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在苏州待久的人都知道,

苏州的地名大多都不是随随便便取的,

有的可能是取自民间、神话故事,

有的以附近的桥梁、河道等命名,

还有的直接冠以历史人物的官衔和荣誉……

总之,苏州地名,谜之有趣。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正是基于以上的命名总结,

我们总以为自己对苏州地名足够了解,

然而,“翻车”也是说来就来。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丁香巷:里面肯定住着一位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穿心街:要么有人穿心而死,要么来铭记爱情;

富郎中巷:这里应该住了好多郎中……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你是不是也曾有过同样的想法?!

如果就这样被你轻易猜对,

那还真就不是『苏州地名』的性格!

看见君想说:

苏州有些地名的心思,你千万别猜!

因为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丁香巷

没有丁香姑娘,其实是“丁臭”

烟雨朦胧中,铺着青石板的平江路,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这样一幅画面似乎就是为丁香巷而生……But,据史料记载,戴望舒并没有来过苏州,他写的《雨巷》当然也不是丁香巷,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丁香巷东出仓街,西出平江路。位于大柳枝巷北面,胡厢使巷南面。关于丁香巷的来源,有段有趣是传闻。被后人称为“五毒宰相”的丁谓幼时居于此,因丁谓后来臭名远播,故有人将丁谓居住地改名为丁香巷,

大概是想用巷子里古丁香树的浓香来洗去丁谓名字的恶臭吧。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丁谓像/网络

蒹葭巷

与诗经无关,没有风花雪月

与丁香巷的迷惑行为异曲同工。菉葭巷,读来便觉清新浪漫,不自觉便想起这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莫非这里真如《蒹葭》中描述一般,曾有一位如水的女子,立于河岸一旁,惹人回顾……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当然……没有。

菉葭巷位于悬桥巷北面,东出平江路,西出临顿路。这“菉葭”二字并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风花雪月”,据传,巷内旧时曾有陆氏族人居住,因而得名“陆家巷”。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吴门坊巷待輶吟》中记载:“陆家巷,门户临流巷陌斜,伊人秋水渺无涯。陆家旧姓疑无据,尔雅庭溶改菉葭。”后注:“按清邱庭溶,字鸿章,工书善画,居陆家巷,乃改陆家为菉葭,至今沿用也。”《宋平江城坊考》中也有记载:“陆家巷,卢熊《苏州府志》著录。今名菉葭巷。”

可见,“菉葭”二字其实是“陆家”化用而来。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穿心街

直刺心房?没你想得触目惊心

穿心街,东起锦帆路,西出人民路。穿心街?初次听到这个名字,有木有顿时感觉一把笔直尖锐的匕首,直刺心房……它,真的是触目惊心的穿心街吗?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其实,它与穿心一点关联都没有。

早先在穿心街的南面有两条小街,名为大新街、小新街。穿心街在这两条街之后才建成,初名为

“三新街”。1745年绘制、1783年重绘刊行的《姑苏城图》上确是标作小心街、大心街、三心街(新写作心,或是取新字谐音,也或是为图方便之故)。三,不是横写的三,而是三竖,形如川字。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三心街被误读为川心街,既然误读为川心街,川、穿谐音,也就极易误作穿心街,因“川心”不组成词汇,而“穿心”是现成的词汇,三新街就将错就错成了“穿心街”。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富郎中巷

此「郎中」非你想的「医生」

富郎中巷位于养育巷西侧,东出养育巷对花街巷,西出剪金桥巷。乍一听,相信大部分人会这样断句“富—郎中—巷”,或许是这巷子里曾经住过许多医生?但其实应该这样读“富郎中—巷”,熟悉古代官衔的人一定知道,

“郎中”原是官名。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因北宋苏州知府富严居住在此而得名。富严,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进士,仁宗庆历元年,以刑部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副部长)知苏州。嘉祐中,又以秘书监再任苏州知府。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虽然,此处的“郎中”虽然并不是指医生,但因缘巧合,民国时,竟搬来许多的医生,譬如顾允若、顾乃大、宋爱人、陆子安等。如此,富郎中巷也算得上实至名归。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养育巷

知道真相的我莫名觉得可爱

养育巷,乍一看好像也没什么,第一反应大概是为了纪念某个孝子为了报答旧人的恩情,

才取名养育巷,实则并非如此。这么好听文雅的名字,以前叫“羊肉巷”……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养育巷唐宋时期称“永安巷”,到明代改称“中街巷”,因当时巷内聚集了不少羊肉小吃店,被民间俗称为“羊肉巷”。到清代,“羊肉巷”已在市民中叫开。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但对于苏州人来说,这样的路名着实不够风雅,也不免俗气。于是借着谐音,把羊肉巷叫成养育巷。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乐桥

实为“戮桥”,曾是杀头的地方

乐桥,作为地铁1号线和4号线的换乘站,是前往观前街的必经之路,也是人民路最显眼的标识!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大约在清朝末年之前,苏州古城是以乐桥为中心的。据传这里曾是古代杀戮犯人的刑场,原名为“戮桥”。后来苏州的刑场也已迁至北寺塔附近。戮桥不再是苏州的“菜市口”,称戮桥已不符事实。且这个“戮”字总归有点阴森森,不知是哪位文人学士还是庶民百姓,把它更名为乐桥。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乐桥不乐,甚至还挺恐怖。且直到现在,仍是苏州著名的“鬼地”,传说不断,害怕不?惊悚不?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王洗马巷

“洗马”不是真的洗马

王洗马巷位于西百花巷北,东出中街路,西至汤家巷,一条以官衔命名的巷子。你们一定会问,只听说过“弼马温”,“洗马”又是个什么官职,难道是孙悟空的同僚?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大家可不要望文生义,“洗马”不是真的洗马。“洗马”本来叫“先马”,据古代职官记载,汉时为东宫属官,太子出行,有先马作前导,晋代以后,洗马兼掌图籍,称为“司马局洗马”,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所以推测下来,这条巷子里以前应该是住过一位“洗马”官员。

苏州这些地名,一读就对,一想就「误会」

有人说,地名是一座城市的活名片。苏州的雅致,是渗透在这座城市里一街一巷、一桥一瓦的书卷气。怎么样?苏州这些“名不符实”地名,你“上当”了吗?

*部分图文资料来自苏州市旅游局、苏州旅游官微、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弄堂社、苏州新闻广播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看见苏州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