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什麼電影,能讓壹哥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都要去看,那一定劉慈欣作品改編的電影。

我曾經發過一條朋友圈:希望我死的時候,手裡是抱著《三體》的。

“磁鐵”(劉慈欣鐵粉的簡稱)對大劉作品就是這樣——這不是我們的愛好,是我們的信仰。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劉慈欣

所謂愛到深處,就怕了。我們是如此珍愛劉慈欣的作品,希望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它們,但同時,我們又不信任任何人能拍好它們,生怕那些拙劣的生手玷汙了心中的聖潔。

但是前段時間的一個新聞,還是讓壹哥再次振奮起精神:

劉慈欣的另一部短篇作品《流浪地球》即將拍攝完成,並曝光了一組新劇照,我們終於看到了這部電影的男一號:吳京。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雖然還沒有具體定檔信息,但壹哥和所有磁鐵都知道:

這次,是來真的了。

在中國,拍劉慈欣作品是要些勇氣的——在4月27日舉辦的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上,吳京曾當著所有影視圈大佬的面力挺《流浪地球》,他說:

“中國需要有自己的硬科幻電影,這部《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輸了是烈士!”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一個作家的小說的影視改編,何以如此悲壯?

這事,得從《三體》說起。

《三體》之殤:曲折的改編之路

《三體》的地位有多高呢?

全世界科幻小說獎項中,堪稱“科幻界的諾貝爾”的有兩個:雨果獎和星雲獎。這兩個獎,《三體》一中一提。這部最早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的小說,一躍成了全世界人民最熟知的中國科幻作品。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三體》的英文版譯者

劉宇昆代表劉慈欣領雨果獎

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夏威夷度假,隨身只攜帶了一本書,就是《三體》。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也曾在自己的頁面上表達過對《三體》的喜愛: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這已經不是大IP了,這是超級大IP。

如此巨大的蛋糕,自然會被資本盯上。去年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亞馬遜工作室(Amazon Studios)有意斥資10億美金,將中國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為三季電視劇: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金融時報》官方關於亞馬遜

有意製作《三體》電視劇的報道

然而亞馬遜的如意算盤卻不那麼好打,一隻攔路虎早就擺在了它的面前:

《三體》的電影改編版權,現在是在一家中國公司“遊族影業”手中,而遊族看上去並不打算賣掉。2018年 3月22日,遊族網絡官博遊族影業也發佈聲明,申明其版權所有,擁有獨家改編權利。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關於《三體》版權問題,坊間的傳言是:早在2009年,一位拍低成本恐怖片的導演張番番就找到了劉慈欣想買版權。彼時離《三體》獲獎還相距甚遠,據說大劉以非常低廉的價格賣掉了版權,具體多少價格,有關人士一直未曾透露。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傳言中最早買到

之後,《三體》的版權輾轉到遊族影業手中。2013年,遊族影業宣佈電影立項,但不久後就因為企業重組,項目被迫下馬。

2014年初,孔二狗出任遊族影業CEO,高調宣佈重啟《三體》項目,並宣佈電影將於2016年上映。但隨著項目跳票、製片人離職、特效團隊撤換,孔二狗自己也悄然離去,直到2018年,電影到底進展如何,仍然沒有進一步消息。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壹哥為此諮詢了一些業內人士,得到的消息是: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三體》基本與大銀幕無緣了。

自己不拍,也把著版權不放,不讓別人拍。佔著**不**的遊族影業成了全世界三體迷的死對頭。

可拍不拍是一回事,能不能拍出來又是一回事。壹哥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不是什麼行業秘聞,而是為什麼《三體》的影視改編會屢屢擱淺?

《三體》影改到底有多難?

不得不說,遊族敏銳地看到《三體》的市場潛力,是非常有眼光的。

但可惜的是,他們遠遠低估了改編這部小說的風險。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三體》電影概念圖

在全世界巨大的聲譽和巨量粉絲的注視下,電影稍有不慎,就會被罵到死。到時候,遊族面臨的可能就不是賠錢了,破產重組都是可能的,而憑之前爆料的製作班底,這是很有可能的。

相信他們遲遲不敢拍《三體》,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三體》真的很難拍嗎?答案是:難,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因有三:

1、 小說格局過於宏大

《三體》差不多是迄今為止中國文學作品中格局最宏大的作品之一。它討論的已經遠遠不止人性,自然,社會這些人文概念,而是全宇宙。它彷彿雄踞在全宇宙的最頂端,俯視著星雲中億萬個星球的文明,看盡他們的存亡興衰,看到時間的盡頭,宇宙的終點。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空前宏大的格局,帶來了極其複雜的影片主題,這些主題怎麼拍,拍哪些,莫說沒什麼資歷的張番番,中國恐怕沒有導演有能力駕馭。

劉慈欣本人說過一段話,基本判了《三體》電影的死刑:

