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承認吧,其實你並沒有那麼愛父母

來源:潘幸知(ID:sharpshow)

自控力女神。時而御姐,時而軟萌。

承認吧,其實你並沒有那麼愛父母

有沒有在某一個瞬間,你覺得並不愛自己的父母?

尤其在瞭解原生家庭後,你會覺得他們有很多時候不曾關注你,不曾支持你,不曾保護你,甚至還批評指責懲罰你,踐踏你的尊嚴?

然而,就算你成長到現在,也從來沒有承認過:我其實沒那麼愛自己的父母。雖然,你有可能越來越不願意回家,越來越不願意跟他們溝通交流,越來越不願意照顧他們的身體和情緒。

或許你一輩子都可能表達不出不夠愛父母的真實感受。當然,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討厭孩子的父母:

張韶涵在加拿大做心臟手術期間,她的媽媽轉移她鉅額財產,並在張韶涵病癒後要求每月支付150萬贍養費。而這僅僅是害怕女兒病死自己無法生活。還跟媒體喊話“張韶涵不孝”、“精神有問題”等等。

年前,一個男孩在雪地玩耍弄丟手機,被媽媽毆打致死。臨死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媽媽,我不想看到你。

一女孩因與奶奶關係要好,而媽媽不喜歡奶奶,經常虐待女孩,女孩每天帶傷上學,除了腳底板,渾身上下沒有一塊好肉。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這個世界上,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不僅僅有愛,也可能有討厭、恨、嫉妒。

01

女兒,媽媽討厭你

昨天,姐姐突然給我發微信說:我現在好討厭小豬佩奇!

《小豬佩奇》是我比較推崇的一部動畫片,小主人公佩奇的家庭環境、父母教育方式更是我所羨慕的,我經常推薦給各位有娃的閨蜜跟孩子一起看,希望她們從中學習家庭教育、夫妻相處等。

這,更是6歲的外甥女苗苗自幼最愛的動畫片之一,姐姐經常播放給她看。

一個成年人討厭一部自己並不需要看的動畫片?我感覺不對勁,就問她原因。

姐姐:可能是看太多了吧。感覺她特別自以為是,自作聰明。

我:還有呢?

姐姐:愛顯擺自己,經常會闖禍!

“自以為是、自作聰明、愛顯擺、闖禍”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一個動畫片裡的小孩子?我試探著問:你討厭佩奇,是不是和苗苗(姐姐的女兒)有關?

過了兩分鐘,姐姐才回復:苗苗有時候說話多了,我就會很煩,會警告她,因為我很討厭佩奇。

她補充了一句:我可能真的內心裡討厭苗苗,所以對她沒耐心。

我隨即幽幽地回覆一句:

承認吧,其實你並沒有那麼愛父母

玩笑後,我跟姐姐探討了她小時候討厭我,以及現在討厭女兒的可能原因。這才解決了她心頭的“煩躁”。

幸運的是,姐姐對女兒的討厭,毫不掩飾地表達了出來,表達後,她發現討厭女兒,不是因為女兒不好,而是自己的原因,表達討厭,不會影響她對女兒的愛。

然而這世界上很少有父母敢於承認:

孩子,其實媽媽沒那麼愛你。

孩子,其實媽媽有時候也會討厭你。

孩子,其實爸媽只想控制你。

承認吧,其實你並沒有那麼愛父母

02

女兒,媽媽嫉妒你

之前在團體活動中,有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剛參加完高考,被上海戲劇學院錄取。

活動開始時,我們就為她的美貌所著迷,五官深邃而不失清純,眼睛像精靈一樣。聽到她考入上戲,更是讚歎不已。

然而,她來諮詢的原因是:她太自卑了,不敢去上大學,可是又覺得不去上學對不起媽媽。她爸特意帶她來參加團體心理諮詢。

有這麼得天獨厚優勢的女生,竟然說想放棄上戲。大家不由唏噓不已。

在活動中,瞭解到,她是單親家庭出身,從小跟隨媽媽相依為命,感情深厚,她說,媽媽為她放棄了很多,放棄了事業和愛情,一直沒有再婚。

然而,得知聰明漂亮的女兒考入上海戲劇學院後,她媽媽突然像變了一個人,開始對她各種挑剔,各種諷刺,一會兒說她又醜又胖,跳舞難看,一會兒說她的形象就算上了戲劇學院也成不了明星。

