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導語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票據+互聯網”新業態的出現以及上海票據交易所的成立,標誌著我國票據市場發展進入電子化和互聯網新時期,票據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向新的更高層次加快發展。

一、中國票據市場總體發展情況

隨著我國經濟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宏觀調控的轉型,票據的支付、結算、融資、交易和投資功能逐漸擴大,企業通過票據簽發轉讓進行支付結算、通過貼現進行融資、銀行通過票據交易調節信貸規模和資產負債結構的需求日益增大,票據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貨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企業累計簽發的票據金額、金融機構累計貼現金額以及票據簽發未到期餘額、貼現未到期餘額等指標已達到數萬億、數十萬億,最高甚至突破百萬億元規模。同時,票據利率市場化不斷深化,電子票據的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各類產品不斷推陳出新。

儘管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了一些風險案件,但在人民銀行、監管機構及時整肅治理、商業銀行果斷處置風險並加強內控管理以及票據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以後,經歷風險洗禮的票據市場再次恢復活躍,目前承兌、貼現業務量已從底部開始回升。

同時,電子票據出票金額和交易金額佔比快速提升,2017年,票交所電票承兌金額已佔89%,貼現金額佔97%,轉貼現及質押式回購金額佔98.5%。電票佔比的極速提升給票據市場未來發展以廣闊的想象空間。

二、電子化和互聯網時期票據交易四大趨勢

(一)交易電子化、平臺化

1.電子化

2016年12月8日,上海票據交易所正式開業運營。票交所實現了紙票電子化處理,將原來的場外分散交易轉向場內集中交易。隨著會員機構直連繫統與票交所繫統的分批對接,以及票交所紙票系統與人行電票系統(ECDS)的完全融合和規則統一,會員機構和票交所之間便真正實現系統的無縫對接,從出票、承兌、背書轉讓、質押、交易到託收兌付,所有環節都在票交所繫統進行操作和信息登記。

早在票交所籌建期間,人民銀行就於2016年9月發佈了《關於規範和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的通知》(銀髮〔2016〕224號),鼓勵支持電票業務的大力發展,再加上商業銀行經歷了票據大案要案的洗禮後,也主動選擇辦理電票業務以降低風險。此後,電票業務得到很快的發展,市場份額得到極大提升,並快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目前,票據貼現和交易端的電子化已完全實現,而企業承兌端、結算環節的電子化程度已超過95%,離完全電子化只差“最後一公里”。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2.平臺化

票據電子化是交易平臺化的先決條件。交易平臺化廣義上是指包括票據背書轉讓、貼現撮合、交易等環節的平臺化。這類平臺主要是為票據流轉、貼現、交易等提供相關服務和信息的交易所或互聯網系統,包括上海票據交易所、地方政府批設的票據交易中心、區域金融資產交易所、民間資本組建的票據中介平臺等。

上海票據交易所是人民銀行牽頭籌建的、官方認可的權威票據交易平臺。票交所成立以後,票據轉貼現買賣斷、質押式回購、買斷式回購、再貼現等業務都在該平臺上進行敘做,未來甚至與票據流轉、交易相關的諮詢、評級、增信、經紀等業務都可在票交所開展。票交所將逐步發展成為票據交易中心、登記託管中心、清算結算中心、票據信息數據庫、風險防控中樞和貨幣政策操作平臺。

地方票據交易中心是由地方政府批准設立的區域性票據交易中心,這類平臺絕大多數是在上海票據交易所之前成立的,主要為企業與企業間的票據流轉、企業與銀行間的票據貼現進行撮合,多數是自建平臺系統並關聯託管銀行的網銀,通過控制電票的流轉條件,達到控制票款交付等環節違約風險的目的。這類平臺包括京津冀協同票據交易中心、武漢票據交易中心、廣州市中小微企業小額票據貼現中心和瀋陽票據中心等。

另外,目前為金融資產提供流轉、交易撮合服務的有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或交易所,今後也可能會分流介入票據資產領域,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流轉、企業與銀行之間的貼現提供撮合和信息服務。這類平臺包括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大連金融資產交易所、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以及陸金所、大金所等。

民間資本組建的票據中介平臺多采用互聯網模式,主要提供專業化、分層次的票據服務,通過吸收企業和個人理財資金設立資管計劃、發行理財產品,投資於票據資產,比如票據寶、京東金融、騰訊理財等。

公司制是未來國資與民資參與票據市場活動的一種有效組織模式,類似於臺灣票據市場的票券金融公司、日本票券市場的短融公司、英國票據市場的貼現所等。建立混合所有制票券公司,有利於加快我國票據市場的國際化建設發展,也有利於商業銀行和民間票據中介機構的整合發展,可以充分發揮兩者參與票據市場活動的比較優勢。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二)交易智能化、模型化

1.智能化

智能化交易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現已滲透到股票、期貨交易以及理財產品、基金投資中。智能化交易也叫程序化交易,必須依靠強大的交易系統作為支撐,交易系統主要包括策略模型、風險控制模型、交易成本模型、投資組合構建模型和交易執行模型,以及讓這些模型“活”起來的數據和研究。

