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孩子心中“不接納的語言”,你還在脫口而出嗎?

孩子心中“不接納的語言”,你還在脫口而出嗎?

假設一個學生在完成作業這件事上有困難。他表達了他有這個困難,並且他正為此煩惱。下面是教師常見的回應方式。

1、命令、控制、指揮

“別抱怨,快點完成你的作業。”

孩子心中“不接納的語言”,你還在脫口而出嗎?

2、警告、威脅

“你最好用心做,如果你指望這門功課拿高分的話。”

孩子心中“不接納的語言”,你還在脫口而出嗎?

3、說教,總是說“應該”、“必須”

“你指導你上學是來唸書的,你該把那些個人問題留在家裡。”

孩子心中“不接納的語言”,你還在脫口而出嗎?

4、建議,提供解決辦法

“你需要做的事是弄出一個更好的時間表,這樣你就可以完成所有的作業了。”

孩子心中“不接納的語言”,你還在脫口而出嗎?

5、教導、講理、推理、擺事實

“讓我們看看事實。你做好記住你只有34天時間完成這項作業了。”

90%-95%的教師或父母都會習慣這種回應方式,當他們是青少年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或老師也是這麼和他們溝通的。

那麼,就孩子正在為作業而煩惱一事,教師的回應方式如何具有破壞力,請成年人回憶一下當自己向朋友訴說自己的煩惱時,如果對方以同樣的方式回應,他們的感受又如何呢?下面是教師們感受調查報告的一部分。

“我不想再說話,我感覺嘴巴被封住了。”

“我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自卑。”

“我會為自己辯護,並且反抗。”

“我覺得對方不相信我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

“別人用家長的口氣對待我,好像我是個孩子。”

......

教師或為人父母們,你們覺得別人用這種溝通方式和自己交流是相互尊重自然流暢的嗎,審視自己,關注成長,用心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