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金瓶梅词话》发现于山西介休意味着什么?作者是山西人?

《金瓶梅词话》被发现以后,对金瓶梅作者的考证为之一变,王世贞说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兰陵笑笑生研究热。《金瓶梅词话》在我省介休发现,不是因为晋商或者山西乡土文人收藏了这个古玩,而是因为《金瓶梅》一书保存了大量的山西文化,深得山西人偏爱。

山西介休发现万历《金瓶梅词话》孤本,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说服力的事件。《金瓶梅词话》在山西保存下来,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山西是《金瓶梅词话》的出土地。

《金瓶梅词话》发现于山西介休意味着什么?作者是山西人?

金瓶梅词话 吕世宏

《金瓶梅词话》的发现改变了《金瓶梅》研究的历史

1931年之前,我国学界对《金瓶梅词话》所知不多。历史上《金瓶梅》有过几种不同的版本系列:一是万历早期的手抄本,已失传;二是词话本,即发现于介休的明万历年间刊刻的《金瓶梅词话》;三是明崇祯年间刊刻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该本最著名的是发现于平遥、现保存在北京的版本;四是清代《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清代以来,我国主要流传《绣像金瓶梅》和张竹坡批评版《金瓶梅》。《绣像金瓶梅》经过众多爱好者的整理加工,方言体系已被打破,被誉为北方官话版。而张竹坡版《金瓶梅》经过几代人的加工整理,已经严重山东化。介休《金瓶梅词话》的出世,可谓石破天惊,对金学界震动很大,对《金瓶梅》作者研究意义重大。《金瓶梅词话》出现以来,才有“土白”一说,才有兰陵笑笑生一说,才有吴晗等否定王世贞一说。

目前存世的原版《金瓶梅词话》有3部,介休发现的今藏于台湾,后来发现藏日本两部。介休《金瓶梅词话》的发现,也推动了日本《金瓶梅词话》的发现。日本《金瓶梅词话》分别发现于1941年和1962年,其来路成谜。

关于日本藏本,金学专家梅节写道:日本两本词话,一藏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一藏德山毛利氏栖息堂。慈眼堂本在1941年被发现。100回,分装16册,缺封面扉页,内文缺5页。战后日本出版界曾计划将之影印,但慈眼堂本鼠患破损严重,且保存不善有湮漶。栖息堂本1962年发现,100回,分装18册,亦缺封面扉页,内文中缺3页。两东土本是素洁原刻本,无点改批语。可能自宝永前传到日本,也沉埋两百多年,没有人看过。像中国一样,日本流行的也是竹坡本。

另外京都大学图书馆有残本23回,完整者7回,发现较中土本早,但并未被引起注意。1963年,日本大安株式会社以栖息堂本为主,采用慈眼堂496个单面页出版“配本”。两本仍凑不全,94回采用中土本两个单面页。所以日本大安本是个百衲本。实际上,现今存世3个词话本,没有一个是完本。

笔者认为,日本的两部原版《金瓶梅词话》,存在民国时期日本学者从大陆获得的可能性。

其一,1931年介休版发现的时候,学界就与古玩界展开了一场争夺,因为古玩界要卖给日本,说明日本学界很欣赏《金瓶梅词话》。

其二,日本侵略战争期间,在山西有抢夺图书的历史,“柴德彰,清末河津籍。长于诗赋,阎敬铭门生,藏书万册,悉被日人掠去……日人侵兴县,占康田基家,火烧康氏霞荫堂所藏,历七日七夜始焚尽”。日本藏本写有“天海藏”三字,说明来自中国藏书家。

中国内地是否还有词话本古籍,存在的可能性很小,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外藏本值得关注。

《金瓶梅词话》发现于山西介休意味着什么?作者是山西人?

金瓶梅词话 吕世宏

《金瓶梅词话》得以在介休保存下来是因为《金瓶梅词话》保存了地方民俗

《金瓶梅词话》里保留了大量的山西民俗文化,特别是介休尼姑宣卷活动。《金瓶梅词话》里还保留了大量的山西物产记载,书中的商业模式与晋商的商业活动十分近似,这些是山西《金瓶梅词话》没有被毁掉的重要原因。在《金瓶梅》中,有关商家的描写,如书中多处出现的“钱铺”“钱庄”“银铺”,即有晋商的影子,而数十处山西“潞绸”的记载,则不折不扣是晋商原创的生意了。北京宋志强发现清嘉庆《大清会典事例》卷709载:“晋省织造绸绫,潞最工,是谓潞绸。康熙六年题准谓大潞绸,汾、泽州等差之,谓小潞绸。大绸上供官府之用,下资小民之用小潞绸。无误矣。”《金瓶梅》里日常生活常用潞绸,可能即为本州制造的民用产品,足以证明《金瓶梅》与汾州关系密切。

《金瓶梅词话》发现于山西介休意味着什么?作者是山西人?

