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媽媽你別走……寶寶的“分離焦慮”如何治癒?

媽媽你別走……寶寶的“分離焦慮”如何治癒?

“我不要去學校,不去不去就是不去,哇哇哇!”

“我不要自己在學校,我要媽媽陪著在這裡,媽媽不要走,哇哇哇”

分離焦慮,讓父母感受到孩子對你獨一無二的依戀和愛的同時,也被 “甜蜜的負擔”束縛著。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很多爸爸媽媽遇到的問題——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到底是怎麼回事?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照看者,特別是和爸爸媽媽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分離焦慮有兩個高發期:一個從7月齡左右開始,出現分離焦慮的跡象,通常到18個月時會達到最高峰;另一個則是剛上幼兒園的這段時間。

一般來說,跟媽媽分開後的孩子發生的分離焦慮分為三個階段:

● 反抗階段——號啕大哭,又踢又鬧。

● 失望階段——仍然斷續哭泣,動作、吵鬧減少,不理他人,表情遲鈍。

● 超脫階段——接受外人的照料,開始正常的活動,但是想起媽媽時又會出現悲傷的表情或者哭泣。

其實分離焦慮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是他們有個體意識,能夠獨立運動,身體可以離開媽媽,但精神上卻沒有做好分離準備的一種體現。

我們都知道:分離不可避免,那怎樣才能更輕鬆的讓孩子面對分離,讓孩子輕鬆入園不哭鬧呢?怎樣讓孩子自信入園,走好人生第一步?

3歲之前是孩子行為習慣和良好性格養成、腦潛能開發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孩子大腦神經細胞的重置、再構能力非常強,如果以視覺信息、語言重整、經驗資訊、數形變構等十種信息的輸入,使孩子右腦處於良好的脈衝狀態,那麼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所有智慧的80%。腦潛能早教著重於腦潛能開發,抓住腦潛能開發黃金時期,利用專業的腦潛能開發教玩具激發寶寶大腦潛能,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多樣化主題,全方位提升孩子體能、生活技能、藝術創作、科學認知、音樂鑑賞、人際交往等能力,打造寶寶80%的智慧,讓孩子自信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