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為什麼在巴薩的梅西,總是比在阿根廷的梅西表現好?

為什麼在巴薩的梅西,總是比在阿根廷的梅西表現好?

圖片:Global Panorama / CC BY-SA

梅西在阿根廷和巴薩對球隊起到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樣的。

阿根廷是需要一個像馬拉多納一樣絕對的戰術核心,這也是阿根廷國家隊多年來的建隊傳統。

馬拉多納之後,阿根廷歷屆國家隊都有一位“馬拉多納接班人”作為球隊核心。奧特加、貝隆、艾馬爾、裡克爾梅和如今的梅西。

克雷斯波就曾經抱怨過,阿根廷國家隊不讓克雷斯波和巴蒂同時出場,就在於他們太過於迷戀小個子球員。正如同如今的阿根廷隊,徵召了梅西、阿圭羅、迪巴拉、帕文,卻放棄了意甲金靴伊卡爾迪。

而阿根廷在 90 年之後,14 年之前,五屆世界盃折戟沈沙,也幾乎都是同樣的原因。

  • 94 年世界盃馬拉多納小組賽最後一場禁賽,阿根廷十六強便打道回府。
  • 98 年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奧特加紅牌下場,阿根廷輸給荷蘭。
  • 02 年世界盃,由於貝隆的低迷狀態,賽前大熱門小組賽出局。
  • 06 年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裡克爾梅被換下後,阿根廷的進攻完全啞火被德國扳平。
  • 10 年世界盃,大比分慘敗德國,一是防守做的太差,其次在進攻端,梅西和伊瓜因特維斯的前鋒線完全脫節。

坦白講,如今的阿根廷陣容,即使沒有梅西也不算弱旅。但在梅西缺席多場的情況下,阿根廷世界盃預選賽差點沒能出線,知道最後梅西復出爆發,最後一場帽子戲法厄瓜多爾,才搭上世界盃的末班車。

阿根廷需要梅西做的,是串聯起整個中前場的進攻。而阿根廷的中場充斥的都是一群工兵型球員,梅西必須後撤到禁區線三十米外才能舒服地拿到球,梅西的任務就是將球傳遞到禁區內威脅地帶。

這也能從梅西在巴薩和阿根廷的高光集錦中看出端倪。在阿根廷的比賽中,梅西長途奔襲的鏡頭要比在巴薩頻繁的多。

梅西常常需要拿球從中場盤帶到前場,為鋒線提供彈藥,為左右兩個邊路分球,抑或是直接帶球打門。這樣的任務,比在巴薩艱鉅的多。

況且所有的球隊都知道,限制住了梅西,就限制住了阿根廷的中前場。

當然梅西的個人技術水平足夠強,在狀態好的時候完全有能力擺脫掉限制。

14 年世界盃,是梅西狀態最好的一屆世界盃。小組賽梅西的四粒進球,兩次是禁區外的遠射,一次是任意球,另一次是隊友射門封堵後,梅西從禁區前沿後插上的補射。而淘汰賽阿根廷的兩粒進球,一次來源於梅西策劃直塞後形成助攻,一次來源於梅西直接長傳助攻。

然而梅西也總有狀態低迷的時候。本屆世界盃,梅西發揮不佳的阿根廷進攻完全難以打開局面,巴內加、馬斯切拉諾、比格利亞、佩雷斯等人組成的中場,完全不能給伊瓜因阿圭羅等人提供支持。

阿根廷也缺少 14 年拉維奇一樣的球員,在另一條邊路分擔梅西右路的防守壓力。

而在巴薩,梅西就完全不一樣。

儘管巴薩也以梅西為球隊核心,也常常發揮梅西對中前場串聯的作用。但這樣的作用,並非梅西一人去完成。

巴薩的中場可以組織,可以控球,巴薩的前鋒也可以回撤,可以突破。當梅西被對方重點盯防限制,巴薩的隊友就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

14 年以前,哈維是巴薩攻防轉換的節拍器,過多增加人手盯防梅西,反而會減緩巴薩中場受到的衝擊,讓巴薩的傳控戰術執行地更有效。因而當時但凡是梅西啞火、巴薩輸球的比賽,控球率與傳球成功率甚至比平時會更高一些。

而 14 年以後,隨著內馬爾和蘇亞雷斯的加入,巴薩在鋒線有了更多的爆點。梅西被重點盯防時,內馬爾在很多比賽中不講道理的突破甚至多於同期的梅西。

其次,梅西很容易通過與巴薩隊友的配合,破解掉對手的盯防。

梅西在巴薩比賽中,二過一、二過二的撞牆配合相當常見。但在阿根廷,隊友都有各自的想法。

最為經典一幕莫過於 16 年美洲盃決賽,梅西長途奔襲將球帶到禁區前沿分邊後直插禁區,但隊友接球就一腳遠射放了高射炮。

在巴薩踢球,梅西的容錯率高,選擇多。但在阿根廷踢球,梅西的選擇有限,容錯率低。

而他和裡克爾梅的區別在於,裡克爾梅是正經的前腰、組織型中場。而梅西是邊鋒出身,更多時候還是出現在邊路。

儘管阿根廷需要梅西來串聯組織,但也不願意浪費梅西在進攻中的天賦。梅西需要進入禁區,需要得分,而裡克爾梅並沒有這樣的任務。

而裡克爾梅的缺點是,他需要一支完全圍繞他打造戰術的球隊。在巴塞羅那,倡導整體足球的歐洲豪門,並沒有給他提供這個機會。而在小球會,或是在有著核心傳統的阿根廷國家隊,裡克爾梅才能夠如魚得水。

在巴薩,球隊的實力就如同對所有球員做加法。一個球員狀態低迷,並不影響其他球員。

而在阿根廷,球隊的實力就如同梅西對其他球員做乘法。梅西倘若遭到限制,影響整個球隊的發揮。

阿根廷這樣的戰術,容易誕生英雄,也容易讓英雄成為禍首。

但這也是為什麼,只拿了一屆世界盃的馬拉多納,就足以稱為球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