《金瓶梅词话》得以保存还因为山西人对词话语言偏爱

《金瓶梅词话》的方言与山西方言十分接近,许多日常用语和对话模式充斥期间,汾州人读起来更是十分亲切,这是《金瓶梅词话》孤本得以在介休和平遥长期保存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金瓶梅词话》更接近于山西土白,西北大学教授李鲁歌最早关注到《金瓶梅词话》里的大量山西方言。

《金瓶梅词话》发现于山西介休意味着什么?作者是山西人?

地方文史爱好者收藏了《金瓶梅词话》

国内知名的图书收藏家以江浙居多,为什么他们没有收藏《金瓶梅词话》?可能的原因是,词话本未经整理和校勘,不大适合于一般读者阅读,自然淘汰了。清代《绣像金瓶梅》图文并茂,成为读者厚爱。

一般来说,商人是不喜欢读书的,晋商也不例外,商人为了装门面收集一些图书,没有记载说明晋商收藏了过时的《金瓶梅词话》。所以将山西保存《金瓶梅词话》简单归结为晋商财大气粗收藏天下是不够的。如果《金瓶梅词话》是晋商的藏品,那么一定是一件高价古玩,收藏界岂能没有记载?岂能让这么一件宝贝流传在某位不懂奇货可居的老先生手里?

民国山西著名学者常赞春曾有这样记载:“明代吾晋多显宦,故藏书多有。清中叶以来,则洪洞董氏,介休白氏、曹氏,祁县孙氏,太谷曹氏、孙氏,均以雄资好事,特设书库储藏。”如果《金瓶梅词话》是哪位显宦的独家藏品,如此奇货可居,也不应该在文献中失载。

所以,介休版《金瓶梅词话》应该是地方文化爱好者私家存留下来的。全书刷印质量好,保存也好。该本的特点是有朱笔的校改和评语(属不同笔迹),全书朱墨灿然,虽有个别墨改,仍可分辨清楚底本原字和后人改字。可见,《金瓶梅词话》经过收藏者的认真校勘,收藏者是两位有一定文化修养的文人。

《金瓶梅词话》发现于山西介休意味着什么?作者是山西人?

根据民间调查,《金瓶梅词话》是介休书商在介休大靳村一位老先生处收回来的,后北京来人收走。大靳村村子不大,也没什么著名商人,乃地方文人老先生保存。

介休和平遥今属山西晋中,但明清时期同属汾州府,两县皆与汾州府郭下汾阳县接壤。两部珍贵稀缺的明版《金瓶梅》为何都在古汾州旧地发现?恐怕不是偶然,兰陵笑笑生可能深藏其间。

据史料分析,康熙二十六年,即公元1687年,禁毁小说书目开出150余种;康熙五十三年,则复颁谕:“私行造卖刷印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卖者杖一百,看者杖一百。”清乾隆、嘉庆两朝以来,《金瓶梅》的版本在坊间刊布,是以极其秘密的方式进行的。当局为防止其流布,采取了一系列软硬兼施的政策,其中包括以成本价收购坊间所藏的版片书本,或号召坊间自行销毁,显宦和巨贾大概不会冒此大风险而收藏禁书。《金瓶梅词话》能在山西介休保存下来,应该是出于地方文人的厚爱。

另外,山西发现的崇祯版《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也是国内珍贵版本之一,虽然此版善本还有好几本,但是平遥发现的保存比较好。发现地点在离城7公里的洪堡村。

相传,平遥洪堡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洪堡寨。其创建者是当时在朝的一位官员,名叫郝普渡。据说其告老还乡之后,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并在此定居,逐渐形成自成一体的洪堡村。几百年前,村子四面都有护城河。现在古堡周围,还有残存的夯土寨墙。据说居民多为耕读传家,虽无高官权贵,但也不乏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之人。传说堡西二里外的东郭村村东南建有一支文峰笔,西门对面所修照壁为砚台,堡内文风皆得益于此。由此看来,平遥善本也是地方文人保存下来的。

《金瓶梅词话》发现于山西介休意味着什么?作者是山西人?

相关链接

《金瓶梅词话》简介

《金瓶梅词话》是《金瓶梅》现存最早的版本系统。

《金瓶梅》的版本主要有两个系统:

一为现存最早的有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词话》,一百回,所谓“词话”是指书中插有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统称词话本。

一为崇祯年间刊行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又称《原本金瓶梅》,故一般称这个本子及其传刻本为崇祯本。清康熙年间张竹坡对崇祯本加以评点,推出《第一奇书金瓶梅》。这就是张竹坡的批评本。流行非常广。清同治年间,蒋敦复删削《第一奇书金瓶梅》不洁文字而成的《绘图真本金瓶梅》,民国五年由存宝斋印行,成为《金瓶梅》的第一部删节本。齐鲁书社出版了崇祯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