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旅遊+金融”能否圓在線OTA一個掘金夢?

“旅遊+金融”能否圓在線OTA一個掘金夢?

近幾年來,“押金遊”、“會員遊”、“一元旅行團”等低價遊逐漸成為各大旅企之間搶奪市場份額的慣用招數,這種獲客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可以為自己增加客源,但若處理不好,也會為自己帶來相應的風險。

新浪網報道,北京海濤國際旅行社因未能如約退還押金,導致消費者集體上門討還資金。在這次事件中,海濤旅遊之所以遭遇消費者上門維權的危機,主要是由於“先交費後旅遊”的旅遊金融模式。但這次維權事件的發生並沒有引起各大旅企的重視,旅遊金融模式依然受到OTA的熱捧。

“旅遊+金融”受OTA爭相追捧,背後魅力何在

現如今,旅遊金融模式已經成為各大旅企新的角逐對象。尤其是對在線OTA來說,發展旅遊金融已成為一種趨勢。那麼,這種模式究竟有何吸引力,讓各大OTA紛紛入局其中?

OTA爭打價格戰資金損耗較大,“旅遊+金融”可彌補損耗。價格戰是旅企之間最常見的競爭方式,其主要的表現方式就是低價遊。而低價遊的利潤空間較小,難以支撐平臺支出的成本,為了保持平臺足夠的競爭力,平臺需要有新的營利渠道,而旅遊金融無疑是最方便快捷的渠道之一。它可以彌補價格戰為企業帶來的利潤損耗,是一種高效的流量變現方式。

相關旅遊金融產品可刺激消費,增大平臺客流量。對於年輕人來說,由於經濟較為拮据,遠行的腳步因此受到束縛。這時,平臺的旅遊金融產品就起到了大作用。如放假旅遊網推出的“遊分期”,途牛的“首付出發”,驢媽媽的“小驢白條”、“小驢分期”等旅遊金融產品。這些產品給人們提供了先旅遊後付錢的可能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人們的消費慾望,有利於吸引更多人在平臺上進行消費。

實現流量變現,進一步擴展利潤空間。旅遊金融之所以能成為炙手可熱的發展模式,還因為其有著強大的流量變現能力。眾所周知,OTA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客源,OTA若能將這些流量變現,則可為自己帶來豐厚的利潤。因此,對於OTA來說,當務之急便是找到可變現流量的渠道,而旅遊金融模式則是很好的流量變現渠道之一。當平臺流量越大時,OTA在運用旅遊金融模式下生產的旅遊金融產品銷路就越廣,而售出的產品越多,平臺可獲得的利潤也會相應增加。

比如平臺上的保險代銷業務,無論是攜程、去哪兒,還是途牛等在線OTA都有保險代銷業務,而每售出一份保險,OTA能從中獲取相當可觀的利潤。以攜程為例,據36氪報道,攜程在與保險公司合作時,會收取渠道費用,若攜程在平臺上售出一份20元的航意險,將收取18.5元的渠道費用。由此可見,旅遊金融模式為OTA帶來的利潤是相當可觀的。

旅遊金融模式背後隱藏著巨大的利潤空間,資本總是逐利的,在利潤的誘導下,OTA均在積極發展旅遊金融。然而,OTA真的能夠通過發展旅遊金融模式實現自己的掘金夢嗎?

OTA跨界金融,掘金路困難重重

對於在線OTA來說,擁有大量的用戶規模及現金流是其發展旅遊金融模式的優勢所在,但這並不意味著OTA發展旅遊金融就勢必一帆風順。近幾年來,入局旅遊金融產品的旅企數不勝數,但失敗的也大有人在。這主要是由於該模式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其一,門檻低,可複製性強,產品難存競爭力。OTA做金融產品,主要都是圍繞著旅遊產業鏈展開,實施的互金業務無非就是集中在理財、消費分期、保險銷售等方面,而由於業務範圍比較狹隘,金融產品的可複製性強,OTA之間推出的金融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足夠的競爭力。

如預付類金融產品,攜程有攜程寶,去哪兒有拿去花等;再如分期付產品,驢媽媽有小驢分期、飛豬上可使用螞蟻花唄等。這些產品的名目雖大相徑庭,但本質上並無差異。而隨著各大OTA生產的旅遊金融產品逐漸同質化, 缺乏市場競爭力的OTA難以依靠這些產品為自己增加流量。

其二,旅遊金融看似利潤豐厚,實則獲利困難。OTA們之所以入局金融,就是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但實際上,對於OTA來說,入局金融是一次跨界的新嘗試,並非老本行,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受到許多因素的限制。

