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在新疆行走,一切都緩慢得像亙古不變,人和景色卻又在不經意間有不同,路上遇到的那些人,用幾句話向攝影師講述著自己的故事,高山雪水刺骨的冷,流淌時發出青冷的光……相機不動聲色地捕捉著這些。

在新疆行走,這本身就帶著一種人類學的意味。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圖、文 | 李偉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斯爾克甫溝,吐魯番,2018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街邊店鋪裡的青年,皮山,2016年

1、進普魯村

2017年1月19日

早上起來,先去于田縣老城區拍照,有些平房正在拆遷。下次來,很多可能都看不見了。

一座小清真寺門前,坐著三個男人,清真寺門鎖著,他們說是清真寺的保安。給他們拍了照,還拍了拆掉一半的廢墟,牆上用維吾爾文寫著“禁止倒垃圾”。下午在老地方等車,然後坐班車進普魯村,那個班車總是不走,要等人坐差不多了才發車。到了普魯村要晚上10點了。我來見普魯村的老朋友,他叫努爾。

2017年1月20日

早上先去村裡拍了些照片,然後去找努爾,把上次拍的照片洗印出來送給他。

努爾今年55歲了,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小兒子巴拉提在家裡,今年也26歲了,學了理髮培訓,每人次收5元錢。努爾原來的那臺佳能相機花了1400元,是他用賣羊的錢買的。一位在於田縣的老師教他攝影,還送給努爾一臺三星數碼相機,比那臺佳能的要好一些。努爾用著特別高興。

在村子裡拍照,每張照片可以收10元錢。努爾每年靠攝影能賺3000元。他特別想擁有支三腳架,還希望有長焦鏡頭,這樣可以把遠處的鳥拍清楚。

傍晚我又在村裡拍了些照片,遇到個老頭,穿著傳統的服裝,用閃光燈對著他幾乎拍掉了一個卷。天要黑了,下到河灘邊,拿巧思相機自拍了黑白照片。

冬天,普魯村的飯館都關門了,只有幾個小賣鋪開著。今天的三頓飯都在努爾家吃的,上午是羊肉炒饢,午餐他做了一鍋手抓飯,羊肉塊兒來自他家自己的羊,他說從不在巴紮上買羊,這個月已經吃掉一隻羊了。努爾拿了一塊大的玉石給我,我確實不懂玉,那塊石頭像手一樣大,我說我背不動就謝絕了,過了會兒他又拿來一塊小的玉石,白白的石頭。

今天還遇到裝羊。幾個人圍著一群羊趕來趕去,最後把它們裝到卡車上。三隻小羊,很可愛,是剛出生沒多久的,把它們裝到一隻尼龍袋裡,把袋子紮緊後,又剪開了三個小口,把小羊腦袋伸出來。在努爾家院子裡,曾看到一隻死去的小羊羔,說是由於天氣冷溫度低死了。

普魯村在崑崙山北麓,經普魯村的古道可以進入西藏北部。傍晚我在河灘邊,水刺骨的冷,卻沒有結冰,挺奇怪。這應該是雪山上的水,發出那種青冷的顏色。

2017年1月21日

早上在普魯村,對著草垛用閃光燈拍。我還處於對閃光燈攝影的興奮期。臨出發新彊前,我專門買了這隻尼康閃光燈,型號是SB80DX,幾乎是膠捲時代最好的閃光燈了,可以用在馬7相機上,也可以用在巧思相機上。我想多用閃光燈拍,第一是比較有神秘的感覺,它四周是有點暗的,中心被拍攝物是閃亮的;第二情緒上更直接。

從於田趕往我的下一站,民豐。民豐地處沙漠的東南緣,在崑崙山的北部。一路上,可以在公路南面看到覆蓋著白雪的雪山。公路北面比較荒涼,我想那就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到達民豐已經傍晚,我找了個賓館住下來,在普魯村待了兩天,特別想好好洗個澡。

