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現在手機圈的格局基本明瞭,華米OV的地位短時間內無可撼動。

其中華為和小米的品牌策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華為向左,奮勇直前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提起華為P20,你最先想到什麼?也許是徠卡三攝,也許是極光後排配色,也許是窄小的劉海,也許是驚人的DxO拍照分數。

其實華為手機的激進早有預謀,從華為P9配備雙攝那時就已經開始,也許更早。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也許在華為心中一直有一團火焰,做手機品牌第一名。

P系列的價格從最初的2000多,到P10的3000多,再到P20 Pro的5000起價,華為一直都在追趕iPhone。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提起餘承東,你又會想起什麼,一定是“大嘴”這個外號吧~

腦海中隨之而來的就是“手機廠商只剩三家”、“華為超過蘋果”、“小米活不過五年”等等,每次都能語出驚人。

雖然很多機油不喜歡餘承東這般自吹自擂,但這幾年過來,不得不承認餘承東成功了。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手機便宜得不到認可,手機貴會沒有市場競爭力,但餘承東就偏偏探索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

國外首發;徠卡合作;保時捷聯名;自研處理器;愛國營銷;提高售價;每一招都既讓提升了華為的品牌形象,又讓用戶感受到了購買價值。

(誰也別說華為沒有愛國營銷,那是騙自己,話說回來,愛國營銷有什麼不好?)

小米向右,普惠大眾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與華為截然相反,MIX2s發佈時候,大部分米粉是欣喜於價格的,小部分米粉會失望,因為小米還是沒能走出性價比的怪圈,沒能走出價格的泥沼。

小飯曾說小米會始於性價比,止於性價比。因為各行各業,沒有哪個企業是靠價格優勢成為行業龍頭的。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小米這兩年的新品發佈會,也不再是一味的宣揚性價比,更多的開始探尋小米新的品牌方向,小米6的“拍人更美”、MIX2系列的“一面科技,一面藝術”,再到昨天小米6X的“前後2000萬”,可以看出小米對於轉型的迫切需求。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對於雷軍,小飯有諸多不解。不知道雷總希望小米走什麼方向,如果是超越蘋果,那現在的性價比路線似乎並不可取。

如果不是,雷總年輕時候的夢想,又該何處安放?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許多采訪,許多分析雷總的文章,都表示雷總是一個求穩的人,所以註定了小米的轉型之路不會像華為那樣,kakaka幾步完成。

一段時間以內,小米還會是那個人人都用得起的手機品牌。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當然這只是說手機層面,如果真如老羅所說,雷總只是在藉手機做移動互聯網入口,小米生態鏈才是主角的話,那小米是真真的大激進。

參見當年的樂視!

OPPO&vivo,缺乏自我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OPPO和vivo的銷量誠然是厲害,但只靠銷量永遠無法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

產品永遠都在進步,卻從來都沒有突破,甚至沒有代表作,一直都是OV的通病。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比如華為P20 Rro、小米MIX、iPhone 4絕對是可以載入史冊的產品,而這正是OV所缺乏的。

其實OV應該多自信點,以現在OPPO的實力,完全可以嘗試一次不跟風。

比如OPPO R15設計成無劉海。

小米向右,華為向左,OPPO和vivo還是沒能找到自我

比如去年那款星幕屏版R11,完全可以多些研發,加些配置,打造成真旗艦。

所以小飯說OV還是沒能找到自我,不怕你高價低配,怕你沒自己特點。

你看隔壁魅族和錘子,有人說他們高價低配嗎,還不是因為足夠堅持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