最後甚至還告訴她不如在本地上個職專,早早上完學早早工作,貼補家用,甚至還掉著淚說:你走了,媽媽怎麼辦?媽媽年齡越來越大,誰來照顧媽媽?

這段時間,她戰戰兢兢而痛苦焦灼地過著每一天,既對新學校充滿了期待,又害怕自己真的到那邊後不能適應,還擔心自己的媽媽在家太孤單,沒人照應。

之後,我們瞭解到更多情況:她媽媽曾是一名舞蹈演員,年輕時有進修機會,有潛力成為明星,然而卻和前夫偷嚐禁果,懷孕後不得不放棄事業,之後感情不和,也因為生育落下一些病,身材變形,放棄了事業和夢想。

如今,她也要為媽媽放棄,所以她選擇不去新的學校。

她說:媽媽也是太擔心我,太捨不得我了,我愛媽媽,不想讓她傷心,所以我不去了,可是爸爸非要我去!

諮詢師讓我們體會女孩媽媽在她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感受,並把感受寫下來。

我們寫最多的是兩個詞語:嫉妒和恨。女孩媽媽用愛在操控女兒。

女孩兒當場大哭,不肯接受大家的表述。平靜下來後,她向媽媽的扮演者表達了她的感受:

媽媽,謝謝你嫉妒我,恨我,你對我的不滿,也有助於我表達自己對你的真實感受而沒有內疚,其實,我對你也有不滿,我討厭你每天對我那麼兇,討厭你總是想控制我,討厭你把你人生的失敗和未來都歸咎到我身上,我太沉重了,我承擔不起!討厭你……

媽媽,我接受你對我的嫉妒和恨,我仍然愛你,我知道你為我付出了很多,我理解你,感恩你,但我依然要勇敢地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後來,過了半個月,我們在群裡收到她和媽媽站在大學門口的照片,兩個人笑顏如花。

她說:媽媽也來上海了,剛報了一個鋼管舞蹈班,還交了新男朋友。

承認吧,其實你並沒有那麼愛父母

03

雖然你最孝順最能幹,但我最不愛你

招弟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從小,她就發現父母非常偏心,不但各種好東西只給姐姐弟弟,還把她當成丫鬟般使喚。

姐姐、弟弟都上了大學,她外出打工幾年後,父母把她嫁給當地一個有錢人,但對方是個精神狀態不太穩定,一隻眼睛有殘疾的人。

招弟結婚後,因為連生兩個女兒,被脾氣暴躁的老公暴打了多次,最終她受不了喝農藥自殺,被及時發現,送到醫院搶救過來,從此裝病賣傻,婆家才退了婚。

她跑到外地打工,有點兒資金後,就自己擺攤,早上賣早點,晚上賣麻辣燙,後來擁有了自己的兩套房子,開了美容院、足療店。

她把父母接到新房子,結果沒多久,就因姐姐弟弟婚後一直沒房住為由,兩套房子被他們一家霸佔一套,父母催著她再買一套給他們住。

而她給父母的錢,和父母賣掉老家宅基地的費用,父母偷偷給了日子過的並不算緊張的姐姐和弟弟,而不是給店鋪資金無法週轉,只能再去貸款的她。

父母說:這不是你有能力能掙錢嘛!你能吃苦,吃點兒苦也沒什麼,讓著點兒他們怎麼了?他倆都那麼嬌氣,再怎樣也掙不了你那麼多啊!