民豐並不大,只是315國道上的一個小縣城,在街上稍微走走感覺就差不多了。離開了和田、于田,進入民豐,然後是且末,可能越來越荒涼,漢族人多了起來,而維族人聚集地少了,維族文化的東西也少一些。民豐,就是尼雅文化。著名的尼雅遺址就在民豐北100公里的沙漠中。民豐路邊看到有尼雅文物館,但週六週日不開門;旁邊有清真寺,叫艾依提喀清真寺。傍晚在村子走走,田地裡有立著稻草人,我忍不住用閃光燈又拍了兩張。

在民豐的街頭,看到今年雞年樣子裝飾景觀,後面寫著“精準脫貧”,可能民豐是一個貧困縣。這裡過節的氣氛並不濃,可能這裡有維吾爾族、漢族和回族人,而維族人並不過春節。晚上在步行街,找了一家維族飯館,說是羊肉湯,但湯裡有大塊羊排,還有胡蘿蔔塊,加個饢,20元就吃飽了。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其勒坦麻扎,莎車,2016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清真寺裡的男人,莎車,2016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剃頭匠,莎車,2016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拿鐮刀的婦女,普魯,2016 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墓地裡的婦女,于田,2016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餐廳的維吾爾族名人像,賽福鼎·艾則孜,民豐,2017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努爾和妻子託合提罕,普魯,2016年

2、庫車也有空氣汙染

2017年1月26日

今天要早起,上午11點半的火車之前,有一個小時可以在庫車老城團結大橋附近拍照,拍了不少黑白135膠捲。打車的出租車司機難得是漢族的,和他閒聊。

“你孩子在哪裡上班?”

“在化工廠。”他說。

“庫車還有化工廠?”

“是啊,庫車附近有煤礦,化工廠是招商引資來的。”

早上天矇矇亮,庫車的空氣糟糕極了,霧濛濛,味道也不好。看到幾處煙囪正冒著黑煙,當地一些平房也在燒煤炭。我一直以為南疆很少化工廠,沒想到庫車不能倖免。幾個小時的火車奔波後,到達烏什縣。去烏什的路上,一路都沿著一條河流,有河灘,用巧思相機從車上往下俯視拍了好幾張。

烏什縣城,在天山南麓,古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溫宿古國就在烏什縣境內。先到燕泉山公園,建設完善,估計沒什麼意思就沒進去。然後去找一個老的清真寺,發現已經面目全非,清真寺的尖頂去掉了,現在改為地毯市場,關著門。清真寺附近有個社區,烏什縣英買力社區,社區裡的老房子牆都刷得白白的,幾個小孩在玩兒,有個男人在房頂上呼喚鴿子。下次來新疆,可以帶支長焦鏡頭,拍一組各樣式的新疆鴿子和鴿架,形式感很強,也是種人類學研究的方式,應該蠻有趣的。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鄉村道路,庫車,2017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饢和鏡子,烏什,2017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賣土特產的男人,庫車,2018年

3、特克斯石人

2017年9月23日

今天得整天趕路。早餐吃了抓飯從霍爾果斯退房。先坐車從霍爾果斯到伊寧,車費25元,又從伊寧到特克斯,車費31元。在修路,傍晚時才趕到。

先找到伊途青旅放下行李,繞著二環路走了一圈,共8段,長度3公里。特克斯叫八卦城,傳說是南宋時期全真七子之一丘處機設計,可見漢文化影響歷史之悠久,把街道規劃成八卦形狀,也真是獨特。

傍晚下雨了,去八卦公園逛逛,公園裡有巨大的八卦摩天輪。晚上吃了馬肉納仁面,這是哈薩克族特別的食物。

2017年9月24日

上午我去拍石人,在去伊寧的路上,剛過特克斯達坂就到了。正好是陰雨天,達坂上面有霧氣,能見度低,到了石人位置正在下雨。九個石人,有的是後來建造的,有的是原始的,原始的那個造型古樸而粗糙。

