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有很多的攝影愛好者大都選用光影魔術手裡面的美容功能去進行人像的磨皮調整過程,調整後的結果很不盡人意、品質數據丟失嚴重,造成人物皮膚乾燥感很強;人像的銳度也同時降低。我們

每一個攝影愛好者都會去追求品質更好、操作更快捷、調整更方便的方法吧。

下面就教大家兩種磨皮的方法

一、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這是網絡上其他磨皮教程經常使用的一張圖片,人物的面部有大量雀斑,光影分佈也不均勻,所以做起磨皮會非常棘手。通常我們會選擇圖章/修補工具將雀斑蓋印掉,然後開始磨皮,再調整面部光影,這樣會花費大量的時間。我的選擇是複製一層,直接上Portraiture磨皮濾鏡: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Portraiture磨皮濾鏡的優點是可以保留光影的結構,如果直接使用高斯模糊/表面模糊,面部光影的明暗過渡會被破壞掉 ,所以Portraiture用起來實在是得心應手,但是隻磨一次效果並不明顯,那就反覆進行幾次,磨到雀斑髒點消失為止: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磨到這個程度,基本已經出現雛形了,接下來需要處理的是光影和質感。

首先是刻畫光影,我選擇用中性灰;新建一個50%的柔光層,然後建立一個黑白調整圖層,因為在黑白狀態下,光影會體現得更加明顯,再建立一個曲線調整圖層,通過不停地調整曲線的明暗,觀察人物的光影結構,同時在柔光層上進行壓暗或提亮,結果就是這樣: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使用畫筆在柔光層上進行壓暗或提亮時需要注意,筆刷的流量和不透明度一定要放到很小,我一般將兩者都降到5%,並且隨時調整筆刷的大小,因為我雖然是用中性灰的原理在做,但畢竟與中性灰磨皮是有一定差別的,我只是要使用它來刻畫大光影,如果筆刷太硬,人物的面部會出現許多色斑,不僅起不到效果,反而增加工作難度。

這一步要消耗許多時間,但還是會比中性灰磨皮要快得多,當然,皮膚的質感也會比中性灰磨皮要遜色一些。

光影刻畫完畢後,就可以進行質感提取了。根據高低頻的原理,將背景圖層,即原圖複製一層,並將這一層至於頂層,然後選擇濾鏡,高反差保留,只要一個像素即可,完成後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柔光,有人會使用亮光或者線性光,這樣質感會提取得更強烈,但我還是更喜歡使用柔光,因為柔光模式下,如果你覺得質感不足,可以再複製一層或者幾層,並且在每一層都可以控制它的不透明度,這樣可控性會更強。這是質感提取後的效果: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到這裡,磨皮的工作基本算是大功告成了。接下來,需要做一些色彩微調,比如根據片子的影調風格,再壓暗一些,下顎骨有掉色的地方需要提高一些飽和度,脖子再壓暗一點點,如果有頭髮、眼睛或者其它區域不希望受到影響,可以建立一個圖層組,將不想動的地方還原等等。

前後對比: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這樣一張比較棘手的片子,用了二十多分鐘就完成了。不算快,但也不慢。看起來在質感的層面上還有所欠缺,不過魚目混珠也算可以了。關於質感提取的環節,有些太差的片子可能會出現一些黑點和白點,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換一種方式:用雜色濾鏡添加一些雜色,再用濾鏡組裡的紋理添加一些細紋,也可以製造出類似皮膚質地的感覺。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步驟依次是:模糊髒點-刻畫光影-提取質感-細微調色

二、Photoshop濾鏡+蒙版磨皮

這是一種更簡單粗暴的磨皮方法

第一步,打開需要磨皮的圖片,複製圖層,選擇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半徑為6.0像素(最好不要超過8.0像素,否則磨出來的效果會非常假),如下圖: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打開圖片,複製圖層,選擇濾鏡-模糊-高斯模糊,半徑為6.0像素

第二步,為高斯模糊的圖層添加圖層蒙版,注意一定要按住Alt鍵再點擊圖層蒙版,如下圖: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按住Alt添加圖層蒙版

設置背景色為黑色,前景色為白色,選擇畫筆工具(設置為半透明筆刷)開始磨皮,最終效果如下圖: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磨皮後的效果

攝影后期簡單粗暴的磨皮教程

原圖

上述方法磨皮的優點是簡單易學,而且只要皮膚的瑕疵不是很明顯,一般不需要用到修補工具或仿製圖章,在磨皮時就可以將瑕疵磨掉。缺點是很難保持皮膚的紋理,而且不小心處理容易磨出很假的“糖水”效果。

歡迎關注攝影小小白,一個普通的攝影愛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