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營銷洞察:新世相“10萬+”付費內容課程,你真的報名了嗎?

新世相出名很早,繼“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之後,“佛系青年”之後。3月19日,在知識付費風口下,策劃出“新世相營銷課”。

營銷洞察:新世相“10萬+”付費內容課程,你真的報名了嗎?

原199元課程打折到四分之一的價格,通過專屬生成海報二維碼在朋友圈多次轉發,就在朋友圈紛紛讚揚又將策劃出一次爆款營銷事件之時,卻被告知不能打開關注了,原來課程二維碼卻紛紛被屏蔽了!

其實,這也不是新世相第一次嘗試內容付費了,最終新世相的職場課24小時賣了近8萬份,銷售額超過500萬。

營銷洞察:新世相“10萬+”付費內容課程,你真的報名了嗎?

第一次嚐到了甜頭,這次終於想搞個大的,自己出來上課,卻遭到了屏蔽了!

那麼,到底問題出現在哪裡?

我想真正的原因,根本不在於內容而在營銷上。

在移動互聯網的毒賭黃營銷無底限底限下,能出現“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之後,“佛系青年”這樣“白蓮花”一樣文藝的內容平臺,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補充。讓我們看到了在BAT的籠罩之下,通過內容文章擊中用戶的玻璃心,引發社會共鳴,也能點石成金,製造出神一般的奇蹟來。

但現實是殘酷的,世上哪有什麼“隨便”二字。通過網站查詢,得到的真相是:

新世相成立於2015年8月,是一家內容生產商,以社群和品牌為驅動,利用社群孵化生產內容,再借由品牌將內容打造成IP,最終IP通過影視、遊戲等途徑變現。

很多人講,只要有好的內容就可以輕鬆做到“10萬+”,這根本就是一個謊言。

憑良心講,二年多的時間之內,出現“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之後,“佛系青年”這樣的刷屏級內容,其實頻率並不是很高。

營銷洞察:新世相“10萬+”付費內容課程,你真的報名了嗎?

新世相的內容之所以受人吹捧,並不是因為講了多少乾貨,教你如何升職求官,而只是通過創造新的“概念玩法”,給一線城市寂寞人群的心靈陪伴與慰籍。因此,在更多時候形式大於內容,新世相是噱頭炒作成份大於內容本身。

可以這樣講,內容本身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是怎麼講。

這個世界並不缺少好的內容,而是缺少好的炒作,就算是文藝的內容平臺,也是需要營銷資源來作推廣的。在內容平臺上,得到是這樣,網易是這樣,荔枝是這樣, 喜馬拉雅是這樣,小鵝通是這樣,新世相當然也不例外。

面對同一個“蘿蔔”,要能做出不一樣的花樣,在於看法與吃法不同。


新世相營銷課是這樣包裝自己的:

篇篇10W+,打造過逃離北上廣等刷屏活動的新世相出來講課啦!創始人張偉攜核心團隊首次公開【新世相營銷方法論】課程全新上線。

它抓住“10萬+”的運營痛點與幻想,抓住用戶對對知識獲取的焦慮以及長期被培養出來的“薅羊毛”習性所致。

在營銷玩法是這樣的:

玩法一:限量銷售,限量漲價

每賣出1萬份,單價上漲5元,激發用戶佔便宜的強烈感受。

玩法二:邀請好友,獎勵福利

邀請好友學習[新世相營銷課],即可獲得學費的40%作為獎勵金,多邀多得。獎勵金立即到賬微信錢包!

玩法三:第一領賞,推送廣告

邀請排行榜前列的學員,銷售影響力第一名更有價值五十萬的新世相免費推送、高達萬元的現金獎勵。

“營造共鳴”,也是世相最常用的,激發用戶參與的手段。但現在做課程了反而用的是最低級的有利可圖,從拼團到分銷的病毒式營銷,發揮所有自媒體人的力量,且沒有任何推廣費用,這個來錢最快。

營銷洞察:新世相“10萬+”付費內容課程,你真的報名了嗎?


從廣告變現到內容變現,其實是不同的內容做法形式與最終目的。重點不在內容,取決於不同用戶的需求不同。

企業買單——內容目的是噱頭,做成溼貨變成廣告流量,激發用戶參與引起共鳴;

用戶買單——內容目的是變現,變成乾貨變成課程培訓,激發用戶求知引起消費。

張偉說,“激發用戶參與有三個辦法,一是有利可圖,一是有意思,一是參與這件事情本身可以找到共鳴感。”

營銷洞察:新世相“10萬+”付費內容課程,你真的報名了嗎?

這三條並不錯,然並卵,這句話就相當於正確的廢話。就算教你如何做英雄,你不一定真裝就成了“英雄”。總結一句話就是:這樣的課程報名並不值得,只是收取了你的智商稅,就算你學會了,也不一定做出“10萬+”來,因為大家都知道了,也就並沒有什麼武林秘籍。

如果覺得本文對你有用,歡迎關注點評吧!

相關個人觀點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