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江西廣豐縣有哪些重要旅遊景點?

1、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年封禁銅鈸山,江南神奇原始林

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閩浙贛邊陲,位於上饒市東南,與福建省浦城縣、武夷山市相鄰,面積312.4km2。主峰銅鈸山尖,海拔1534.6米。2002年12月被確定為國家森林公園, 2010年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銅鈸山自唐末(884年)開始封禁,直到清同治8年(1869年)弛禁,歷時近千年,故有“封禁山”之稱。

銅鈸山自然生態保存完好。境內有原始森林3.6萬畝,分佈著大片的紅豆杉等名貴樹種。銅鈸山風景資源豐富,主要由奇山、秀水、怪石、名木、遺蹟等構成,具有奇、秀、雄、險等特色。其中以地貌特徵為代表的有九仙山、白花巖、銅鈸山等,山勢秀麗險峻,奇峰林立;以秀水為代表的有九仙湖、銅鈸湖、七星湖,三大高峽平湖,湖面寬廣平靜如鏡,象三顆明珠鑲嵌森林中;以古樹名木為代表的是紅豆杉景區,景區內古樹參天、紅豆杉分佈密集;以人文為代表的有清初農民起義時構築的九仙山城堡、古代關隘、古瓷窯、張叔夜故居、悟道尖馬氏夫人廟、廣福寺、縣蘇維埃舊址、紅軍巖,以及一些民居民俗等。

2、九仙湖

九仙湖位於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是一處以休閒文化為主題觀光度假勝地,整個景區面積6.1平方公里,湖面面積140公頃。湖四周青山環繞,綠樹蔥蘢。坐船遊於湖上,只見藍天白雲映著青山綠樹,倒映湖面,濃淡相宜,朦朧空靈而幽靜。島嶼上偶爾飛來成群的白鷺,或棲息於草地上,或張望於綠樹上,悠悠白影倒映在水面上的藍天雲海之中,別有一番詩情畫意。主要景點有神龜攀天、龜蟒相親、文武雙聖、蓮花盛開、筆架山、神仙打鼓、湖心亭、紅軍巖、支面關、霞霧嶺仙境、白蠟坑瀑布、張叔夜故居等。

3、白花巖

白花巖位於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為廣豐著名三巖之一,有著“一目三省”的特殊地理位置,白花巖巖高60多米,遠望如蓮花吐蕊。巖下有穴,面積約2500平米,建有廣福寺。寺內一洞稱臥龍洞,內有雙龍戲珠。洞口兩邊石壁上繪有元代的二十四諸仙壁畫,人物神態各異,造型生動活潑。高懸的巖壁上,“白花巖”三個大字是明代文學家、天文學家呂懷親手鐫刻。白花巖也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遊歷地,崇禎改元年(1630)農曆8月,徐霞客到了白花巖。《閩遊日記後(後記)》中這樣記述:“……餘聞白花巖益喜……。已入勝地,竹深石轉,中峙一庵,即白花巖也。”白花巖腳下的銅鈸山古瓷窯遺址,在1990年經當時上饒地區文物部門鑑定,為五代­--宋代窯址。這一發現填補了江西燒製青瓷器的歷史空白。

4、九仙山

九仙山位於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海拔550米,面積10平方公里。四面皆懸崖峭壁,下臨深不可測,僅北面陡壁有人工鑿成的羊腸小道可供攀登。周邊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各種像形石姿態惟妙惟肖,造型栩栩如生。主要景點有 “靈鷲飛來”、 “臥虎撲食”、 “雄獅下山”、 “猴子觀海”、“八仙下棋”等。湖順治五年(1648年)高陽村農民楊文率九千餘眾在九仙山起義,在山上建營寨、築城堡,與清軍對抗。後被清廷調浙、贛、閩三路官兵“圍剿”,起義軍失敗,死難者眾多。群眾為紀念九千名起義軍在此山抗清,就改九仙山為“九千山”。九仙山原有四座城門,現在保存下來的只有南天門。九仙山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原始森林