37歲的招弟這才明白,她終其一生都在追求的父母的認可和愛,可能永遠也等不到了。於是,她把姐姐、弟弟趕出自己的房子,給父母租了一套房子住,承諾每個月會支付房租、水電煤氣費,外加5000元贍養費,如果他們需要更多,就讓姐姐和弟弟也出錢。

她不管自己的父母在身後如何罵他不孝順,如何暴跳如雷,姐姐弟弟如何恨她。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不管是電視上,還是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時候,在家裡最不受重視,不被喜歡的孩子,長大後,反而越容易孝順。

越不被愛,越“愛”父母。那不是愛,那是“恐懼”,是“渴求”。是因為小時候被忽視冷落太多,而太過於渴望得到身邊人的認可和關注。

然而,這種渴望,可能真的會像招弟一樣,終其一生也得不到滿足。

而很多人帶著這樣的“愛”和不滿長大進入親密關係後,會把沒有從父母處滿足的愛和關注投射到對方身上,認為愛就是對方無休無止地滿足自己,渴望得到對方的全方位關注,才能體會到安全感。

一旦對方偶爾做不到,自己就會抓狂,痛苦,感到滅頂之災一般的毀滅感。陷入各種糾纏中,導致親密關係越來越糟糕。

承認吧,其實你並沒有那麼愛父母

04

說出“我恨你”,是自我解脫與和解的開始

父母為什麼對我們會有“恨”這樣的情緒?父愛母愛不是應該天生的偉大的無私的嗎?

不是的。

我們的父母都是人,都有很多缺點和不完美,有七情六慾,有愛恨情仇,父母也可能不懂愛,不會表達,父母也可能帶著自己的童年創傷養育子女,不愛自己,怎麼能學會愛自己的孩子?

一位未婚先孕的媽媽曾給自己孩子寫信說:

孩子,我恨你,因為,你曾拖累我的人生,我甚至討厭你的到來。我不歡迎你。

但我討厭你,不是你的錯,我討厭你,是因為我無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無法更好地照顧你,想要照顧你而做不好導致我的無能感和內疚。

因為我無法處理這種無力、焦慮、愧疚,所以,我在無知的情況下,把情緒都轉嫁給了你,對不起。

其實,媽媽很愛你,媽媽很想照顧好你,給你一個最幸福安樂的童年,陪伴你長大,讓你也擁有一個幸福的溫暖的有爸爸的家……

在這個崇尚感恩的時代,我們並非攛掇大家去憎恨父母,更不是告訴大家,你很慘,你爹媽都不愛你。

我們想說的是: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不被允許表達感受和負面情緒,這種壓抑、內在不一致、糾結,正好是造成很多人痛苦的原因。

你的任何感受都是合理的,都是可以表達的,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最全面的感受,有助於身心的痊癒。

媽媽們說:承認自己偶爾不愛孩子,一下子鬆了一口氣,不再對此懷有內疚,不再強迫自己做100分的媽媽,才能靜下心來,發現根源是沒處理好自己的問題,不再把問題歸結到孩子身上;

孩子們說:承認父母沒那麼愛自己,身上的道德禁錮輕鬆了很多,不再揹負父母是為我好的十字架,不再畏懼權威,敢於自如地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情,勇敢做自己,不再抱有改造父母的執念。

表達對父母的不滿,並不是把所有的過錯責任都歸咎到父母身上,相反,瞭解父母的侷限性,才能學會對自己負責。

承認內心的不滿,才能發現不滿的背後,是最深處渴望與彼此鏈接的需求,是孩子天生對父母就有一份純潔的,不摻雜質的原始的愛,也叫“原愛”。

發現愛,才能達到與父母之間真正的和解。

希望你有勇氣在心裡對父母說:

爸爸媽媽,我對你們沒有滿足的地方很不滿,但你們有你們的侷限。

你們給不了我的,我會努力給自己。

微信搜索“潘幸知”或 sharpshow 免費獲取文章,學習女性情感自立,探求婚姻幸福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