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看似平淡,实则传神: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

看似平淡,实则传神: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

小雨、草色和烟柳,写尽皇都早春秀

【诗作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亦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文章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诗文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因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其时韩愈已经56岁,此前因宣抚平息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有功,刚由兵部侍郎调任吏部侍郎。此时,韩愈的心情是比较愉快的,于是约张籍游春,张籍以事忙年老为由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从更深层面来说,韩愈当时在文学方面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也卓有建树。因此,诗人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看似平淡,实则传神: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文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机。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一片绿意;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些许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并且它远胜于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