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五台山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当今国内唯一兼有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佛教道场。作者深入五台山腹地,坚定地秉承着用影调引发思考,用光影记录历史的摄影理念,把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用镜头记录、发扬、传承。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责任感,也体现了摄影人的社会责任感!”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这是2011年1月8日在山西省文艺大厦举行“山西省第十八届摄影艺术展”颁奖仪式上,评委会对金奖获得者樊文珍及金奖作品《五台山申遗成功》组照的评语。

你无论什么时候看到樊文珍,都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总是穿着一件摄影背心,而且十几个口袋都是鼓鼓囊囊。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神、粗糙的皮肤、古铜色的脸膛,作为同行和朋友,我们常常开玩笑说,老樊不用化装,只要穿上袈裟,就是一个十足的僧人。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摄影,这项爱好注定了樊文珍这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路上奔波,然而他却乐此不疲。这些年他几乎跑遍了忻州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从五台山到芦芽山,从黄河东岸到汾河沿岸,只要有风景的地方,只要有新闻的地方,就会有老樊的身影。这些年,上过多少趟五台山,他就是架上算盘也数不清,摄影作品《佛教圣地五台山》一次赴西欧,两次在印度展出,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足以艳羡的经历。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结缘五台山

五台山既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又是清凉宜人的避暑胜地,令人敬仰的革命圣地。其灿烂的佛教文化、珍贵的古建遗迹、绚丽的雕绘艺术、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革命文物荟萃于一体,成为中华民族的魂宝,世界首屈一指的名山。樊文珍从最开始踏进五台山山门的霎那,他就萌生了一个梦境。这里是他最值得投入全部身心来的地方!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他原本是忻州市里一个天赋与才气十足的音乐家,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并在省级文艺大赛中和艺术节上多次获得“辅导奖、演奏奖”等。那些诸如笛子、二胡、钢琴之类的乐器,一旦碰见他就像活了一般,妙不可言的乐符在空气中一下子就会跳起“舞”来。他也曾办过很多期培训班,为国家输送了很多音乐生才。至今,走在大街上,还有很多人问候他这个音乐老师。尽管他已经不知道对方是哪位,因为毕竟已快过了20年呀。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同样是教人以乐给人以美感的事业,他总觉得更适合的舞台在另外一个行业。一个很偶然的机遇,使他的人生、事业来了一个“急转弯”走上了与“长枪短炮”为伍的摄影生涯。1995年5月,由忻州地区艺术馆调到山西画报驻忻州记者站工作。古人云“人过40不学艺”。然而,他却充满信心、首先报考了山西大学成人“新闻学”专职班,掌握新闻业务知识,并虚心向同行学习,赴外地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他特有的审美意识和独到的选景眼光。从影10几年来,他踏遍了全市的名山胜水,从骑摩托到开汽车,从面包车到奇瑞车,从黄河边到太行山顶,从来没有统计过自己的行程,也没有数过自己磨烂了多少双运动鞋,反正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能从熟悉的风景当中拍摄到最理想的片子,总是能从最熟悉的采访对象的眼中读到最想表达的语言。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2006年2月25日,在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年度摄影联展上,一幅《秋染黛螺顶》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这张被众行家称赞的好照片,是他花费四年时间,在五台山等候时机拍摄完成的。

有人说他纯粹着魔了,有人说他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了,他都抿嘴一笑,不置可否,依旧端起相机走向心中的另一个天地。很少有人见过他在工作中偷懒,也很少有人见过他在茶余饭后悠闲散步。他总是迈着匆匆脚步,瘦薄的身影频繁地出没在各大盛会、重要接待活动的场前场后,总是从人们想不到的地方、不敢去的角落纪录着,创作着,精力旺盛之至,从来没有给人一种疲惫的感觉。因为,那里面有他乐趣的全部。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转型策展人

