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園林與建築文化趣談系列(四):“禍起蕭牆”的“蕭牆”是一種什麼樣的建築?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建築學院 鬱蕾

“禍起蕭牆”這個成語時常被人引用,那麼,禍起蕭牆裡的“蕭牆”是什麼牆呢?

蕭牆是古代國君宮殿大門內(或說大門外)面對大門起屏障作用的矮牆,又稱“塞門”、“屏”。蕭牆的作用,在於遮擋視線,防止外人向大門內窺視。《論語集解》轉引鄭玄的解釋說道:“蕭之言肅也,牆猶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蕭牆之內就是宮室,臣子進入宮室晉見君王首先要經過蕭牆,在此需要整理儀範,換為嚴肅尊敬的態度。蕭牆也因此借指內部。

園林與建築文化趣談系列(四):“禍起蕭牆”的“蕭牆”是一種什麼樣的建築?

蕭牆

“禍起蕭牆”這個成語源自《論語· 季氏》。當時的季孫氏是魯國最有權勢的貴族,把持國政,專橫一時。季孫氏想要攻打小國顓臾,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孔子聽說後,認為季孫之憂不在外部,而在國內。蕭牆之內指的就是魯國國君魯哀公的宮內,孔子認為魯哀公不會坐視季孫氏的專橫跋扈,會尋機懲治季孫氏的。

後世用禍起蕭牆來比喻禍患起於內部。如《秦並六國平話》卷下:“祖舜宗堯致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不知禍起蕭牆內,虛築防胡萬里城。”用的就是這個意思。

影壁,也稱照壁、照牆,與蕭牆一樣有屏障的作用,不過它們的身份可大不相同。蕭牆是專門用在皇宮內的,所以也常常用蕭牆代指宮牆,蕭牆內外就進一步引申為宮廷內外。影壁則分佈較為廣泛,不僅限於宮廷。影壁一般是一面獨立的牆壁,建在宮殿、寺廟、園林、祠堂、住宅等各種類型建築的大門內或大門外,與大門相對。它是古代建築中一道富有文化氣息的風景線,如孔府影壁、北海琉璃九龍影壁、北京白雲觀影壁、杭州鳳凰寺影壁等,皆享有盛譽。

乾清門旁的照壁影壁歷史源遠流長,現存最早的影壁遺蹟存於陝西岐山縣鳳雛村西周宮殿,距今已有三千餘年。甘肅武威出土的東漢雷臺漢墓影壁已頗具規模,高達三米。唐代史料就曾提到影壁,宋代繪畫中也有在大門內外建影壁的圖像。明清時期影壁大量地出現於各種建築,尤其是宮廷建築中,藝術上也漸趨精美。如北京皇極宮門影壁、北海九龍影壁、宮廷門前花鳥影壁等,採用琉璃雕刻手法,壁面凹凸起伏,姿態各異,色彩紛呈,體現出高超的藝術水準。

園林與建築文化趣談系列(四):“禍起蕭牆”的“蕭牆”是一種什麼樣的建築?

影壁

影壁有屏蔽視線的實用功能,可以在大門內或大門外形成一個與街巷既連通又有限隔的過渡空間,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的裝飾作用。如山西太原明代崇善寺大門外的影壁、明清北京宮殿皇極殿大門前用彩色琉璃飾面的九龍壁、山西五臺山塔院寺東門外的影壁,都既美觀又實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