“《三體》最大的問題不是太長,涉及的概念太多,而是主題太複雜。對於科幻電影來說,背景可以複雜,故事可以複雜,但主題一定不能複雜,不然無異於影視化上的自殺。”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同時,作者本人對電影的要求極其苛刻,歐美科幻幾十年,能入劉慈欣法眼的不過幾部,連挖坑十年的《復聯3》,大劉也並不感冒: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也就是說,無論《三體》怎麼拍,都過不了作者這一關,主要觀影人群(慈粉)肯定也不會買賬,那還拍什麼?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2、涉及到的科學概念太硬,難以影視化

科幻作品中“硬科幻”和“軟科幻”的區分:所謂硬科幻,就是著重描述技術細節;所謂軟科幻,就是著重於故事。

《三體》是最典型的“硬科幻”,而且這種硬不像《太空救援》裡火星種土豆那樣,幾個鏡頭就能表述清楚。《三體》的硬大多在於抽象理論,這很難被影像化。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火星救援》中的太空種土豆場景

小說中,大劉可以不厭其煩得用文字一一解釋,電影中則不同。尤其那些看好幾遍都晦澀難懂的科學名詞和物理學概念,比如質子的高維展開、超弦理論、引力波、二向箔、黑域……足以全方位碾壓觀眾的知識和智商,專門拍一部紀錄片都不見得能解釋清楚。

不是深叔危言聳聽,市場上就有專門解讀《三體》中物理概念的書籍——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李淼所著《中的物理學》

君不見,僅僅涉及了黑洞理論和淺顯相對論的《星際穿越》,就被人稱為“燒腦”,《三體》呢?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被譽為“最接近三體氣質”的《星際穿越》

最關鍵的是,如果不拍這些理論,單純拍場面,《三體》又會失去它的魂,頭疼啊!

3、中國電影技術及環境的制約

科幻電影元年的概念一直被炒作,但終究還沒有到來,歸根結底是沒有製作硬科幻的技術實力——這種實力不僅關乎特效。

加之,中國科幻作品幾乎沒有任何改編電影的拍攝經驗,第一部就要以《三體》這樣的史詩開始,我想任誰都沒做好這個準備。

電影曝出的海報和預告片,一水的網絡頁遊畫風,這讓期待已久的影迷失望透頂,也成了壓垮遊族的最後一根稻草。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三體》預告片截圖

政治環境上,慈粉都知道,《三體》第一部對歷史中的一些運動進行了控訴和思考,也有很多臺詞不符合我們現行的審查規範,恐怕即便拍出來,審查過後也會面目全非。

《流浪地球》也許就是轉機

《三體》電影拍不出,是因為影視化難度和阻力太大,但這並不代表劉慈欣的科幻作品都無法影改。這部中國導演王壬拍攝的僅有14分鐘的科幻短片《水滴》(《waterdrop》)不僅豆瓣評分奇高,還深得劉慈欣賞識: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如果能拍出這種意境,真的死也瞑目了。”

《水滴》沒有情節,只出現了三體人水滴飛船的形態。它的精妙在於,通過從微觀到宏觀的對比,用極富衝擊力的畫面表現了三體科技的高深莫測,簡單,而又純粹。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水滴》與人類艦隊

既然有《水滴》,就說明大劉其他作品的改編並非不可能。

也許我們要做的,是從小處著手。

《流浪地球》是創作於2000年的短篇小說,內容上可以看作是《三體》的背景,講述的是由於太陽壽命將近,人類將整個地球改造成宇宙飛船,向外太空逃逸的故事。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這種能用一句話就形容的故事,顯然要比《三體》的“黑暗森林”和“面壁人”理論要友好得多了。而且影片中涉及的技術並不高深,驅動地球的只不過是巨大的核聚變引擎而已——這在其他的科幻作品中都有所提及,觀眾可以輕易接受。

最關鍵的是,主角英雄主義的經歷,是通俗易懂的。

在壹哥看來,這種弱化理論深度,重在劇情和視效的小體量電影,也許是大劉作品改編最好的起點。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電影選擇了《同桌的你》的導演郭帆執導,也不難看出《流浪地球》將主打劇情,這就是一種將科幻作品“由硬化軟”的嘗試。

郭帆也是盡職盡責,年初,他還專門邀請了四位中科院科學家一同探討,試圖為影片建立一個嚴謹的世界觀。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

原著中佔據很大筆墨的“冰原”、“地下城”等場景也都將在片中實景還原。拍攝前的2000張概念圖和5000多張分鏡,是由300人的概念美術團隊歷時15個月精心打造的。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另外,吳京的參演也給了壹哥信心。用他自己的話說:

“當我看到這部電影的劇本的時候,我像傻X一樣哭了,裡面有很多場景令我非常感動。”

從《戰狼2》的成功不難看出,吳京是一個敢於為人先的演員,他也坦言:“大家都知道我最喜歡幹別人沒幹過的事,喜歡當炮灰,像這種科幻電影,如果我們不拍,就沒人拍了。”再加上《戰狼2》的成功為吳京帶來的空前人氣……

可以說《流浪地球》請吳京主演,是當下最合時宜的選擇。

吳京主演、改編劉慈欣短篇作品的電影來啦,《三體》還會遠嗎?

總之,壹哥對《流浪地球》充滿了信心。

最後,也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看到《三體》真正被人類拍出來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