为了把自己镜头中最美的佛国胜景展示出去,为了把五台山和世界的距离拉近,他觉得光靠自己这样是不行的,得有更多的热心人以至于整个社会来做,但没有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也许时间还得等好久,那就甚也来不及了。为此,他悄悄地开始了新的尝试。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2004年,当由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和省山西摄影家协会等八家媒体共同举办的以“聚焦五台圣境、展示佛国神韵”为主题的五台山国际佛教摄影大展(影展共展出包括法国、日本等国和我国及山西省摄影名家的作品146件,作品分为风光、古建、文物、佛事及民俗和人物六大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五台山的秀丽风光和人文景观及佛事活动)首次在五台山开山寺院显通寺亮相后,其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如诗如画、异彩纷呈,让中外游客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从不同视角对五台山这个举世闻名的世界名山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更加促进了五台山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圈内的人都知道,这里面渗透着樊文珍和他的摄影同行们多少心血和汗水!随后,他举办摄影展的步子一发不可收拾!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山西画报》社、《人民摄影报》社、忻州市委、忻州市政府和五台山历届佛教文化节暨国际旅游月组委会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下,他连续成功策划举办了八届五台山国际摄影大展,并连续将参展作品选送到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成为平遥国际摄影节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拉开了他个人作品实现国际化交流的帷幕,开始实现他将五台山推向世界的梦想。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2005年,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的平遥国际摄影节法国站开展,他和王悦等 11 名中国著名摄影家携带 150 多件作品来法国,于4月4号到23号在 Brest、Quimper 和 Morlais 三地同时展出,作品分为“人说山西好风光”、“佛教圣地五台山”、“王家大院”等三部分,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山西的全新面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同年,应印度摄影协会和卡纳塔克邦政府的邀请,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组委会一行十人,于7日至18日赴印度举办2005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亚洲)新闻发布会。《印度时报》评价这次摄影交流活动是“近距离的感受中国文化。”在新闻发布会期间,摄影交流团专门举办了他的《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摄影展,受到广大艺术家的青睐。而且为了满足要求,摄影展展期由五天延长为七天。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2007年3月,由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山西省八位摄影家联展”在省城文联大厦隆重举行,有关领导和近千名全省摄影名家和摄影爱好者慕名观看。樊文珍的35幅反映五台山和忻州山水关城的摄影作品分外夺人眼球,特别是名为《佛国金秋》的照片,被前来观展的摄影院校的教授做为范本向学生讲解。在《山西画报》第三期上以“驼梁待字闺中的自然生态景区”为题发表,艺术地再现了忻州市的又一旅游处女地五台山驼梁风景区,并荣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颁发的“优秀作品奖”。此外,他还经常为省、市各种大型展览、各类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和艺术图片,每年有大量的摄影作品在《山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连续三年荣获《山西日报》社颁发的“优秀特约摄影记者奖”。他拍摄并撰文的五台山专期在《中国画报》以十几种文字推向了全世界,还几乎覆盖了全国各省市的画报。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2008年3月24号至3月31号,中国平遥印度斋普尔国际摄影节在印度拉贾斯坦邦首府斋普尔市展览定在尼赫鲁艺术中心举行。这是樊文珍第二次应邀带着作品出访印度。这次他带去了摄影作品20幅,全部是反映五台山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的摄影佳作。拉贾斯坦邦的政府官员和当地摄影家参观了展览,并进行了学术交流。当地的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报道了开幕式情况。布展期间参展的人数就络绎不绝,开幕式当天更是人流如织,印度人对中国的了解充满了好奇。这次赴印度参展的作品全部被拉贾斯坦邦收藏。开幕式的第二天,印度日报和拉贾斯坦报就报道了这次摄影展的情况中印文化交流情况。由于两次赴印度影展,产生较大影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樊文珍个人被印度摄影家协会授予优秀中国摄影师特别荣誉奖。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组建团队