一方面,平臺發展旅遊金融,成本居高不下。這種問題在低價遊中最為明顯,如此前同程推出的“一元遊”活動。這項活動中,用戶僅需一元就可參加並享受多項服務,然而,無論是門票還是住宿,都需要高額的成本支出,而這筆不菲的支出將由OTA買單,這種低價高成本的方式使得OTA難以盈利。另一方面,以分成形式合作,平臺利潤被分流。OTA做旅遊金融產品,需要以分成的方式與銀行、保險公司等相關機構進行合作,從而提高自己的風控能力。但這樣一來,OTA獲取的利潤就會被分流出去,導致實際的獲利較低。

其三,缺乏對大數據技術的掌握,平臺風控能力較低。OTA在發展旅遊金融時,有一個較為明顯的特點便是會進行規模擴張,以此來擴大流量入口,開闢更廣闊的市場。但在追求規模擴大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平臺缺乏對大數據技術的掌握,無法通過分析用戶數據,準確評估金融產品的市場走向。這樣一來,OTA將會面臨著粗放增長之下,壞賬爆發,大量營收被吞噬的風險。金融本身便是一個具有風險的行業,OTA入局金融,為了避免被反噬,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風控能力。

其四,支付牌照獲取不易。對於平臺來說,擁有支付牌照可在終端消費者、商戶、銀行之間搭建橋樑,實現資金的互聯互通,這對於OTA平臺而言,有助於將各項業務更好地聯結起來,促進業務閉環的實現。

然而,想要獲取支付牌照並不容易。近日以來,央行為了進一步規範在線支付市場,加強管控,已暫停頒發相關支付牌照,使得平臺想購買支付牌照難度增大。由於央行的管控,獲取支付牌照變得較為艱難,OTA們只能通過租賃別人的通道、或是通過其它渠道獲得合作授權,實現在線支付。比如美團和支付寶的合作,我們在使用美團時,常常會用到支付寶進行支付。但這並不利於構建自己的O2O生態圈。

“旅遊+金融”模式下潛藏著廣闊的利潤空間,引得各大OTA們爭相挖掘,可挖掘之路並不好走,如何披荊斬棘一路向前,成為OTA亟待解決的問題。

OTA該如何披荊斬棘,避免掘金夢成為泡影

OTA們紛紛加碼互金服務,顯然是看到了互金服務能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是一個新的可盈利增長點。但是在這條掘金之路上,攔路虎太多。那麼,OTA們該如何披荊斬棘,實現自己的掘金夢?

首先,通過收購或自建渠道,獲取支付牌照。對於OTA來說,能夠擁有自己支付牌照,有利於構建自己的業務生態圈。雖然目前支付牌照較難申請,但平臺可以通過收購具有支付牌照的企業來獲取支付牌照,如美團點評通過收購錢袋寶獲取支付牌照,並將支付寶摺疊起來,主推美團支付。如此一來,美團就有了自己支付渠道,不必倚賴他人,並有助於打造閉環,構建自己的業務生態圈,更好地發展自身的金融業務。

其次,優化數據分析技術,增強平臺風控能力。OTA想要入局金融領域,最重要的還是要掌握用戶數據,比如交易信息、信用評級、產品滿意度等。因為金融產品自身的風險性複雜多樣,若平臺對數據信息掌握不夠,就難以評估產品的風險性,從而造成自己的經濟損失。

因此,OTA需要不斷優化數據分析技術,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對市場上現有的眾多相關金融產品進行比較分析,著重瞭解這些產品的用戶構成、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收益率以及產品自身存在的風險大小等,形成內外金融產品的對應聯繫,建立合理的風險等級評定,為日後推出金融產品的准入、推廣和實施等流程提供風險評估依據。

最後,適當營銷,提高產品競爭力。現在市場上的大部分OTA不夠重視對自身旅遊金融產品的營銷,難以讓人們知道這些產品的作用,也無法讓人對其留下深刻印象。對此,在線OTA應試著轉變營銷策略,與一些自帶流量的明星進行合作,讓明星效應帶動自身的產品流通,如馬蜂窩與黃軒的合作。或者是進行廣告推廣,通過充分詮釋產品的價值讓大眾更好地瞭解這些產品。OTA只有將自己的產品營銷出去,才能增加更多的流量,讓自己的產品更具競爭力。

旅遊金融模式有助於OTA實現更多的利潤,但是OTA入局金融領域,是否真的能實現盈利,我們很難一概而論,畢竟各平臺具備的運營金融能力不同,風控能力也不同,發展金融模式究竟可為其帶來多大的利潤空間我們不得而知。對於OTA來說,想要通過“旅遊+金融”實現自己的掘金夢,需要通過不斷完善自己,提高實力,否則,OTA的掘金夢也許終歸只是一場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