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河南大叔做傳統八大碗,20塊錢一碗,吃的時候要澆湯


在河南禹州神垕鎮老街一家飯館裡,今年44歲的郭佔紅正在廚房裡炸制酥肉,郭師傅之前是開貨車跑運輸的,後來眼見古鎮上的遊客越來越多,再加上他自家又有臨街門面,過膩了東奔西跑生活的他,決定拜師學習製作老家的傳統美食“八大碗”,讓更多遊客能夠品嚐到這種極具地方特色的美食。

據郭師傅介紹,老家的八大碗有數百年曆史,經過歷代鄉村廚師的不斷改進,今天的八大碗主要是:土雞塊、魚、條子肉、小酥肉、羊肉蘿蔔菜、八寶飯、白燴腸和雞蛋湯。這些菜以肉、豆腐、粉條為主料,曾經是當地娶親、嫁女等重大慶典必備的菜餚。

用自家院子開的飯館,郭師傅把屋內收拾得很有年代特色,牆上貼滿了舊報紙和有年代感的棉布。一大早從街上買來鮮肉,他和妻子就開始忙著準備今天做扣碗用的食材,郭師傅拌肉調味,妻子打下手切配菜,兩人配合非常默契。


條子肉用的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做的時候先把肉煮個七八成熟,然後撈出來用棉布擦去水分稍晾,之後下油鍋輕炸,做的時候切成長條狀的肉片子,放在黑碗裡上籠蒸。

為了做好吃的小酥肉,郭師傅每天很早就去菜市場選上好的前腿瘦肉,回來切塊後撒五香粉等調料,再磕幾個雞蛋,用本地產的純紅薯澱粉拌均勻,之後下油鍋炸好備用。

把所有的菜收拾到蒸籠上之後,還要澆用八角、茴香、花椒等做成的調味汁兒,然後蓋上籠蓋用大火蒸一個多小時。那個酸菜下面是肥腸,和前面提到的白燴腸做法不一樣,郭師傅說現在的吃法是既遵循傳統,又根據顧客的口味來不斷創新。

這一籠蒸篦,能放九個扣碗,飯店裡賣“八大碗”和宴席上不一樣,宴席上是做完整一套,飯店裡顧客的需求是零散的,往往受歡迎的比如條子肉、小酥肉等會多做一些,冷門的自然少備幾個。

據郭師傅介紹,他做這些扣碗,都是二十塊錢一碗,逢上節假日遊客多的時候,一天蒸一百多碗不夠賣,不過畢竟場地有限,再加上夫妻二人也覺得太累忙不過來,覺得還是做少做精比較好。

這裡八大碗的吃法,和平常吃的扣碗並不一樣,把黑碗扣到大碗裡之後,還要澆上高湯,放蒜苗和香菜,等於吃的時候要拿筷子去湯裡“撈”肉。

傳統的美食,總是能引起遊客的興趣和分享的慾望,這一桌菜剛上齊,大部分人不是拿起筷子大快朵頤,而是紛紛拿起手機拍照。“來我這裡吃飯的,大多都是這個場景,先拍照後吃飯。我是本地人,平常大家一邊吃飯,我一邊給他們講古鎮的故事,也算半個廚師半個導遊。”郭師傅笑著說。攝影記錄|張根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