为了更好地宣传五台山,助力五台山“双申遗”工作。2008年5月,樊文珍在五台山组建成立了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五台山分会,被任命为第一届主席。五台山分会是为全市摄影工作者、爱好者参加的摄影宣传、学术团体组织,是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协会旨在为全市摄影爱好者搭建一个摄影交流的平台,以摄影为有效载体,展示五台山神奇的自然风光,弘扬佛教文化精神,传播佛教文化,为宣传五台山服务,成为五台山“申遗”的一支生力军。他带领全体摄协会员应该以百倍的热情,用镜头纪录生活、反映生活、干预生活,以优秀的摄影作品鼓舞人、教育人、感化人,为忻州的改革开放服务,为五台山秀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厚的人文底蕴的推介和展示尽绵薄之力。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多次组织协会会员在五台山上集体创作,并与周边地区进行了多次的采风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魅力神西西龙池杯摄影大赛、华客杯走进驼梁摄影大赛、赵杲观摄影采风大赛、消防杯民生与和谐摄影大赛等活动,锻炼了摄影队伍,提升了摄影水品,不同角度地宣传了五台山,为构建大五台山旅游圈迈出了很有意义的一步。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2008年,是五台山实现申报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关键之年,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委派,加拿大籍专家桑赛尔先生和日本籍专家杉尾伸太郎先生,于9月9日至12日正式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提名地五台山进行了实地考察。樊文珍受申遗领导组和五台山风景区政府选定,率领自己的摄影团队担任两位专家的随行摄影师,全程记录专家在五台山的考察活动。四天时间里他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及时冲洗出来,在专家临行前送到他们手中,并及时在媒体报道,得到了有关省、市领导和专家的肯定,为五台山申遗做出了特别贡献。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无可非议,他是一个成功者,也是一个幸运儿。2006年,他被山西省摄影家协会评为优秀摄影工作者,这是他第三次获得这个荣誉称号,5幅作品入选第十七届山西省摄影艺术展览并分获银奖、铜奖和优秀作品奖。5月,他担任策划的《第二届中国五台山国际佛教文化节》大型演出,获得山西省第十四届电视文艺类评选二等奖。11月,发表在《山西画报》的摄影专期报道《佛教圣地五台山位列到我国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首位》荣获“忻州市好新闻一等奖”。在2006年记者节,他再次荣获“忻州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荣获山西省摄影个人贡献奖并被市委组织部再次评为“忻州市优秀人才”。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跋涉者的收获总是跟汗水成正比的。2007年8月22日,五台山国际摄影大展评奖活动中,他理所当然地荣获了优秀策展人奖和大展组织奖。

2011年1月8日,山西省第十八届摄影艺术展,樊文珍作品《五台山申遗成功》组照获得金奖,同年被评为山西省2011年度十佳摄影师,同时,他所领导的山西省摄影家协会五台山分会被山西省摄影家协会评为2011年度先进集体。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在元月12日在省城举行的山西省法制宣传中心、山西画报社、政府法制杂志社2011年度表彰会暨新春联谊会上,樊文珍同志担任站长的山西画报驻忻州市记者站被评为2011年度优秀记者站。全省20多个记者站(通讯站)参加评选,仅有五个站获此殊荣。

新闻界有句行话:别人睡了,你不能睡,别人醒着,你不能闲着。否则,你趁早拉倒别干了。明天的樊文珍肯定还会是手拿相机,开着汽车,与时间赛跑,用镜头定格历史,捕捉生命中感动的瞬间,收获更多的荣誉。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劳动模范,忻州市委联系的优秀专家,二十多年来,樊文珍一直用他的镜头忠实记录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记录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光影瞬间。一个个荣誉证书的背后,都是樊文珍艰辛的付出。

樊文珍凭借着坚定的信念走过了二十二载摄影路。他希望自己一直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希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希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表示,“既然爱上了摄影,做为摄影人就要用镜头记录社会一辈子,这样才无愧于心”……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引来好评不断

