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名校解析|武漢理工大學

名校解析|武漢理工大學

學校簡介:

武漢理工大學(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T),簡稱“武理工”[1-2] ,學校前身溯源於1898年清朝末期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湖北工藝學堂。

武漢理工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由國家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海洋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等重點建設的中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歷史沿革:

學校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末期1898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湖北工藝學堂,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由分屬於教育部、交通部、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的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三校合併組建而成。

2000年經國務院批准,由分屬於教育部、交通部、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的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三校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

2016年10月9日至10日,武漢理工大學召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大會。會上,學校為創業學院揭牌,擬設全國首個創業管理專業。[8]

2016年10月18日,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文與高郵市委書記勾鳳誠共同為武漢理工大學高郵研究院揭牌。

2017年9月,武漢理工大與青島藍谷管理局、青島市科技局、青島市教育局、即墨市政府、青島海檢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武漢理工青島研究院共建協議,武漢理工大學青島研究院正式落戶藍谷。[9]

2017年9月,武漢理工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師資力量:

截止2017年5月,學校現有24個學院,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教職工5533人,其中專任教師3248人,兩院院士4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1人,面向全球聘任的戰略科學家29人,國家千人計劃25人、萬人計劃5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 人。學校現有全日制學生50452人,其中本科生36754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2471人、留學生1227人。[4] 。

在2014年《泰晤士報》發佈的亞洲大學排行榜中,武漢理工大學位列中國大陸第九位[5] 、亞洲第49位,進入《泰晤士高等教育》2013-2014年度世界大學前400名排行榜,位居301-350位,中國大陸第八位。

學科建設:

學校已形成以工學為主,理、工、經、管、藝術、文、法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材料學科、工程學科、化學學科和物理學科4個學科進入了世界ESI學科排名的前1%。現有本科生專業89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15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8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2個。現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17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3個、國家國際化示範學院1個、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1個、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1個。

截至2014年4月,學校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交通部培訓基地1個,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7門,湖北省精品課程64門。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礦物加工工程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輪機工程、水聲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礦物加工工程

據教育部第三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16]

排名情況,武漢理工大學共有7個學科參評,其中材料科學與工程排在第5位。

<table><tbody>

代碼

學科名稱

排名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5

0824

船舶與海洋工程

6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11

0814

土木工程

19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24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26

0802

機械工程

29

/<tbody>/<table>

材料科學與工程屬於工學學科門類中的一級學科,下設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3個二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研究材料成分、結構、加工工藝與其性能和應用的學科。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材料科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就業率一直大於90%,雖然在工科裡不算最高,但也比較穩定。各個理工科學校側重點不同,前輩們的就業方向也不一樣。一般的,學金屬的前輩們會選擇去鋼鐵行業或者研究院,而高分子及非金屬方向的去陶瓷、玻璃、塗料、家電等行業多一些。偏應用的材料加工和材料腐蝕方向的,找工作相對容易。材料不屬於高薪產業,應該是屬於中規中矩的水平。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培養具備現代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礎知識、計算機編程及應用能力,能在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研究、製造、檢驗、使用和管理等部門從事技術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高級工程技術人員。

主要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原理。

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平均薪酬水平為 7040 元。

若按照工作經驗和工齡來統計,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應屆畢業生工資2500,6-7年工資12500。

交通運輸(以前稱交通運輸工程)是研究鐵路、公路、水路及航空運輸基礎設施的佈局及修建、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經營和管理的工程領域。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的就是能夠研究生產交通運輸設備,組織、規劃和管理交通運輸生產,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專業人才。

所謂的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項目包括:道路、水務、渠務、防洪工程及交通等。過去曾經將一切非軍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項目,歸類入此類,但隨著工程科學日益廣闊,不少原來屬於土木工程範圍的內容都已經獨立成科。從狹義定義上來說,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築工程(或稱結構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鐵路工程等這個小範圍。

土工程專業大體可分為道路與橋樑工程與建築工程兩個不同的方向, 隨著城市建設和公路建設的不斷升溫,土木建築就業前景非常好,就業形勢近年持續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對大多數畢業生來講並非是難事,然而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與國家政策及經濟發展方向密切相關,其行業薪酬水平近年來更是呈現出管理高於技術的傾向,而從技術轉向管理,也成為諸多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頸.當前社會對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還有一點可以說明土木工程專業的“火”和“俏”.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綜合運用系統科學、管理科學、數學、經濟和行為科學及工程方法,結合信息技術研究解決

社會、經濟、工程等方面的管理問題的一門學科。這一學科是我國管理學門類中唯一按一級學科招生的學科,覆蓋面廣,包含了資源優化管理、公共工程組織與管理、不確定性決策研究和項目管理等眾多研究領域,是國內外研究的熱點。

主要從業領域為:國家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國內外大中型工商企業、外資企業、跨國公司、三資企業等從事決策諮詢、商務運作及管理工作;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從事相關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信息與通信工程是一級學科,下設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兩個二級學科。該專業是一個基礎知面寬、應用領域廣闊的綜合性專業,涉及無線通信、多媒體和圖像處理、電磁場與微波、醫用X線數字成像、陣列信號處理和相空間波傳播與成像以及衛星移動視頻等眾多高技術領域。培養知識面非常廣泛,不僅對數學、物理、電子技術、計算機、信息傳輸、信息採集和信息處理等基礎知識有很高的要求,而且要求學生具備信號檢測與估計、信號分析與處理、系統分析與設計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從事本學科領域科學研究的能力。

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學習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畢業後可從事無線通信、電視、大規模集成電路、智能儀器及應用電子技術領域的研究,設計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設計、技術引進和技術開發工作。

機械類專業是工科中的一個大的學科,是理科生選報的熱門專業之一,與電氣自動化並列為最強工科。也是以後的熱門專業。機械類專業需要很好的理科知識外,還需要比較強的繪畫能力。

其中包羅了模具繪製等,總體來講社會對機械類技術人員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就業率也一直是最高的,在95%左右。

碩博點

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個;有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

就業

武漢理工大學2016屆畢業生就業率為96.94%,其中本科生就業率為96.32%,碩士生就業率為98.43%,博士生就業率為99.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