銅鈸山原始森林區,在廣豐縣南部的銅鈸山尖、百丈巖、裡坪溪、仙風巖一帶,為上饒市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核心區,面積約3.6萬畝。銅鈸山尖,海拔1534.6米,是廣豐縣最高峰。立於峰頂極目四望,只見山巒綿延不斷,起起伏伏;峰襯白雲,腰繞清霧,雲海松濤,蔚為壯觀。因其海拔較高,剛是雲蒸霞蔚,忽又風捲怒雲,奇峰幽壑,處處飛瀑流泉。

兀傲東南第一峰的銅鈸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境內山石廣佈,溪瀑縱橫,植被茂密,景緻優美。以“奇、險、秀”聞名江南。境內森林覆蓋率達88.2%以上,木材蓄積量為120萬立方米,毛竹林面積10萬畝。高等到植物有2000餘種、100餘個科,普遍分佈的主要木本植物有杉木、木荷、松類、栲類、櫧類、楓香、樟樹、毛竹等;已列入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珍惜、瀕危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香榧、香樟、柳杉、銀杏、厚朴、杜仲、柏樂樹、鵝掌楸、香果樹、木蓮等。有筍乾、土蜜、黑麵桃、野葛等多種綠色食品。珍稀野生動物種類繁多,有稀有動物鷹嘴龜、娃娃魚等。有鳥獸類野生動物有200餘種,兩棲爬行類100餘種,昆蟲類更是繁多;列為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有黃腹角雉、毛冠鹿、短尾猴、雲豹、穿山甲、熊、尖吻蛇、眼鏡蛇等到30餘種。

銅鈸山地處贛、閩兩省邊陲,山深林密,自唐末以後,這裡一直是農民起義的重要據點,如唐末黃巢農民起義、明景泰年間福建鄧茂七為首的農民起義等,都曾在這裡據險與官軍周旋,因而被歷代封建朝廷明令封禁。由於官府禁止人居、採伐、狩獵。至今,古樹參天,古藤粗如碗,人煙罕至。據《通志》講:“封禁山蜘蛛大如碗,其吐絲如繩,間有色白而放光者。土人嘗見不敢攫取。”而民間的一些傳說又為這裡增添了幾分神秘……

在銅鈸山原始森林內一個叫六角坑冬毛區的半山腰,這一塊岩石被古人鑿了一些類似文字的奇異圖案,岩石的圖案已有一半被埋在地下。相傳在唐朝安史之亂時,有一位富戶逃到冬毛區避難,把寶藏隱藏在深山叢林。為了不遺忘各個藏寶處,他在一塊岩石上鑿刻了一幅藏寶指示圖。這塊岩石怪圖便是當時的藏寶圖了。

穿行於遮天蔽日的茂林之中,不僅僅是看到參天古樹與粗如碗口的古藤,而是更有千年封禁造就的原始與神秘。那一份靜謐與安詳,正是渴望遠離喧囂的都市人夢境中的世外桃源……

6、紅豆杉

高山紅豆杉群位於銅鈸山七星村,距管委會駐地10.5公里。目前,在銅鈸山的大山密林深處,已發現有4處野生南方紅豆杉群落,經林業專家估測,僅高山紅豆杉群落就有2000多畝,約7000株。每畝平均密度有40多株,胸徑最大的達1.5米。其中胸徑在20釐米以上的就有1萬多株。據稱,這是迄今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生長最密集的紅豆杉群。主要景點有:紅豆杉群、柳杉王、樹中樹、鵲橋松、古井、龍潭瀑布等。

