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有一個總是鎖得緊緊的卻每天都要打開的抽屜,他自稱是“百寶箱”。
小時候,媽媽要買生活用品時,爸爸就會小心翼翼地從裡面抽出幾張毛票或數幾個硬幣;我們要交學費時,爸爸就從裡面的筆記本里取出幾張夾得平平整整地紙幣;我們的鋼筆壞了,爸爸就會從裡面找個鋼筆頭換上;沒鉛筆了或沒油筆了,爸爸就會從抽屜裡找出一支新鉛筆或油筆芯;裡面的好東西彷彿取之不盡,用之不完,我們姊妹幾個都想好好看看裡面都有哪些寶貝,所以只要爸爸一打開抽屜,我們就飛跑地圍過來,可惜爸爸總是佯裝生氣地皺著眉頭,用一隻胳臂把我們揮開“走走走,離遠些,有什麼好看的?”,我們只好訕訕地離開。那隻抽屜,寶貴而神秘,讓童年的我們 “覬覦”很久,可爸爸從沒忘記鎖抽屜,因此我們也從沒有痛痛快快地一飽眼福。
漸漸長大了,爸爸依然每天打開抽屜,有時放東西有時取東西,並且天天晚上都會在一個小本本上記著什麼,聽媽媽說,爸爸是在記“帳”呢!——爸爸在村裡當會計多年,養成了記帳的習慣,但家裡又有多少帳可記呢?我覺得爸爸不免有些“沒事找事”、“小題大做”。
再後來,我們幾個都相繼出去了,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 不再需要從抽屜裡面取東西了,更不會看見爸爸打開抽屜時那如數家珍的樣子。不知不覺地,那百寶箱就淡出了我們的記憶。
那天回孃家,無意又看見爸爸打開了抽屜,不由得走到跟前,爸爸坐在椅子上,我站在爸爸身後,他的頭髮看得很清楚,稀稀疏疏的,多數都白了,全然沒有年輕時濃密旺盛的樣子;抽屜裡面的東西一目瞭然,擺放幾乎沒變,一本陳年的老黃曆,一本爺爺的《一生見聞》,一盒油筆芯,一盒筆的部件和幾小塊的橡皮,一把生鏽的小刀,還有一些很久以前的收據。原來,讓我們魂牽夢縈的“百寶箱”竟是如此簡陋!
我翻開最上面那個多年不用的記賬小本,裡面密密麻麻地寫著家裡的收入與開支,賣紅薯秧苗的2.6元,買種子的10元,給我交伙食費的20元,給妹妹上學帶的55元,給爺爺看病的3.5元……每頁都有小計,每月都有總計。爸爸說,那時負擔重,不算計著花錢不行啊。看著看著,我心中湧出了無限的感動,彷彿有又回到了那段拮据而又溫馨的時光。
爸爸的“百寶箱”,就是一個時光的寶盒,裝著對家人的責任和愛,裝著生活的艱辛與希望,我的心中,永遠為它留著一份溫馨。
閱讀更多 聆聽花開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