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抗擊新冠肺炎,九江市1715名醫護人員逆行而上

九江新聞網訊(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童穎冰 宋小勇 攝)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戰役!

這是一場九江有史以來不曾有過的疫情救治會戰!

缺少處方,按照國家診療方案結合病例實情,九江醫療專家和醫護人員們探索向前。

缺少病房,九江緊急調劑,加設病房,調集14家定點醫院、22家發熱門診,10天完善建成市第三醫院馬祖山分院。

缺少物資,九江市傾全力保障醫護人員的隔離服、N95口罩、負壓救護車、門式紅外線智能測溫儀等購買。

截至3月2日,我市各級財政累計撥付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保障專項資金26452萬元。

從1月23日我市確定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到2月17日確診118例病例,九江市1715名醫護人員逆行而上,在看不見敵人的戰場上,用血肉築起生命防線!

截至3月2日24時,我市已經14天未出現新增病例,出院病例達到98名。九江的疫情平穩,防控效果得到省委書記劉奇、省長、省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易煉紅的讚許。

九江與疫情嚴重的湖北一江之隔,與湖北接壤的黃梅、武穴、陽新可接觸人群有300萬人,防疫壓力空前。既要做好防控,也要把確診的病人治癒,市委書記、市委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林彬楊,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指揮長謝來發多次到醫院看望醫護人員。

“病人經過治療達到出院標準後,我們必須讓病人隔離留觀14天,期間經過三次核酸檢測全為陰性後,病人才算治癒。九江要做到每出院一位病人,就治癒一名患者。”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常務副指揮、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周澤甫說。

抗击新冠肺炎,九江市1715名医护人员逆行而上

圖為醫務人員在救治病人

英勇無畏:1715名醫護人員在隔離病區“戰鬥”

1月19日,74歲的九江患者談某突發咳嗽發燒,在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收治,經過核酸檢測,國家衛健委23日確認談某為九江首例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九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衝鋒號就此拉響。九江病例後面以每天新增1例、2例……不斷增長,直到2月17日增長到118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九江醫護人員勇而無畏的豪言令周澤甫感動不已。他介紹,在全市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戰役中,在九江的戰疫中,醫護人員遞交請戰書11345人次,累計1715名醫護人員在隔離病區進艙開展醫療救治工作,還有45支醫療救治後備隊伍隨時待戰。

“救治一個重症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需要5、6個醫生合作完成才行。為了節省緊缺的隔離衣,醫護人員四個小時才能出一次病房,醫院一天要安排6組醫護人員在隔離病房24小時運轉;一批醫護人員工作10-15天后輪休一次,需要單獨隔離觀察14天;一個月要安排3批醫護人員輪崗,才能保障新冠肺炎患者的有序救護,醫護人員需求量非常大。”周澤甫說。

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強,遠超過醫護人員開始的認知。“我們有抗擊非典的經驗,做到汙染區、潛在汙染區、無汙染區用物理屏障實現空間上的隔離,在病人轉運過程中,在救治過程中,我們做到醫護人員通道、病人通道、廢棄物通道所有的通道不回頭。”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開始,針對醫療機構開展的培訓就一直在進行,加強院感防控培訓,落實崗位職責,嚴格執行消毒隔離,科學實施個人防護。

一絲不苟:137名專家組專題研判 認定病例

每天凌晨24點,我市的新增確診、疑似、重症、危重症、出院病例上報到省衛健委,有一群人依然挑燈夜戰,他們就是九江市新冠肺炎醫療專家們。

每天深夜,他們針對14家定點醫院上報患者救治、檢驗信息,查看核酸檢查結果,傳閱的病人影像,研討化驗檢查結果、病史的記錄,共同確定每一位病人的臨床診斷,指導救治轉運。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要和‘死神’搶人” !

醫療專家的範圍也隨著病人的增加在不斷擴大,2月9日,全市醫護人員在第一批64名市級專家組的基礎上,又組建市級中醫藥專家組,指導各有關醫療機構救治中開展中醫治療;組建市級兒童、孕產婦專家,負責全市兒童、孕產婦醫療救治工作,專家組增加到137名。

至今,九江醫療專家組先後形成了8次專家共識,在治療和診斷方案上更加規範,標準保持一致,對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發熱患者、密切接觸者等四類人員做好分類收治、應治盡治。

1月23日,從九江疫情警報拉響開始,我市確定12家市級確診患者定點醫院、22家醫療機構設置發熱門診,疑似患者由市級定點醫院和各縣(市、區)定點醫院收治。隨著病人的增加,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和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增為定點醫院。

2月9日,這是病人診療的一個轉折點。隨著防控力度的加大,各縣市區新增病例數減緩,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下令:要做到“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將14家定點醫院調整為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三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九江學院附屬醫院、開發區人民醫院、濂溪區人民醫院、廬山康復療養中心、修水縣第一人民醫院等9家醫院,安排全市最強的醫療力量和醫療機構進行進行分類收治,應收盡收,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公眾健康和社會造成的危害,維護社會穩定。

2月10日,九江市第三醫院馬祖山分院在短短10天修繕完成,具備救治和疫情防控能力;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疾病科迅速建立起來,一次建成33張病床的ICU重症室的規模在九江醫療史上是首次。

2月21日,市三醫院組織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全部轉移至馬祖山分院進行集中診治。

2月28日,九江市中醫院派出13名醫護人員支援市三醫院馬祖山分院。

醫護人員的部署隨著病人數的調整隨機而變,切實保障一線救治的需要。

醫生們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發現病人治療過程中存在食慾不振、痠痛、乏力、免疫力低下等問題。

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平祥華說:“我們在臨床工作中感覺到西藥治療第一個副作用比較大,第二個治療只針對病毒治療,還有很多病人不良的症狀沒有包括進去。於是我們按照中醫辨證論治原則,制定了符合每一位患者的中醫處方。目前所有在院確診及大多數出院患者使用了中醫中藥。中藥最大的功效之一就是解毒增效,緩解西藥的副作用,能顯著減輕患者發熱、乏力、乾咳、腹瀉等臨床症狀和西藥副作用,提升療效。”

2月13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要求各定點醫院建立完善中西醫會診制度,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按照《江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二版)》要求,推動中醫藥全面參與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各定點醫院要確保有中醫人員參加救治,參與病例查房、討論、診斷、診療方案制定等工作,定點醫院中醫力量薄弱的,應主動請市級中醫藥專家組參加會診和救治,確保所有確診病例儘早、及時、全病程使用中醫中藥。

在治療上,醫護人員還積極進行心理干預,減少病人心理上的恐慌。市三醫院馬祖山分院醫護人員帶動病人在病區跳起了廣場舞,練起了太極拳,開闊他們的心胸,增強免疫力.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春天已經到來,待九江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病人出院,百花盛開,疫情解除,九江所有的衛健人員將為全市人民呈現一個健康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