下午出來4點多了。往喀拉峻草原方向走,大概走了兩公里左右,太極島森林公園裡沒有人,都是樹。又搭了車,到村子裡,經過了一個水庫,叫馬場二隊。伊犁的全稱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所以這裡哈薩克人最多。哈薩克和維吾爾語言不一樣,文字不一樣,應該人的長相也不太一樣。在村子黑暗中拍了幾張。晚上回到青旅,看了電影《追風箏的人》,電影中有的場景在喀什取景,有的在塔縣。這些年在新疆拍攝,這些取景地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石人雕像,特克斯,2017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路障,吐魯番,2018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唐代佛像石,吐魯番,2018年

4、那拉提草原

2017年9月25日

早上11點從特克斯坐車到新源,還是經過那個破的正在修的山路,傍晚6點才到那拉提。在古道駝鈴國際青年旅舍,見到了好朋友小獸,她在這裡工作。

晚上她陪我到哈薩克人聚會的餐廳去吃晚餐,馬肉和馬腸,都是硬菜,味道也濃。很多哈薩克婦女在跳舞,拍了很多張。小獸說,那拉提正好在新疆218國道上,鎮南面有鞏乃斯河流過,南面和北面都是山,是天山山脈,中間這片河谷,就是著名的伊犁河谷,風光秀美,這裡是新疆西部最富饒的土地。那拉提也是全國哈薩克族人居住最集中的地區,每年夏季會有哈薩克人在草原上的聚會。

2017年9月26日

上午去了那拉提北面的村子,有條特別長的溝渠,溝渠底部鋪了鵝卵石,溝渠幹著沒有水,我先自拍了不少黑白照片。

遇到一個哈薩克族的騎馬少年,正在放羊。阿依格爾,18歲了,他下來讓我騎他的馬走了走,由他牽著馬韁繩。那匹馬鬃毛上粘了很多蒼耳,讓我印象深刻。

旁邊有種植的香紫蘇,紫色的一大片,我讓他騎著馬過去,這樣色彩比較漂亮,有幾張照片他竟然還站在馬鞍上。

中午在古道駝鈴青旅睡午覺。傍晚小獸領我進景區玩,見了個哈薩克小夥子,阿迪力。晚上我們在他家吃飯,喝哈薩克奶茶,搭配炒米混著玉米粉和砂糖。他在景區裡給遊客騎馬賺錢,騎馬上山下山共200元。遊客也可以住他家的氈房。我發現哈薩克氈房比蒙古族的蒙古包高一些。氈房裡掛著兩隻狐狸做裝飾,阿迪力說是很多年前打的。

晚上吃完飯去了舞廳,叫冰緣歌舞廳,好多年輕的哈薩克小夥和姑娘們跳舞,喝酒。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哈薩克少年阿依格爾, 那拉提,2017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跳舞的婦女們,那拉提,2017年

5、巴音布魯克人民歡迎您

2017年9月27日

從那拉提出來,上午搭了個摩托車,哈薩克族小夥子,從那拉提到了山上。先走218國道再走217國道。一路上山景優美,山上長著高高的杉樹。

下午到達巴音布魯克,住在西部情酒店,每天160元,算比較貴的了。這裡是著名旅遊區,如果進天鵝湖景區,門票要65元和車費90元。我決定不進景區,就在巴音布魯克往東北隨意走走。

草原上草都黃了,遠遠望去,附近的山上沒有樹,光溜溜的,但是山型很漂亮,這條河叫開都河,也是新疆一條著名的內陸河。遠處山坡上有寫著“巴音布魯克人民歡迎您”。一個工人在河邊釣魚,河邊有一隻水老鼠,從水裡鑽出來,在岸邊用兩隻前爪捧著吃水草,我靠近它就鑽入到水裡,一會兒又露出頭來,就在水面上遊。河對岸有兩個蒙古包,也有一些馬匹。