7、紅軍巖

在贛東北革命老區廣豐縣銅鈸山高陽村,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因它峰巒迭嶂、地勢險要,並排有七座懸崖組成,故名“七巖”。在這裡曾流淌著紅軍十八勇士的鮮血,所以後人又把它稱為“紅軍巖”。“紅軍巖”是紅軍忠魂的化身,它見證了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氣節。每當人們駐足巖下,都會被一個可歌可泣的壯烈故事所感動。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初,蘇區紅軍開赴閩北作戰,留赤警營一個排駐守高陽。二月初“江、廣、浦聯防隊”出動500多人,乘虛襲擊縣蘇維埃政府。為掩護縣委機關和群眾轉移,周排長率領戰士與敵人鏖戰,後因彈盡,剩下二十一名戰士跳下懸崖,壯烈犧牲18人,為紀念革命烈士,崖壁上刻有毛澤東手書體“紅軍巖”三個大字,興建了“紅軍巖紀念亭”和“紅軍巖紀念碑”。如今紅軍巖已成為了一個黨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用來追思先烈們的豐功偉績。

8、鐵山梯田

山有鐵,田如梯。

鐵山梯田位於廣豐最高的村莊——銅鈸山鐵山村深閨。鐵山梯田有的像巨扇一樣半摺半開,斜疊成一個個狹長的扇面;有的則像天鏡被分割,然後有層次地鑲嵌成多種圖形的碎塊。鐵山開山造田的祖先們當初沒有想到,他們用血汗和生命開出來的梯田,竟變成了嫵媚瀟灑的曲線世界。在旅遊成為人們生活一部分的今天,他們經手開出來的梯田,竟像藝術傑作一樣愉悅著遊人的感情。

9、屏風山公園

東晉詩人王康琚在《反招隱詩》中寫到:“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其意為“大徹大悟的隱士,不必隱居山林,在朝市也可隱居”。屏風山公園處於縣城邊緣,是鬧市中的一塊僻靜之所,是城市人群嚮往的一塊隱逸聖地。屏風,古時建築物內部檔風用的一種傢俱,所謂“屏其風也”。漢劉熙《釋名·釋床帳》謂:“屏風,言可以屏障風也”。公園借用屏風山山名的含義,喻以屏蔽“市集之風”之意。運用自然地設計手法,將建設融入自然中,打造一塊“朝市”中的隱逸之地。整個公園的空間發展佈局概括為“一帶四區”:一帶為山林遊憩帶,四區為入口服務區塊、擴展服務區塊、屏風廟區塊和山頂公共活動區塊。公園現已完工開放,是市民休閒、運動、健身的好去處,歡迎安全文明遊玩。

10、天桂巖

天桂巖位於廣豐縣排山鎮西巖山腰上,距縣城12公里,屬石灰岩溶洞,為廣豐著名勝地三巖之冠,有“江南第一洞天”之稱,因巖前古時有桂樹而得名。巖門有明朝丁磯手書“天桂巖”三個大字,筆力猷勁,巖門左側題有明代周尚德五言詩《題天桂巖》。

巖正中洞高10餘米,寬可容千餘人。洞頂有“天窗”名“一線天”。洞內左右有側洞。右洞深而險,已堵塞,由左洞前進百餘米,旁有一穴,名“紫霞洞”約一人高,中有“江東第一洞天”題字。再前進,洞穴忽寬忽宰,高低參差,越深越險,有“九層樓”之稱。上三層可繫繩子墜下,各有“石室”。室中有石桌、石凳、石床、石缸、石灶、石鍋鏟等,皆天然造成,宛如臥室和廚房陳設。石壁上有天成的奇獸異禽,如孔雀、仙鹿、鶴、似鼓、南瓜,惟妙惟肖。

11、六石巖

六石巖位於廣豐縣嵩峰鄉十都村東南,上廣公路直達,距廣豐縣城35公里。景區內原生態植被保存良好,古木參天、山泉潺潺、曲徑通幽。六石巖素有贛東北“一洞天”之美譽,由於受侵蝕構造地形影響,形成了群峰突立,千姿百態,尤以六巖簇立,突兀峻崎。群山林林鬱鬱蔥蔥,十都溪流曲折蜿蜒,似玉帶漂流,遠處山村人家炊煙裊裊,一派田園風光。六石巖以各自不同形狀分別稱為竹山石、麒麟石、雷鑽石、剖刀石、猢猻石和關公石。竹山石以高、險、奇、幽而冠六石之首,巖前有“一洞天”,巖上鐫有“六石仙岩”四個大字。明天順年間廣信知府金銑的“出雙山、望六石、六石壘壘”之上聯,至今無人對出下聯,更增添了此景的神秘色彩。