票據電子化與互聯網發展時期,可以預見智能化交易將成為某些機構開展票據交易獲利的新手段、新領域。未來票交所繫統及其積累的海量票據信息和高頻交易數據,可以為程序化交易系統的開發提供很好的系統支撐和數據基礎。商業銀行可以採用金融科技公司或自身的先進技術,建立智能化票據交易系統,通過直連方式對接票交所繫統,按照特定的目標和交易模型實現程序化、自動化交易。

2.模型化

交易模型是智能交易的核心和靈魂。交易模型簡單來講就是預測未來趨勢的模型。預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對未來的預測。因此致力於開發智能化交易模型的票據機構,必須加強數據挖掘和策略研究,按照不同的交易目標研究開發有效的、穩定的、可動態調整的交易模型或策略,比如區間自動交易、指標公式自動交易、自動買賣柺點交易、自動止損賣出交易、追漲買入與閃電交易,以及期限策略、信用策略、收益率策略、套利策略等,並通過風險控制模型實時監測交易執行情況和控制市場風險,通過成本模型控制交易成本和達成利潤最大化目標。

當然,廣義上的交易智能化還包括企業和銀行的貼現、企業與企業的背書轉讓等環節的智能化、自動化,比如智能貼現、票款同時交付的背書轉讓等。如2018年,招商銀行在業內率先實現智能貼現,推出“招商銀行票據管家在線貼現”產品。此外還有“平安銀行極速貼現”、“民生銀行網銀自助貼現”、“廣發銀行e秒貼”、“交通銀行網上銀行在線貼現”等產品,或多或少都帶有智能基因。

(三)交易短期化、高頻化

在票交所DVP交割、T+0清算、人民銀行大額支付系統備付金賬戶點對點資金劃撥等制度安排下,交易效率、交易風險、系統操作等方面的改善程度較場外、線下交易時明顯提升,會員機構因盈利驅動產生的內生錯配交易和加槓桿需求,會導致票據交易出現短期化特點,而交易短期化必然伴隨著交易高頻化。這種趨勢尤其在票據質押式回購中表現最明顯。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2018年一季度,剩餘期限在3個月以內的票據轉貼現佔比為34%,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3個月以內的質押式回購業務佔比達到95%,其中,隔夜回購佔全部回購的24%,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7天以內的回購合計佔全部回購的62%。票據產品在貨幣市場中的短期、超短期化特徵日益明顯。

(四)交易指數化、衍生化

1.指數化

此前市場曾經嘗試編制“長三角票據貼現價格指數”、“工銀票據價格指數”,但這兩個指標最大的缺陷在於樣本不具代表性或發佈機制缺乏公信力。票交所如果能夠依託票據數據信息集中的優勢,編制出一套票據價格指數體系,便可完美地彌補上述兩個指標缺陷。

目前票交所正在加大票據數據和信息服務的建設力度,已經開始著手編制票據收益率曲線。2018年4月19日,票交所舉辦了票據收益率曲線專家論證會,標誌著收益率曲線的編制工作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票據收益率曲線和票據價格指數的成功編制和發佈,將為票據指數化交易的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機構可以構建以票據收益率或票據價格指數為基準的指數型產品,非銀機構、貨幣基金可以直接購買這類指數型產品;企業和個人也可通過購買與指數掛鉤的貨幣基金,間接投資於票據資產。

2.衍生化

這裡的衍生化既指狹義的票據衍生品交易,也是指與票據相關的衍生業務。

市場一致認為,票交所時期,場內交易會使票據利率風險管理的難度明顯增大。然而目前票據市場還沒有票據利率風險的對沖工具,因此票交所若能牽頭研發票據衍生產品交易,會員機構既可有效防控票據利率風險,也可在交易中獲得期權費、手續費等收入,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票據衍生品交易包括但不限於票據遠期、票據期貨、票據指數期貨、票據期權、票據信用違約互換等。此外,廣義上的衍生化還包括貸款票據、信用評級、保證增信、鑑證等業務。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為什麼電子化使票據貼現交易出現4個新特徵

總的來看,票據市場發展進入電子化與互聯網時期,其廣度和深度都得到極大拓展,不斷向新的階段、新的趨勢演進。本文提出的四大趨勢,有的已經非常明顯,比如電子化平臺化、短期化高頻化,有的還需觀察一段時間,比如智能化模型化、指數化衍生化。作為市場參與者,要主動適應這些趨勢。

票據在實際的業務過程中涉及到出票、承兌、背書、保證、付款等基礎票據行為,也涉及貼現、轉貼現、再貼現、回購、買斷、質押等其他票據行為,雖有《票據法》《票據實施管理辦法》《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央行規範性文件,但在實際業務過程中,不少從業者還是有諸多疑問,為此,我們整理彙總了以下頻繁提及的問題。

(文章來源:天下通商貿 網址:http://www.txthp.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