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河南8旬夫妻把小麦当“孩子”养 被称麦地里的“袁隆平”


今年80岁的罗友邦退休前是鹿邑县科委主任、高级农艺师,退休后继续为家乡的小麦育种与管理做贡献。他动员老伴张素真一起育种,义务向农民传授技术和经验。妻子张素真是地道的农民,初中文化,一开始总是帮倒忙,罗友邦就耐心地教妻子怎样授粉,怎样做天气记录,细心地张素真慢慢学会掌握小麦的生长周期,三年后成为老罗的得力助手。

5月15日下午,笔者走进鹿邑县谷阳办事处前罗楼村西头的一块试验田里,两位老人在试验田里管理小麦育种技术,金黄的麦田里220个麦种争相成熟。

每年的10月,是小麦播种的季节,罗友邦和老伴从天明到天黑。老伴拉耧,他扶耧,把150多个小麦新品系,按照编号顺序,一粒粒点播在穗行圃里,开始观察记载种子发芽、出土、分蘖、返青、出穗、掩花、授粉、落黄、成熟的生育表现、抗灾能力。“两口子真能干,家里的三亩责任田被两口子育种22年,每年趴在地里8个多月,整天在地里观察小麦,记录小麦的变化,小麦就是他的孩子一样精贵呀!”村民罗永田感慨的说。


每年3-4月,是小麦返青和衍花的关键环节,罗友邦格外关注地里的新品种,妻子张素真最明白丈夫的心思,总是该浇水的不会耽误时间去及时浇水,老罗把该追肥的按照土壤化验成分需求后,张素真就帮着进行施肥,两口子仔细观察地里的温度和害虫情况,进行防治。在衍花期,老罗观察测量小麦衍花环节的技术数据,交给妻子张素真与往年数据相比较适时进行授粉。

“爸爸每年的退休金都用到小麦育种了,爸妈高兴去做这件事,身体也好,心情更好,他们看着小麦精神更好,两老的生日经常在麦田里度过,让我们当孩子的真羞愧呀!”大儿子罗向阳告诉笔者。图为夫妻俩每天都要下地查看小麦长势。“我现在还真把麦子当做我们的孩子了,孩子不在身边,这麦地就是我们的孩子啊!”说完两位老人开心的笑了。

在罗友邦随身带着的记录本上,详细地记录着风雪雨霜温度湿度等气象对小麦生育的影响。在家里看到罗友邦20年的记录本厚厚的一摞子摆在书柜里,记录老两口20多年为育种洒下的辛勤汗水。”老罗退休应该享受天伦之乐,可他和老伴一直与土地打交道,坚持小麦育种,一干就是22年,难能可贵呀!”,村支书称赞说。


“河南鹿邑县是全国小麦主产大县,良种对丰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要培育小麦直至干不动才罢休,我要力争培育出1000公斤的小麦品种,真心感谢老伴22年的陪伴与帮助。”,80岁的罗友邦告诉笔者。

经过20多年的科学实验攻关,苍天不负有心人,老两口杂交育出的鹿科11号12号两个小麦新品系,多次参加省市区域试验种植,产量均名列前三名。经鹿邑、亳州两地万亩实验种植,无论灾年、丰年,平均亩产1400斤,最高突破1500斤,其丰产性能、抗灾表现收到种植户的青睐。

5月14日傍晚,中国农科院全国小麦专家闫永斌带领全国13位小麦专家来到罗有帮的试验田里,“在全国山东、河南、安徽、四川等地考察一圈,终于在罗老师的田地里见到大麦穗啦!了不起!今年倒春寒还能达到每亩49万穗、单穗40粒籽,这分明就是当代麦地里的袁隆平啊!”闫永斌称赞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