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談癌色變-膠質瘤網絡義診預告

是一個“談癌色變”的年代,特別是顱腦的腫瘤,現在我們扒一扒大腦裡邊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腦膠質瘤。腦膠質瘤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腫瘤,得了膠質瘤後,會出現頭痛、癲癇、肢體癱瘓麻木、言語障礙、視力下降、噁心嘔吐以及顱內出血等表現,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昏迷死亡。

正常情況下,大腦裡邊有許多各種各樣的細胞,其中神經元是構成中樞神經系統的基本單元,也是大腦中樞正常運轉的基本元件。除了神經元以外,其他的細胞可以統稱為神經膠質細胞,這些膠質細胞就相當於神經元的養分“搬運工”,主要是為神經元供給血氧,以保證其正常工作。

如果哪天中樞的膠質細胞不好好生長繁殖,而是發生了可怕的“惡變”,那問題就嚴重了。由於大腦中樞的細胞有許多兄弟姐妹,於是人們按照細胞種類也給腫瘤分了類,比如星形細胞瘤、少枝(或少突)膠質瘤、室管膜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來源不肯定的神經上皮組織瘤、神經元及神經元神經膠質混合瘤、松果體實質腫瘤、胚胎性腫瘤、神經母細胞瘤……這麼多分類,數一數也是醉了。為了更好地進行診斷和治療,人們又將這些不安分的兄弟姐妹按照厲害程度分了類,不同的分類對患者壽命的影響也不同。

分類如下:

1級(I級):比較少見。但治療效果比較好,如果能夠全切,可以治癒不復發。這算是最為溫柔的小妹妹了。

2級(Ⅱ級):主要包括星形細胞瘤(星形細胞膠質瘤)、少突細胞膠質瘤、少突-星形細胞膠質瘤、室管膜瘤、粘液型毛細胞星形細胞瘤。得了這種腦膠質瘤,如果切除腫瘤的風險比較低,能夠全切,那麼術後的平均壽命可以達到8~9年;如果沒法全切,腫瘤風險值比較高,那麼復發的可能性就更大,術後平均壽命會下降至3年左右。

3級(Ⅲ級):主要包括間變型星形細胞瘤(星形細胞膠質瘤)、間變型少突細胞膠質瘤、間變型少突-星形細胞膠質瘤、間變型室管膜瘤。基本上都是“間變型”的,這就更為厲害了,它意味著患者可能只有1年半到3年的壽命了,術後的復發情況比較猛烈的。如果不手術,生存期就更短了。

4級(Ⅳ級):膠質母細胞瘤(又稱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膠質肉瘤,這是最為厲害的一種腦膠質瘤了,得了這種瘤往往意味著只有平均14個月的壽命了,術後14個月左右很快就出現反攻了。如果不治療,生存期就更短了,一般是幾個月。

由於細胞的分化程度越低,腫瘤的惡性程度就越高。所以這四種腦膠質瘤的分類中,3、4級的非常厲害,也非常難以對付,稱為高級別的腦膠質瘤;1、2級的一般沒那麼厲害,及時對付還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就稱為低級別的腦膠質瘤。

另外決定壽命的不僅僅在於腫瘤的厲害程度,還要看腫瘤長在大腦的什麼位置和手術切除的程度,以及術後是否接受了正確的放化療。腫瘤切除得越徹底,越不容易復發。如果腫瘤生長在支配肢體活動的腦中央運動區、重要的生命中樞腦幹等部位,那麼為了保護正常的神經功能,就沒法做到徹底切除了,腫瘤就容易復發;如果術後進行了正確的放化療,可以有效地延緩復發,疾病發展的結果就比較好。

但並不是說所有膠質瘤都要先“切”為快。有的體積很小、沒有長在功能區的腫瘤,可以考慮帶瘤生活。如果腫瘤位置深,且毗鄰重要的血管神經,但腫瘤直徑不大,患者也沒有任何症狀,暫時也可以不選擇手術切除;如果腫瘤是顱內多髮型,大腦裡邊到處都是,那麼就喪失了手術機會,這類患者可以在活檢明確病理類型後,考慮放化療。

雖然在查出腦膠質瘤的那一刻,患者無法決定腫瘤到底厲害到什麼程度,也把握不了腫瘤生長在什麼位置,但我們可以把握的是及早診治,認真聽取大夫的建議,能夠及早切除的就及早切除,並針對情況做好術後的放化療;不能切除的就要積極採取綜合治療的辦法,不能聽之任之,但也不能病急亂投醫。

瘤子有時就像野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所以一定要儘量將可能帶來複發的腫瘤細胞扼殺在搖籃中,才能活得長活得好。

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3月15日膠質瘤網絡義診預告,義診專家李守巍義診範圍:腦膠質瘤的手術、化療及綜合治療,顱內病變立體定向活檢術等。

義診專家:

李守巍 (主任醫師、科室主任、碩士生導師)

義診時間:3月15日 週三 晚上7點。

參加方式:

腦膠質瘤病友QQ群:249158778,點擊群視頻參加。

談癌色變-膠質瘤網絡義診預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