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港股持續震盪 滬港深基金經理急減倉

港股持續震盪 滬港深基金經理急減倉

中經金融:follow me!

劇烈波動的市場令滬港深基金陷入被動局面。同花順數據顯示,截止到8月22日,今年以來,僅有5只滬港深主題基金實現了淨值增長;同時,102只含滬港深字樣的基金中(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淨值跌幅超過15%的基金達到18只,業績最差的滬港深基金的淨值下跌了21.91%。這一情景,與去年該類基金強勁增長的勢頭形成強烈反差。

有業內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指出,滬港深基金的業績表現再次提醒投資者,基金的過往業績無法代表其未來的表現。尤其是市場指數的表現,千萬不要誤認為前一年能決定後一年的表現。滬港深基金去年的收益率普遍較高,但今年不應對其有過高預期。不過,他認為,投滬港深基金仍然是境內投資人分散風險的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去年和今年市場行情的差異,滬港深基金經理對於選股的方法也有所轉變。而對於後市,多名基金經理仍持謹慎樂觀態度。

31只淨值增長率為負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市場不確定性不斷增加,A股及港股震盪加劇。截止到8月22日收盤,滬指報2714.61點,較前一交易日跌19.22點,跌幅為0.70%;而香港恆生指數則上漲174.79點,漲幅0.63%,以27927.58點收盤。

平安大華股息精選滬港深基金經理施旭向記者分析指出,雖然恆生指數今年以來已下跌7%~8%左右,但整體上來看,仍明顯強於A股市場跌幅(滬深300指數今年以來跌幅為-17%至-18%)。

他進一步分析稱,近期,港股市場跌幅受騰訊近30%的回撤影響較大,除騰訊這隻超大權重標的股影響,港股市場相較於受貿易戰和去槓桿影響較大的A股市場,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的防禦性,雖有部分估值較高的績優股自1月後陸續出現調整,但下跌幅度有限,也並未出現類似A股某些概念股在強勢上漲後斷崖式下跌的情況。

不過,滬港深基金的表現仍不盡如人意。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得出,截止到8月22日,95只可比滬港深基金(主動管理類)年內平均收益率僅為-9.23%。與此同時,43只滬港深基金淨值下跌幅度超過10%,其中有2只基金的淨值下跌了逾20%。

若從成立以來的業績表現來看,則有31只滬港深基金的淨值增長率為負數,這一數據相較去年也有所增加。

實際上,上半年投資者的信心已經受到影響。此前有數據顯示,截止到二季末,滬港深基金整體淨贖回份額達到109.73億份,其中規模在20億以上的滬港深基金淨贖回份額達92.72億份。

或許是為了降低繼續下跌的風險,從持倉情況來看,截止到二季末,前海開源滬港深匯鑫混合、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混合等部分滬港深基金已降低股票倉位。

精選績優股

客觀來看,去年的港股,估值低、業績優的個股,其股價隨著業績增長、估值提高而不斷走高。而今年的港股市場,特別是滬深港通標的,受國內金融去槓桿和貿易戰影響,市場風險偏好降低,市場整體估值水平經歷了明顯的下降過程。

在此背景下,市場環境的變化也為基金經理的選股過程增加了難度。

前海開源滬港深創新成長混合基金經理蘇天杉向記者分析稱,去年整體大勢特別好,尤其是港股,基本上選對一個方向,可能整個板塊上大部分公司都是盈利的,其股價自然也是上漲的。但今年形勢發生了變化。首先選方向就很難,無論是科技、消費,還是醫藥板塊,今年都經歷了一輪下跌;其次,即使看準了某個板塊,也需要很仔細地去分析每一家公司,“應該說,今年在選股方面,自下而上的重要性又提升了。”他強調道。

“當然,選股時,還是需要同時考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蘇天杉進一步分析稱,去年小牛市的行情下,從宏觀到微觀,更有效率,今年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可能要更聚焦於尋找卓越的公司,依靠公司自身的管理及經營來穿越牛熊週期。

對此,施旭也持相同觀點,他認為,今年的港股選股,相較去年來講更難,未來中長期市場將受到各種外部因素影響(去槓桿、貿易戰等),估值修復“水漲船高”的大環境已不再持續,市場的整體估值也很難有明顯的趨勢性提升,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企業盈利和業績增長的質量就成為了關鍵,選股應該著重在業績“證偽”風險低的、真績優股裡做精細篩選。

就目前的市場而言,博時基金股票投資部基金經理楊濤表示,經過半年多以來的回調,港股恆生指數估值為2018年11.3倍、2019年10.2倍,絕對值並不高,但相對於過去10年的估值低點(2011~2012年、2016年初)尚有10%左右的距離。

“近期世界局勢、中國經濟的系統性較高,需重點防範,並保持倉位靈活。我們會精選抗跌性強、業績可持續性強、現金流穩健的優秀個股集中持有,通過伴隨優質企業的業績增長來實現長期收益。”楊濤提及。

結構性、波段性機會

接下來,港股市場存在哪些機會和風險?

有滬港深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稱,港股後市存在的主要風險,或仍集中在不確定大環境下,港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預期下降所帶來的整體估值下降。但隨著很多公司業績質量的提升,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已經回到合理區間(恆生指數目前估值為10倍,恆生國企指數估值為8倍)。“我們的選股將更多考慮在目前外部不確定性環境下、盈利質量高且具備高股息防禦性的股票,適當提升持股集中度,把握結構性機會。”他強調道。

楊濤表示,總體上,市場短期超跌,情緒受創,需要時間修復。預計下半年港股市場會持續震盪的判斷,可關注結構性和波段性投資機會,建議重點考慮配置板塊包括公用事業、科技、可選消費、必選消費、醫療等,迴避有政策風險的行業和個股。

對於2018年下半年的香港市場,蘇天杉認為,當前尚未看到確定性的利好因素,也沒有明顯的利空消息。但最近各個新興市場出現的危機可能會產生外溢效應,進而影響香港市場下一步的走勢。此外,年底美國會進行中期選舉,結果明朗後可能會對國際政局產生重要影響,進而香港市場的走勢也會更加明朗。

施旭則認為,港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合理,部分強勢績優股的投資價值也隨著市場整體的調整而逐漸重新體現,但鑑於目前市場的風險偏好受去槓桿、貿易戰、經濟數據疲軟等因素的影響,短期市場很難有整體趨勢性起色。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猜底風險較大,建議可考慮採用定投的方式,分批買入具有優秀選股能力的滬港深基金,降低平均建倉成本,以獲得長期的投資回報。”施旭補充道。

除了上市公司本身,蘇天杉還提到另一個隱憂。由於港元與美元聯繫匯率政策的限制,香港沒有自己的利率政策,只能跟隨美聯儲的利率,因此當美聯儲的利率上升時,香港也必須調高利率,以避免港元貶值。前幾年,香港的按揭貸款很便宜,貸款買房的人非常多,貸款金額總量也比較大。今年,受美聯儲加息影響,香港貸款利率的確也上升了。他預計,“下半年,美聯儲加息的頻率,也會影響香港住房貸款按揭利率的走勢。”

中經金融是《中國經營報》旗下專注財經領域新聞的公眾號,內容覆蓋銀行、保險、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個金融行業,每天多條原創,旨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