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三種食品的「飲食禁忌」

魚、奶、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食品,很多科普文章稱讚其營養價值。

但“好物亦需善用”,如果不注意其飲食禁忌,也會“惹禍上身”。

三種食品的「飲食禁忌」

有魚尚須會吃魚

魚雖好吃,但應謹防因吃魚而生病。

首先,“拼死吃河豚”決不可取。其次,如水體受到汙染,人吃了被汙染的魚,可能會中毒;魚體若感染了肝吸蟲,人吃魚後可患肝吸蟲病。

烹調魚時要炸熟煮透,方可避免感染生病。“臭魚爛蝦,得病的冤家”。所以千萬不要吃腐敗變質的魚。還要防止魚類組織胺中毒,如青皮紅肉的鮐魚、金槍魚等體內含有組織胺,可引起過敏反應,過敏體質的人請不要吃這類魚。

人們常說魚頭鮮美,但魚頭卻是藏汙納垢最多的地方。如被農藥汙染,魚頭是首當其衝。因此,烹調前要把魚鰓除乾淨,並徹底清洗。

一些魚蝦帶有濃重的煤油味,這是酚汙染的結果。這種魚對人體是有毒性的。

另外,經常食用體形大的魚容易發生

汞中毒。因為體形大的海魚處於海洋魚類食物鏈的最上層,它們富集汞的量比其它魚要多。如果人體對汞的攝入量大於排出量,多餘的汞在體內蓄集下來,可對人體多個器官及系統造成永久性的損害。

形狀奇特而怪的魚,是受合成或天然化學致癌物中致突變物或通過生殖細胞傳給後代引起遺傳變異產生的。很多魚體內都有腫瘤。如果吃了這種魚,將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患上莫名其妙的疾病。


有奶並非都是“良”

20世紀80年代日本提出“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的口號,經過幾十年努力,其國民健康大大提高,99%的小學生都飲用學生奶。

在我國,11~14歲的少年平均身高比日本同齡少年矮2~3釐米,其主要原因可能與國人沒有養成“終生不斷奶”的習慣有關。

殊不知,從嬰兒到成人,從不斷奶的好處多多,喝牛奶的好處真是說不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有奶便是“良”。請君每天喝杯奶。

然而,營養學家研究發現,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質大部分是不易消化的酪蛋白;牛奶脂肪球大,除不易消化外,它所含的低價揮發性脂肪酸較多,對腸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此外,牛奶還易受細菌汙染。

因此,某些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患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消化性潰瘍、胃次全切除手術後的病人,患潰瘍性結腸炎、膽囊炎和胰腺炎者,都應慎用牛奶,或用營養豐富的麥乳精代替。


飲茶的不宜

茶有提神、解渴、助消化、去油膩、降血脂等保健功能,但飲茶也有諸多規矩。

  • 不宜濃茶

茶鹼過多會加速動脈硬化,容易激發心絞痛。

刺激胃腸引起功能失調,出現消化不良、大便乾燥硬結等症狀。


  • 不宜用剛開的水沖茶

沏茶的水溫最好在80攝氏度左右,因為高溫可破壞茶葉的有益成分。


  • 不喝隔夜茶

隔夜茶的鞣酸等成分相對增加,對人體健康不利。


  • 美食後不宜喝濃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能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蛋白質。

使腸道蠕動減慢,造成便秘,還可增加有毒物質對肝臟的毒害作用。


  • 孕婦不宜多飲茶

茶葉中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濃茶中含量更高。

咖啡因具有興奮作用,可刺激胎兒,增加胎動,甚至危及胎兒的生長髮育。


  • 不宜飲濃茶解酒醉

酒醉後馬上喝大量濃茶,會使大量乙醛通過腎臟從小便排出,從而對腎臟造成損害。


  • 便秘者不宜飲茶

茶葉中有大量鞣酸,有很強的收斂作用,會影響胃腸蠕動,加重大便乾結。


  • 不宜用茶水送藥

茶葉中含有多種結構複雜的化學成分,能與某些藥物發生化學反應,對抗或干擾藥物作用,使藥物的療效降低或失效甚至發生不良反應。


  • 心律不齊或心動過速的人不宜多飲茶

飲茶可以刺激心肌,增加消耗,使心跳、血流加快,呼吸加快加深,使患者更加不舒服。


  • 患有潰瘍病的人不宜多飲茶

這是因為茶葉中的生物鹼可以降低胃中磷酸二酯酶的活性,從而使胃壁細胞分泌出大量胃酸。

胃酸過多必然要影響到潰瘍面的癒合。


  • 空腹不宜多飲茶

飲茶可以幫助消化,本身已經感到飢餓而再飲茶就會更加覺得飢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