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激活了技術 盤活了轉診 即墨23名醫護人員下沉到醫共體帶來新變化

魯網青島6月25日訊(記者於建軍 王雲剛 通訊員 褚雪松)

“真謝謝你,劉主任,沒想到效果這麼好!”家住即墨區靈山鎮的55歲的王先生患有痔瘡15、6年了,經常便血不說,一蹲或稍微用力痔瘡就從肛門突出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怕花錢,也擔心手術效果不好,硬是忍著疼痛過了這麼多年。後來聽說,靈山衛生院來了即墨區人民醫院的專家,可以做這種手術,他趕緊過來看看。下鄉幫扶專家劉戡來經過檢查,順利為病人做了手術。王先生怎麼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把困擾十幾年的痛苦解除了,不僅省去了來回跑即墨的麻煩,而且花錢還少。既激活了技術資源,又盤活了上下轉診,這是自4月份啟動醫共體專家下鄉活動以來,即墨區人民醫院23名醫護人員下沉到醫共體單位,長期固定坐診,帶來了很多新變化。

激活了技术 盘活了转诊 即墨23名医护人员下沉到医共体带来新变化

下沉到醫共體醫院的醫療專家正在為病人手術

人員下沉,激活了技術資源

靈山衛生院外科手術開展得如火如荼 靈山鎮一位88歲高齡的老太太,由於長期盤腿坐炕,導致雙側坐骨結節囊腫,20多年從來沒到醫院看過。隨著年事已高,加上久坐,近期囊腫長得越發增快,坐的時候疼痛尤其厲害。因為活動不方便,病情是一拖再拖。聽說靈山醫院來了即墨專家,家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到了這裡。劉戡來手到病除,僅用半個小時的手術,就把老人疼痛的問題解決了,這真讓老太太一家喜出望外。手術效果這麼好,老太太成了活榜樣,親家老人臉上長了個表皮囊腫,她硬是把他拽來讓劉主任做了手術。下鄉不到2個月,劉戡來做的痔瘡、體表腫瘤手術已經將近30例,自從他來到靈山衛生院,外科手術開展得如火如荼,很多病人都留在了當地醫院。

激活了技术 盘活了转诊 即墨23名医护人员下沉到医共体带来新变化

下鄉幫扶專家劉戡來看望成功手術後的病人

移風衛生院口腔技術造福當地百姓 這幾天,65歲的楊大爺牙疼得很厲害,晚上都睡不著覺。他專程坐車到即墨人民醫院口腔科治療,當得知口腔科醫生王舵德正在移風衛生院支醫幫扶,他每天僅用20分鐘就可以到達,這裡優美的環境,先進的設施,還可以享受到與區醫院毫無差別的醫療服務,這讓他高興不已。經過三次根管治療,大爺的牙不疼了,治療效果立竿見影,收費還低,大爺趕緊把老伴也帶來看牙病,對缺損的牙齒進行了修復鑲嵌。大家口口相傳,四鄰八舍的人都知道移風衛生院有個區人民醫院的專家,技術好,業務棒。現在王舵德每天幾乎都閒不著,從以前每天看3、5個病人,到現在每天看15、6個,為周邊老百姓帶來不少便捷。自從王舵德下鄉幫扶以來,口腔科技術已在移風衛生院全面開展。

激活了技术 盘活了转诊 即墨23名医护人员下沉到医共体带来新变化

口腔科醫生王舵德正在給病人治療口腔牙齒疾病

人員下沉,盤活了上下轉診

即墨區二院“牽線搭橋”讓病人在家門口治好病最近,韓女士和家人嘮叨著說等做完化療體力恢復了,要去謝謝專家,讓他們到田橫來玩。她口中的專家就是即墨人民醫院下鄉支醫醫生張軍。今年4月,家住田橫鎮56歲的韓女士因結腸腫瘤在即墨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進行了腹腔鏡手術,術後需要進行化療。醫生已經為他制定了詳細的化療方案,化療為8個週期,大約需要半年的時間。田橫鎮離即墨70公里,大約需要1個小時的車程,病人和家屬因路途較遠而且需要多次入院有諸多不便而面露難色。曾為她做手術的主治醫生張軍此時正在區第二人民醫院下鄉支醫幫扶,得知此情,他結合該院實行常規病例化療的可行性,與二院腫瘤科姜主任進行了積極溝通,並和患者家屬進行了反覆交流,將病人的化療地點定在了區二院。現在區二院做化療的韓女士,離家很近,花費還少,治療效果理想,她對治療很滿意。除了“下聯”,還積極做好“上牽”服務。82歲的唐奶奶是鰲山衛人,她也是醫共體雙向轉診的受益人。她患有糖尿病20年、高血壓10餘年,在區二院診斷2型糖尿病併發視網膜病變和周圍神經病變,病情嚴重,需要立即轉到上級醫院。張軍詳細瞭解病情,並啟動醫共體病人上轉機制,很快為其聯繫了床位,第二天便轉到了即墨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技術造福當地百姓。

激活了技术 盘活了转诊 即墨23名医护人员下沉到医共体带来新变化

下鄉支醫醫生張軍在看望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