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醫院“廁所革命”來了!靠自覺,靠監督

導讀:廣東省醫療機構掀起“廁所革命”,實際上,18年前,廖新波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擔任副院長的時候,曾推崇“廁所是一個組織的名片”管理理念。

今天,廣東省醫療機構再次掀起“廁所革命”,我繼續予以支持!畢竟這是我18年前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擔任副院長的時候就已經推崇“廁所是一個組織的名片”管理理念。這也成為我後來對醫院管理的要求,每到一家醫院調研,首先到廁所去看一看。如果廁所都管理得好的,這個醫院後勤管理再差也差不到哪裡去。

6年前醫院也進行了一次“廁所革命”,也許是廣東“廁所革命”的元年。因為那次“廁所革命”媒體促進的一次“自我革命”,可惜,誠如我當時所說,沒有“規章”規定醫院要那麼做。這次是行政管理部門的規章予以規範,但願我們的管理者都會持之以恆,當做是醫院文化建設的首要大事來抓,畢竟,廁所是一個組織的名片 。

醫院廁所衛生問題曝光之後,公眾反應不要因為廁所降低醫院的品位強烈,醫院的員工反應也很強烈。網上也有很多醫院員工說:“我們的廁所也很髒”。為什麼會有這種強烈的反應而我們一直不引以為然,為什麼非要等到媒體的曝光才恍然大悟呢?我想起了一句話:“久居茅廁不聞其臭,久居蘭室不聞其香”,說的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習以為常的意思。

我幾天前一篇博客說到:“當要破壞一箇舊制度沒有信心的時候,也許是我們習慣了舊制度,對舊制度一種眷戀,從而產生的一種情感的糾葛。什麼是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體驗其實就是最重要的關鍵詞。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體驗,表現為一種情緒和一種行為。”

媒體曝光之後,很多醫院的領導是重視的。我想也沒有一個院的院長會為此指責媒體,畢竟是自己沒有做好。但是,我們在院長的沉默背後還隱約看到不服氣的“牴觸”情緒。

其中有說,公共廁所是政府“養”起來的,沒有“自負盈虧”的成本問題。我覺得表面上是很有道理,實際上難以自圓其說。

我們都知道,目前的公立醫院表面上是政府舉辦,實際上與其他行業一樣在一個市場競爭的環境下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甚至上是自負盈虧。既然與其他行業一樣,那麼我們醫院管理者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市場上贏得口碑。又如何使醫院體現自身使命呢?如同網友所言,衛生部門都不講衛生怎能說得過去呢?

當記者問到我們衛生行政部門有沒有“法”監督和約束時,我還真的感覺到“小題大做”。我說,你自家的衛生間需要別人來監督和約束嗎?廁所衛生問題並不是“小題大做”,是因為這是直接影響了醫院的聲譽和反映出醫院的管理水平;沒有必要立法約束,是因為本來應該做好的事情。

今天,媒體窮追不捨,把醫院的廁所推向醫院等級評審的高度和質量評估的高度來認識,我認為完全應該如此!凡開醫院與診所者,廁所衛生是第一評判印象。

我想,誰不知道醫院評估時把廁所變成“化妝間”呢?但是如何使醫院的廁所成為就診者平時的“休息間restroom”呢?一是靠自覺,二是靠監督。

倘若一個醫院的廁所衛生是靠第三方來監督的,這個醫院的醫院文化是很差勁的。但是,如果要監督並不是沒有辦法的,如:在滿意度調查的時候,增加“你對該醫院的廁所衛生有如何印象(好中差)”一個動態的調查。這個調查最主要的作用有二:對主管後勤負責人的考核;對承包部門的考核。至於如何處理,這就是各家醫院的事了。但是這個結果是公開的,一個公開的第三方調查的結果所產生的作用一定比行政管理的處罰強得多!

