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母親勒死5年級兒子後跳樓:孩子,媽媽不想殺你,可是沒忍住……

母親勒死5年級兒子後跳樓:孩子,媽媽不想殺你,可是沒忍住……

最近看到一條令人憤怒又心痛的新聞,在福建,一位媽媽與孩子發生爭執,一怒之下把五年級的兒子勒死了,自責、後悔的她想要割腕自殺,失敗之後最終選擇跳樓結束了生命。

本來是最親愛的媽媽,一次情緒失控就剝奪了孩子的生命,變成了殺人犯。

一段糟糕的婚姻“造就”了情緒失控的母親

日本的統計數據顯示,虐待兒童的慘案中有75%的兇手居然是孩子的母親。我們一直說母愛是最無私的,是什麼讓一位媽媽失控到對自己的孩子下狠手,成為傷害這些脆弱的生命的劊子手?

今年一月,在湖南湘潭,一位年僅31歲的媽媽,在自己生日前一週,抱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從13樓一躍而下,最終,三人均告不治身亡。這位母親生前在朋友圈裡發出了遺書,讓她走上絕路的,都是我們熟悉的原因:夫妻三觀不合、老公出軌、家暴、產後抑鬱、公婆不體諒……

這位媽媽在朋友圈留了一封遺書,她多次表明自己與丈夫以及他的原生家庭三觀不合,稱“哀莫大於心死”。因“實在忍受不了”,她在離生日只有一週前選擇結束生命,並帶上一雙兒女,“在我看來,孩子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也不會健康成長。”

選擇結束自己和孩子的生命,該是經歷過多大的絕望,寫下這13頁的遺書,每一頁都是莫大的無助和痛苦。

去年九月,在北京,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女兒要跳樓,女兒哭喊,“媽媽,媽媽,我不要”,母女倆都在哭泣,孩子的哭聲更讓人心疼。

這位媽媽歇斯底里地質問丈夫:“你出軌我也原諒你了,已經三個月了,你跟那個女的住在一起,你要錢沒錢,要房沒房,要車沒車,你有什麼我可貪的?我不指望你給我什麼,我只想你能給我孩子一個完整的家。這樣過分嗎?我只要求這樣過分嗎?”

每一個情緒失控的母親背後,都有一段不幸的婚姻,有一個失責的老公。婚姻帶來的壓抑和失望讓她終於爆發了,最後傷害最大的卻是無辜的孩子。

有的媽媽沒有工作,她只是家庭主婦,她早上5點左右起床,送孩子上學,因為她沒有工作,她要買菜洗衣服做飯接送孩子,打掃衛生哄孩子睡覺。她是媽媽,又是妻子,也是女兒,還是媳婦。清晨,她是鬧鐘,廚師,女傭,教師,保姆,護士,雜工,護衛,顧問,沒有周休假,沒有年假,沒有病假,不分晝夜……

有的媽媽,工作上不能前進只能被淘汰,回到家,做家務,照顧老人、孩子和老公,所有的事都要她事無鉅細地操心。既要賺錢養家,又要維護家庭穩定。她揹負著巨大的壓力,卻沒有人關心,沒有機會去釋放,生活變成了煎熬,積累的怨氣在孩子惹怒她的那一刻爆發。並不是她真的脾氣不好,是生活的磨難和不幸的婚姻壓得她到了絕境。所有情緒失控的媽媽,都是被生活和婚姻折磨得難以維繫的女人。

照顧母親的情緒是父親的責任

母親的情緒感受最直面的是孩子。一個幸福的母親會養出一個開心的孩子。一個總向孩子抱怨的母親也養不出樂觀向上的孩子。這些傷害,都會一直停留在孩子的性格中。母親的情緒裡是孩子的未來。

那如何照顧好一位母親的情緒?這是丈夫的責任。

很多丈夫抱怨自己的妻子結婚之後脾氣變差了,生了孩子脾氣更差,其實不是脾氣變大了,而是生活的重壓壓垮了她柔弱的肩膀,沒有人可以傾聽,也沒有人幫忙,所有的委屈和心酸只能往肚裡咽。丈夫,作為家庭的支柱,照顧好妻子的情緒是必要的責任。

曾經一位爸爸向腦神經科學家梅迪納教授請教:“教授,你告訴我,我怎樣才能幫兒子考上哈佛大學?”

教授回答:“從現在開始,你回家好好疼愛你的老婆。”

“為什麼呢?”

“在美國,對學業成就的最佳預測指標,就是家庭情緒的穩定性。家庭情緒穩定性,大部分可被妻子的情緒所預測。”

妻子的情緒會決定家庭的氛圍。妻子的情緒越好,孩子能感受到更多的愛,心理會更健康、積極。照顧妻子情緒最好辦法,就是寵愛她、關心她,讓她心安,感覺到被關注。

此外,父親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同妻子一道陪伴、教育自己的孩子會讓整個家庭更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作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樣一句肯定的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是媽媽的50倍。

很多人生命中的第一個英雄都是自己的父親。父親可以塑造孩子對世界和人生最基本的看法,會影響到孩子人格的形成。如果父親能夠每天高質量的陪伴孩子15分鐘,會對孩子的成長有長遠的好處。而這高品質的15分鐘,需要全心全意地和孩子互動,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可以一起做遊戲,可以去爬山。一定要讓孩子體會到你在關注他、愛著他,全心全意地喜歡他。你的愛會成為他前進的動力。

幸福的家庭需要成員一起努力,一起承擔責任,給彼此一個擁抱,謝謝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