12、十都王家大屋

江南第一大民宅——王家大屋,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系該村紙商王直賢所建,故又名為“直賢大屋”。佔地面積2.7萬平方米,有房間108間,青石雕花欄杆魚池4個,大小天井36個。王家大屋全屬木質結構,全屋廳堂樓閣錯落有致,雕樑畫棟,石雕、木雕技藝精湛,令人歎為觀止。

13、祝氏宗祠

東陽鄉龍溪村古建築群中最典型的是祝氏宗祠,該祠始建於明成化年間,清康熙、乾隆兩代多次重建。宗祠佔地2583平方米,分“前進­—中堂—後進”三進。前進置戲臺,後進祭祀祖先神位,中堂懸有“朗峰世家”橫匾。是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築之一。

整座祠堂頗重裝飾,雕樑畫棟,精美絕倫。藻井開天花、雀替、斗拱飾以朱漆彩繪。四周迴廊簷柱的木構件上均採用精細的木雕裝飾。雕刻內容有神話人物、松鶴花卉、吉祥動物等,形象豐富而特色鮮明,體現了古代民間工匠卓越的技能,藝術價值很高。更值得一提的是,前院兩側廂房的跑馬樓板壁上還繪有許多壁畫。內容以忠、孝、節、義的民間故事為主,表達了古人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忠孝治家的企望。這些壁畫色彩淡雅、構圖嚴謹、人物生動、線條流暢。

14、文昌閣

位於東陽鄉境內,建於清同治七年,在祝氏宗祠右側。高12.3米, 佔地面積475平方米。雖不像祝氏宗祠那般注重裝飾,但卻有她獨特的建築特色。屋頂為三重簷歇山頂。高聳莊重,古典軒昂。閣內採用柱網架構,四根粗大的中柱,配以金柱、簷柱,形成柱網支撐樑架。這種整體框架結構具備一定柔性,發生地震時,會通過自身框架的彈性變形、分散、抵消地震能量對建築的破壞,具有抗震作用。在一定限度內,保障建築安全。在造型上又能給人一種沉穩、豪放的感覺。

15、博山寺

博山寺風景區位於廣豐縣洋口鎮博山村,距縣城15公里。博山寺風景區山巒疊翠、林谷幽深、泉石清奇、古樹參天、殿閣巍峨、香菸縹緲、晨鐘暮鼓,晚明時曾譽為“天下第二叢林”,聞名國內外。景區內有博山寺,又名能仁寺。始建於唐同光年間。建有大雄寶殿、藏經閣、法堂、安樂堂、東西禪堂等計12棟24廳。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晚年閒居時,在博山建“稼軒書舍”,曾讀書與此,吟詠頗多,寫下詞十多闕。明代呂夔、夏尚樸,清代傅宏彪、夏顯煜、徐光祚、劉堯裔、楊丕烈、劉梓等均有遊博山寺詩文留傳於世。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樸初題寫“能仁禪寺”四字位於山門,博山能仁禪寺以其曹洞博山一系在中國佛教歷史上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地位,現為江西省重點開放寺廟之一。

16、靈鷲寺

靈鷲寺位於廣豐縣東陽鄉靈鷲山北麓,為江西省14座重點保護古廟之一,建於唐元和年間,宋重建。清咸豐年間被毀,清光緒後期又先後興建了玉皇殿、觀音堂等“九棟十三廳”。寺依山而建,遠視若鷲鳥凌空飛舞,故得名。寺內有金塑佛像37尊。寺周圍有木魚山、古城、鷲嶺、五星峰、雙獅、張叔夜衣冠墓等“靈鷲十景”。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夜宿該寺,並作《夜宿靈鷲寺》七絕二首。

17、廣靈寺

原名慈雲寺,位於廣豐縣城西南方水尾山風景區內,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鐘樓、寮房及方丈樓,總建築面積4746平方米。其中大雄寶殿為贛東北第一大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