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詞牌名”的由來(三)

“詞牌名”的由來(三)

詞牌“水調歌頭”相傳是隋煬帝在開鑿大運河時所作。民間傳說隋煬帝為了去揚州看瓊花,下令開挖修建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在修建大運河的過程中,隋煬帝就做了《水調歌》。到唐代發展為大麴(大型歌舞曲),凡是大麴都由幾個樂章組成,“歌頭”就是開頭一段。《水調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等。這就是後來詞牌名的“水調歌頭”。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其中的代表作。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词牌名”的由来(三)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出自宋代詞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詞牌名“浣溪沙”源於吳越時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浣紗”。西施是春秋末越國的浣紗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動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魚兒看見倒影,忘了游水,漸漸沉到河底,歷史上以“沉魚”代稱西施。傳說西施浣紗處在今天浙江紹興的若耶溪,該溪因此又名“浣紗溪”。後取做詞牌名為“浣溪沙”。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词牌名”的由来(三)

“聲聲慢”原名“勝勝慢”,最早見於北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筆下。宋代是文人最得意的時代,文人家中大都蓄養家妓,但不是一次買斷,而有一定的年限。大多僱用婢女約定三五年,最高年限為十年。有的小妾和婢女期滿後不忍離去,但如父母不同意,也不能強取留下。那些玲瓏聰慧的女孩子,如果跟主人建立了超出尋常的感情和關係,也有可能被收為妾,如蘇東坡的小妾朝雲就是這種情況。

晁補之也有一個這樣的家妓,名叫榮奴,他有首詞專門是為她的離去而作:

朱門深掩,擺盪春風,無情鎮欲輕飛。

斷腸如雪,撩亂去點人衣。

朝來半和細雨,向誰家、東館西池。

算未肯、似桃含紅蕊,留待郎歸。

還記章臺往事,別後縱青青,似舊時垂。

灞岸行人多少,競折柔枝。

而今恨啼露葉,鎮香街、拋擲因誰。

又爭可、妒郎誇春草,步步相隨。

這就是最初形式的《勝勝慢》,題序明言是為榮奴的離去而作,言下對榮奴的離去甚是不捨,為她今後的命運擔憂,榮奴為什麼一定要離開,我們已不知道,其中的感情幾分真幾分淺, 倒也無意深究了。在小令盛行的北宋,晁補之倒喜歡一些長調慢曲,這可能源於跟他有較高的音樂素養吧!

“词牌名”的由来(三)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慼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