我們低估孩子的能力,是因為我們總喜歡抱著他們長大。

到底是我們不會照顧自己還是孩子不會照顧自己?

一位3歲女孩因為母親拋棄了自己和癱瘓的父親,獨自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

還有一位6歲的兒童,因為父母都得了重病,小小年紀就成了家裡的主心骨。他靠撿破爛養家餬口,他一個人獨自扛起家裡家外所有的活。

別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會。只要給他機會,他的能力就會強得超出我們的想象。

很多時候是我們把孩子養成了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