忻州日报记者张树彬在新闻《守望五台山》这样评论樊老师:在如今的这个时代,还能够为自己的理想而狂热的人不多,樊文珍应该算是一个。热爱摄影、热爱汽车、热爱领奖,这三个爱好已经注定樊文珍这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路上奔波,然而他却乐此不疲。这些年他几乎跑遍了忻州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从五台山到芦芽山,从黄河东岸到汾河沿岸,只要有风景的地方,只要有新闻的地方,就会有他的身影。多年来,上过多少趟五台山,他就是架上算盘也数不清,摄影作品《佛教圣地五台山》一次赴西欧,两次在印度展出,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足以艳羡的经历。你无论什么时候看到樊文珍,都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总是穿着一件摄影背心,而且十几个口袋都是鼓鼓囊囊,粗糙的皮肤、晒得黑黑的脸,这都是他常年在外奔波的印记。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有人说他纯粹着魔了,有人说他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了,他都抿嘴一笑,不置可否,依旧端起相机走向心中的另一个天地。很少有人见过他在工作中偷懒,也很少有人见过他在茶余饭后悠闲散步。他总是迈着匆匆脚步,瘦薄的身影频繁地出没在各大盛会、重要接待活动的场前场后,总是从人们想不到的地方、不敢去的角落纪录着,创作着,精力旺盛之至,从来没有给人一种疲惫的感觉。因为,那里面有他乐趣的全部。无可非议,他是一个成功者,也是一个幸运儿。跋涉者的收获总是跟汗水成正比的。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文中插图都是樊文珍老师的摄影作品

记者焦瑾琦在新闻《佛国行摄者》中这样评价樊老师:你无论什么时候看到樊文珍,都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总是穿着一件摄影背心,而且十几个口袋都是鼓鼓囊囊。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神、粗糙的皮肤、古铜色的脸膛。摄影,这项爱好注定了樊文珍这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路上奔波,然而他却乐此不疲。这些年他几乎跑遍了忻州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从五台山到芦芽山,从黄河东岸到汾河沿岸,只要有风景的地方,只要有新闻的地方,就会有老樊的身影。这些年,上过多少趟五台山,他就是架上算盘也数不清,摄影作品《佛教圣地五台山》一次赴西欧,两次在印度展出,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足以艳羡的经历。

樊文珍简介

樊文珍,中共党员,祖籍忻州市忻府区南关,1955年腊月28日生于静乐县城。从小在姥姥的温暖怀抱中,姥爷的谆谆教导中长大。1973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到静乐县段家寨公社永安镇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颇有收获。1976年进入静乐县文化馆工作,先后在省、区文艺调研中获奖,并由此于1980年调入忻州地区文化馆从事音乐工作。1983年在李志强馆长指导下接触摄影工作,并屡屡获得省、区奖项。1990年,以其一幅“洋毫升华”的图片,一举夺得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优秀作品奖。1995年调任山西画报驻忻州地区记者站站长。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樊文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忻州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历任山西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山西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山西摄影家协会五台山分会主席,山西画报编委,山西画报忻州记者站站长,2016年11月5日,增选为山西省五台山研究会常务理事。几十年如一日,奔忙于忻州大地,拍摄一批又一批艺术及新闻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人民代表报,新华每日电讯,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山西日报、山西画报、山西经济报、山西年鉴、黄河之声,五台山杂志、忻州工作、忻州经济、组织工作,统一战线、忻州法制等报刊杂志和新华网、山西新闻网、黄河新闻网、忻州网、晨报忻州、山青忻州等网络媒体发表艺术及新闻图片10000余幅。先后荣获山西省摄影艺术展览金、银、铜奖,山西好新闻一、二、三等奖,山西省新闻摄影年赛金、银、铜奖。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首届“十佳摄影”称号。

樊文珍应该算是如今的这个时代,还能够为自己的理想而狂热的众多人中的一个。热爱摄影、热爱新闻,热爱家乡,已经注定他这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乐此不疲的要在路上奔波。这些年跑遍了忻州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从五台山到芦芽山,从黄河东岸到汾河沿岸,只要有风景的地方,只要有新闻的地方,只要有歌颂家乡的机会,就会有他的身影。多年来,上过多少趟五台山,他就是架上算盘也数不清,摄影系列作品《佛教圣地五台山》一次赴西欧,一次赴日本,两次在印度展出,被印度摄影家协会授予“优秀中国摄影家”荣誉称号。凭借着坚定的信念走过了二十多载摄影路,他希望自己一直能够坚定地走下去,希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希望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希望能通过他的画面把大美忻州展示给全世界。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五台胜境

光影史诗,佛国情缘!摄影家樊文珍20多年用镜头把忻州推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