遇到一群羊有500多隻,都很肥,牧羊人騎著摩托。跟內蒙古的羊不一樣,這裡都是黑頭羊,脖子是黑色的,身上白色的。羊角大而且是彎彎的羊角。羊身上,有的塗有紅色,有的塗有綠色來做區別。牧羊人是蒙古人,說七八月這裡會有很多賽馬活動,現在九月已經算很冷了。

2017年9月28日

上午在巴音布魯克鎮,退了酒店房間,帶著揹包在附近溜達。這裡是天山之間的高山牧場,四周雪山環抱,冷得比較早。在巴音布魯克賽馬場,宣傳標語上寫著“駿馬天堂,天鵝故鄉,夢中草原,東歸故里,大美和靜”。

去了一家塔拉蒙古特色飯店,飯店很小,就幾張桌子,牆上寫著早餐有:油餅子,圖薩木拉,雞蛋,饃饃菜,包子,花捲,奶茶,稀飯。主食有:餃子,拉條子,蒙古抓飯,蒙古麵條,擀麵。

蒙古人的地方,我還是挺自在的。從巴音布魯克,到庫車,或到和靜縣,正好是三角形,都是兩百多公里。決定下午搭車到庫車。獨庫公路還是早期修的公路,很窄,很險峻,從山上一圈圈盤下來,山上都很荒涼,山頂有雪,但路面上沒有雪。路上限速,整整開了六個小時。

晚上住在扎巴依青年客棧。這個青旅開了一年了。扎巴依,在維吾爾語是“酒鬼”的意思。還遇到白萬平,年輕的音樂人,是蘭州人,他的音樂發在網易雲音樂上,他在這裡待了兩個月了,就在青旅練練歌。我到團結大橋旁,熟悉的老茶館還在,但前面正在蓋樓房。茶館的老闆抱了孫子。

2017年9月29日

中午來烏恰農貿市場,結果全拆掉了。真是沒想到,今年冬季一月我還在這拍照呢。在街角的美食一條街裡,我來來回回繞了兩圈,照片不好拍,就去店裡喝了杯奶茶。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巴音布魯克人民歡迎您,巴音布魯克,2017年

6、新和縣的清真寺

2017年9月30日

從新和縣汽車站出來,就是一些老的建築。

在新和縣,一共找到三座清真寺。第一座瓊闊恰清真寺。坐落在窄街裡,清真寺外觀特別漂亮。門鎖著沒有人,對面開飯館的老闆,他用鑰匙打開門給我進去看了一下,做祈禱的大堂尤其美。

第二座是熱斯特清真寺,是我在路上遇到的。清真寺前拆了一大片,以前可能都是平房。附近的一條街,搭了好多紅色遮陽棚,賣衣服,賣鞋子。這兩座清真寺都很高大,離近了都拍不全。

第三座尤魯都斯闊恰清真寺。地圖上有名字,但我找去發現特別小,也沒法進去,就沒有拍。

傍晚專門去吃了新和縣著名的滷鴿子,28元一隻。然後從新和縣回到庫車。

2017年10月1日

今天沒去成沙雅。趕上國慶客運站人特別多。

正好星期天有巴扎,去了其中兩個。第一個是農民巴扎,在喇叭口農貿交易綜合市場。賣些衣服,有很多人在玩鬥雞,覺得特別有意思。後來火車上一個小夥子給我講,那種雞是喂肉長大,鬥起來就想把另外一隻雞吃掉。鬥雞也和賭博有關,會通過這個贏錢。比賽中雞的主人會含礦泉水噴雞頭,翅膀下,雞屁股,應該是給雞降溫。兩隻雞鬥起來,會持續十幾分鍾甚至更長的時間。兩隻鬥雞很瘋狂,啄得雞頭上血淋淋的,還用雙爪去踢。

