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53歲大叔用純金純銀做工藝品,10道工序300年傳承,現只有2人學會


在青海省湟中縣,不僅有聞名遠近的塔爾寺,300多年來還孕育出一門獨特的傳統技藝——銀銅器製作及鎏金。

湟中銀銅器製作及鎏金,包含了銀器製作、銅器製作、鎏金三項技藝,作品形薄、光亮、質純,加工精美,製作精良的工藝品價值數萬元。

今年53歲的何滿,16歲便隨父學藝,是家族中第四代銀匠,也是湟中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的國家級傳承人。

“吃不完的苦,挨不完得打”,何滿回憶學藝之路感慨萬千。直到1994年,何滿第一次獨立做成一把銀壺,賣了700塊錢。那一刻,他覺得所有的一切都值了。

這項技藝,說簡單一點就是在銀器、銅器上面呈現出金光燦燦效果。然而,其製作過程需歷經10道繁複工序。

“材料”和“工藝”是湟中銀銅器的關鍵所在,它用的是純金純銀純銅,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所有的圖案都是由工匠一錘一鏨手工雕刻出來的。

化料,是湟中銀銅器匠人必須掌握的技術之一,由於現成板材的大量應用,堅持手工化料的匠人已經不多。

銀器製作講究的是耐心和恆心,工匠要心細手穩。這件“吉祥八寶龍紋”銀火鍋就是何滿耗時2年3個月純手工完成的。

鎏金是把金和水銀合成的“金泥”,塗在銀銅器表層,加熱使水銀蒸發,讓黃金牢牢固附銀銅器表面不脫落的技術。這種技術一般是祖傳,極具保密性。

想學好這門手藝,沒有七八年的磨練是不可能的,何滿多年來收徒6人,如今只有2人學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