關於今天新快報報道我的回應,我就不再重複,原文摘錄如下:

醫院廁所髒憑啥能評三甲?《醫院廁所調查》追蹤

“三級醫院評審既然要求要有衛生的廁所,醫院沒做到,為何還能評上三級?”新快報連日追蹤報道醫院廁所事件後,昨日有網友由此發出質疑。對此,參與醫院等級評審的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坦言:一是評審時醫院廁所確實乾淨;二是評審並不是採取一票否決制,廁所這一項僅佔很小比重。

“醫院的服務目前還跟不上,這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掛號、醫生態度等等,廁所是其中一個方面。它的改變需要領導層轉變觀念,學習先進的管理辦法。”

——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

針對網友的質疑,新快報也由此向有關部門發出四問。

●一問:評審團有沒有去看過廁所?

問:記者瞭解到,廣東省內的三級醫院評審由廣東省衛生廳醫政處負責,還有其組織的專家團做為評審團,每個醫院的評審時間為三天。難道在這三天裡,評審團都沒去看過醫院的廁所?

答:作為主管醫政,且參與了醫院評審的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坦言,他們評審時確實看過醫院廁所。“很坦率地說,評審的時候廁所是最乾淨的。”廖新波表示,他本人平時也去看過醫院廁所,沒有評審時那麼幹淨,確實部分醫院存在髒亂的問題。“平時我發現了都會跟醫院說,要他們改進。”

●二問:平時不乾淨,為何還能評上?

問:既然知道平時衛生狀況不好,為何一些醫院還能評上?

答:“這是因為評審並不是採取‘一票否決制’。”廖新波解析,整個三級醫院評審的考核指標有很多,廁所只是其中一個小環節。“如果全部的評審總分是1000分,那廁所也只是佔了1-2分。所以即使廁所不乾淨,也不足以改變整個評審結果。”

●三問:能否加大廁所評分的比重?

問:既然知道醫院廁所衛生的重要性,而其所佔比分如此低,為何不加大其分數比重呢?

答:廖新波認為,醫院廁所的衛生不好反映了其管理不善,也是醫院目前普遍“重技術、輕服務”的一個側面反映。“醫院的服務目前還跟不上,這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掛號、醫生態度等等,廁所是其中一個方面。它的改變需要領導層轉變觀念,學習先進的管理辦法。”廖新波認為,整個觀念的改變需要一個時間的過程,因此他個人不建議單獨為廁所一項加大評審的分值比重。

●四問:目前發現了問題,為何不處罰?

問:雖然目前不會加大廁所的分值比重,但既然發現了媒體曝光的問題屬實,為何不予以處罰?

答:廖新波表示,處罰需要依法處罰,然而目前並未有一條法律規定,醫院廁所不乾淨,該如何處罰。“就像控煙一樣,沒有立法前,只能勸阻,沒有開罰。”廖新波表示,雖然“無法可依”是一個尷尬,但醫院管理層不應放鬆,而應該自行設定相關院規。“醫院廁所衛生沒做好,主管後勤的領導就需檢討,並按院規處罰有關的人員。”

醫院尤其是三級醫院廁所衛生的問題最近被媒體再次曝光,好事!廁所是一個單位的名片,在當今狠抓服務質量的時候都不能使醫院廁所的衛生水平達到一般公共廁所的水平,我們還有理由說得過去嗎?我們確實要問:管理是如何抓的?醫院管理與其他行業有不同,但廁所的管理不同點應該是更清潔!

這兩天報紙所披露的三級醫院的廁所問題應該引起管理者的重視。醫院管理是一門專門學問,不是醫學技術所可以代替的,是需要專門的學習。醫院的非醫技性的管理做得好,可以提升醫院的影響力,可以使醫院的成本大大降低。

網友說:中山眼科中心急診居然見到洗手池上方不但有洗手液,還有易抽紙巾,我還第一次在公立醫院見到如此裝備,頓覺驚奇不已,心想這裡的大夫的白大褂不用當抹手布了。我說:為什麼同樣是三級醫院,別人能夠做到,我們做不到?還真的不要以各種理由搪塞了。

@天津梧桐居士:醫院廁所管理關鍵一是院領導的重視,二是醫院具體管理部門的執行力,管好並不難,天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的廁所大家可以去看看。門診部及病房的衛生間供應衛生紙、洗手液,無異味。我說:歡迎推介更多好的廁所管理的好的醫院,標杆管理正當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