第二個是牛羊巴扎,就是庫車縣活畜交易市場,在217國道上,好幾公里遠。

晚上回庫車浮塵青旅取了揹包,然後趕火車去喀什。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庫車大寺, 庫車,2017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瓊闊恰清真寺,新和,2017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看鬥雞的男人們,庫車,2018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正拆掉的樓房,新和,2018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流浪者,新和,2018年

7、玉素甫墓

2017年10月2日

早上火車到了喀什,才發現國慶節,幾個青旅都爆滿。喀什城裡到處都飄著紅旗。

下午去東巴扎拍,拍了幾乎一個黑白卷,又走到高臺民居拍。有人領我參觀了她家房子,她叫古麗,住著150年曆史的土房子,墻上是石膏裝飾花紋。院子裡種了無花果樹和爬山虎。她說無花果一年三熟,7-9月,而且種無花果樹能驅趕蚊蟲;爬山虎爬滿了可以遮陽光。漂亮的小庭院讓她很是自豪。

高臺民居的另一戶,有個11歲的維吾爾族姑娘,謝依代,已經上小學。她正在照看姐姐4歲的孩子,在搖籃裡呼呼大睡。她推銷扇子給我,是維吾爾風格扇子,木頭柄半圓形布面,價格30元。她家的房子也有150年曆史了,站在破舊的木頭梯子上,從上往下拍了些照片。

2017年10月3日

早上從老城青旅租了一輛自行車,先去高臺民居。

但不讓上去。有個牌子寫著:“各位遊客,因高臺民居升級改造,謝絕參觀,敬請諒解,2016年7月26日。”

中午和古麗一起吃飯,在東湖公園附近的安薩爾美食。聽古麗講了阿帕霍加墓故事。

喀什景點有“三個麻扎,一個巴扎”的說法。三個麻扎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麻扎,馬赫穆德•喀什噶爾麻扎,阿帕克霍加麻扎;一個巴扎就是東巴扎。(編者注:麻紮在阿拉伯語中指參拜之處,也即是聖徒的墓地。)

下午去了玉素甫墓地。玉素甫是11世紀生活在喀什的維吾爾族詩人,著有《福樂智慧》。玉素甫墓隱藏在喀什繁華的街區內,參觀的遊客很少,只有幾個人,整個墓地都很寧靜,墓園白色的圍牆很高,擋住了街道上的喧譁。院子裡的地面上甚至長了一片綠色的野草,沒有被人踐踏。建築周圍有一圈長廊,牆壁上有福樂智慧的名言。進了門,兩旁有玉素甫的油畫像。光線從花格的窗戶中照進來,把牆壁上的福樂智慧名言照亮。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在牆上玩耍的男孩,喀什,2016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大巴扎里老人和婦女,喀什,2016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玩玩具蛇的男孩,喀什,2017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摩天輪,喀什,2017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玉素甫墓,喀什,2017年

8、雅瑪裡克山

2017年10月9日

烏魯木齊的雅瑪裡克山就在火車南站旁邊,範圍很大。下午,我跟著攝影師田林一起爬雅瑪裡克山。雅瑪裡克在蒙古語中意為“山羊之家”,也被稱為妖魔山。這裡聚集了大量的流浪者,他們蓋了平房在這裡生活。

隨著城市化發展,這裡正在被改造,山上的平房已經拆不少。從山上可以俯視烏魯木齊市區,高樓林立。再遠處可以看見天山,天山頂上有皚皚白雪。

田林的攝影代表作就叫《雅瑪裡克》,他拍攝這片區域已經很多年。出來的時候,一個漂亮的維吾爾族女孩過來送我們,她叫雖比努爾,認識田林。站在空地上,我用瑪米亞7相機給她拍了兩張,這個維吾爾族女孩的美,和周邊環境的破落,讓我感觸很深。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雖比努爾,烏魯木齊,2017年

在緩慢的新疆邊走邊拍

雅瑪裡克山,烏魯木齊,2018年

—— 完 ——

李偉,內蒙古人,攝影師,紀錄片《克什克騰蒼穹下》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