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清朝皇帝小時候的“益智玩具”都有哪些?最後一個很特別!


益智穿線板,清朝晚期宮廷玩具。為上海商務印書館製造的教育玩具,在不同形狀的薄木板上設圓孔,用兩頭穿有鐵針的彩色線在圓孔上穿插,隨心所欲地組合成多種幾何圖形,諸如三角、方、圓、菱形、多邊等,可用來鍛鍊兒童的形象思維能力。

不倒翁又名“扳不倒”,也就是在手指的撥動中,無論怎樣傾壓,始終立而不倒,晃動中的站姿令人忍俊不止。不倒翁是利用了勢能低的物體比較穩定的原理,在玩具半圓形的底部用粘土做配重,當按倒不倒翁時,由於底座的重心被抬高,造成勢能增加,而當外力消失時,不倒翁自然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不倒翁在中國傳統玩具中也有,只是為泥、紙等天然材料製成。而這幾件的質地是光滑的“賽璐璐”,由此可見時代的特色。

銅鍍金染牙箱童子風扇。一童子笑容可掬地跪坐在基座上。基座內放置著由發條帶動童子動作的機械裝置,上弦孔開在基座一側,基座外層用染色的象牙片粘貼裝飾。童子一手持扇,一手握方巾,一副時時聽候召喚的姿態,時刻準備著為主人驅暑、擦汗。這件玩具以暑日生活中揮扇納涼的動作為原型,將複雜的機械傳動藉助一稚嫩清秀的童子造型來完成,既符合常理又別具巧思。上弦後,童子會手持扇子上下揮動。這是一件兼具實用功能的玩具。


手動轉花板。此件轉花板,表現的是夜晚篝火前的歡樂人物。固定玻璃繪有歐式的建築,建築前的篝火圍有人群。為了表現夜晚的月亮,轉動玻璃上繪有一輪滿月,當手搖曲柄時,滿月慢慢從天邊升起,高懸在建築前的篝火堆上,使靜止的畫面有了月升的變化。此類轉花板,是利用玻璃因旋轉而改變角度從而玻璃上的圖案也發生了變化,這樣當轉動時,畫面就活動起來了,產生了靜止時看不到的有趣圖案。此件玻璃畫片圖案風格應是產自國外。

霸王鞭又名“金錢棍”、“花棍”,在約1米的竹棍內,間隔距離鑲以銅錢,並以綵綢條、綵線作兩端裝飾。玩耍時可單打,也可雙根對打,棍上各枚銅錢因磕擊而發出陣陣響聲。

《七巧圖》。根據清人陸以湉《冷廬雜識》記載,《七巧圖》與宋代的燕几圖、明代的蝶幾圖有淵源關係。燕几是類似桌子的傢俱,燕几圖是通過2只長桌、2只中桌、3只短桌的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形式多樣、廣狹不一的拼桌圖譜。碟幾圖也是類似的圖譜,通過三角形和梯形的6種13只“碟幾”任意組合,聚合為蝴蝶展翅形狀,拆分可組合更多圖形。《益智圖》是由清同治元年童葉庚設計,採用了八卦的原理排列組合,可拼製圖形


蒙古象棋。一名沙特拉,據說元初傳入蒙古,其造型、走法與國際象棋相似。這種棋遲至清初傳入內地。棋子均為象形,共32枚,設有兩將、兩炮、四象、四馬、四車、十六卒。棋子中騎馬武士相當於將、獅子相當於炮、馬拉車相當於車、駱駝相當於象、站立的馬相當於馬、端坐的人相當於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