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當印象派的莫奈遇上浮世繪,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莫奈可以算是最早傳閱並熱心購買浮世繪版畫的印象派畫家之一了。

1883年,當他在吉維尼定居的時候,已經是一位擁有大量浮世繪版畫的收藏家。他收集了包括葛飾北齋、歌川廣重等畫師的大量作品,這些版畫現在還掛在吉維尼的故居里。除了收藏版畫,莫奈還把住宅的庭院改造成日本風格。

當印象派的莫奈遇上浮世繪,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花卉系列 葛飾北齋

莫奈與浮世繪

莫奈,是法國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年間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美術史家在研究浮世繪版畫對莫奈作品的影響的時候,首先在構圖上發現莫奈借鑑了浮世繪版畫,尤其是葛飾北齋與歌川廣重的風景版畫中的高視點構圖等手法,還有具體景物的造型,大多可以在莫奈的作品中看到及其相似的表現。

有人指出,從1860年代開始,莫奈的作品,在空間表現上就可以看出日本繪畫帶來的影響,但更明顯的形態應該是出現在1870年代之後,一幅以身著和服的妻子為模特兒的作品《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明確表現出莫奈對日本繪畫的關注。

當印象派的莫奈遇上浮世繪,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 莫奈

浮世繪版畫對自然景緻表現的多樣性、明亮色彩的組合以及獨特視點的畫面構成等,莫奈對此都深表認同,並從中獲得很大的啟發。

尤其是表現出對季節與氣候的敏感的浮世繪風景畫,與極力捕捉變化萬千的自然面貌的莫奈繪畫,有著本質上的共鳴,不難將莫奈喜歡描繪的雪景場面與他的浮世繪收藏中許多表現雪景的作品聯繫起來。

1880年代,在他以法國南部海濱為主的許多風景畫中,樹木、岩石、山勢的造型以及整體構圖與空間表現,與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歌川廣重的《東海道五十三次》等都有著很明顯的類似性。

莫奈1886年的《維利爾礁岩》與歌川廣重的《六十餘州名所圖會薩摩坊之津雙劍石》在構圖上的驚人相似,很難認為是偶然的巧合。

1887年《遊舟》的高視點構圖和物體的切斷方式則可以與鈴木春信的《採蓮舟遊》建立聯繫。

當印象派的莫奈遇上浮世繪,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採蓮舟遊》 鈴木春信 《遊舟》 莫奈

一、早期,莫奈熱衷於對自然環境色的研究

莫奈認為,印象派畫家是以浮世繪的自然觀為基礎展開對色彩的探索。

他迷戀表達自然光線,曾與雷諾阿等人一起聚集在楓丹白露林寫生,後來的英國之旅又使他從水彩畫家透納的外光表現技巧中受到啟發。

他將畢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捕捉自然景觀的萬千變化、表現陽光和空氣上,把繪畫當作一種以其自己的屬性來進行創作的對象,是用色彩創造“繪畫音樂”的大師。

對於19世紀的風景畫家們來說,重要的是將時代精神與個人感覺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藝術的價值觀念,以及主題和題材的選擇、空間的處理、色彩與光的表現

印象派之前的巴比松畫家們在題材的選擇上,忠實於自然的本真形態,因此在空間表現上依然反映出自然的真實面貌。雖然由於對光的表現也使畫面獲得更高的亮度,但是主觀上對空間與色彩的認識及表現依然存在侷限。

印象派可以說是繼續巴比松畫家們提出的課題,在色彩表現上出現革命性進步之前,首先在空間表現上打開了新的局面。

當印象派的莫奈遇上浮世繪,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聖西蒙農場雪路上的馬車》 莫奈

二、中期,莫奈融合了浮世繪的風格,弱化了透視,色彩豐富起來

莫奈1860年代中期開始的作品就可見與浮世繪版畫的密切聯繫。在經過了1870年代對日本趣味的表面模仿之後,從1880年代中期之後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莫奈對日本風格的有機借鑑。

主要表現為對具體景物的嚴格推敲、造型上追求簡潔明快的風格,從他一系列的海景作品中就可以看到浮世繪尤其是歌川廣重風格的影子。

更有學者指出,1890年代之後莫奈的眾多系列如《乾草垛》、《里昂教堂》、《白楊樹》、《聖拉扎爾車站》等,是從葛飾北齋與歌川廣重的系列版畫中受到的啟發,即對同一景物在不同時間條件下的色彩捕捉。

當印象派的莫奈遇上浮世繪,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聖拉扎爾車站》 莫奈

前面講到,日本人的審美情趣體現出了對自然的強烈嚮往。莫奈也在作品中表現出,通過對浮世繪版畫和日本傳統審美趣味的研究所導致審美觀照、自然感知和表達方式的變化,雖然對色彩的使用較之日本美術更偏向於主觀情緒,但仍然是相對真實的,這與浮世繪風景版畫的風格不謀而合。

莫奈曾對到訪吉維尼的朋友談到葛飾北齋的花鳥畫《牡丹與蝶》。

“看看這些在風中擺動的花吧,花瓣都翻卷起來了。這顯然不是真實的現象。對於生活在歐洲的我們來說,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如何截取主題。他們向我們展示出了不同的構成手法,這是不容置疑的”。

當印象派的莫奈遇上浮世繪,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牡丹與蝶》 葛飾北齋

三、後期,莫奈重視裝飾性,強調形式美感

這裡所說的“裝飾”,意味著與文藝復興以來西方美術所追求的三維空間再現的對立,表現的重點在於色彩與形狀的協調

莫奈與日本美術的共通之處在於,以儘可能少的自然主題來完成裝飾性效果,無疑他從浮世繪風景畫中學到了很多,由此促成了他畫面的簡潔乃至抽象。在這個過程中,莫奈也經歷了一個從表面模仿到心領神會的過程。

他曾將自己早期以夫人為模特的作品《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斥為“垃圾”,因為畫面上充滿對“日本趣味”的生硬堆砌,但從他晚年作品《睡蓮》的巨幅橫構圖和色彩中則可以看到對日本風格的融會貫通。

傳統繪畫中對自然的表現基本上離不開寫實的技法,尤其是歐洲繪畫很難將具有設計意味的單體花卉、枝葉等與自然觀的表現聯繫在一起,但顯然莫奈的《睡蓮》了突破了這種侷限。

他基於自己的視覺經驗,不僅以寫實的手法將自然景物作裝飾性整理排列,而且在表現自然空間幻覺的同時,將其與裝飾性目的完美地結合起來。

當印象派的莫奈遇上浮世繪,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睡蓮》 莫奈

被畫面切斷的柳樹、水中倒影的天空都暗示著畫框之外更加廣闊的空間,這是典型的日本美術樣式。莫奈將湖面的睡蓮、深處的水草以及畫面之外的天空這三層空間中的景物有機地安排在同一個平面上,其獨特的裝飾性效果所營造的獨特空間感,實際上已經超越了對日本美術的模仿與借鑑,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總結回扣: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了關於浮世繪對於莫奈作品的影響,我們探討了在浮世繪的影響下,莫奈早期、中期和晚期繪畫的變化。具體是以下三個方面:早期熱衷於對自然環境色的研究;中期融合浮世繪的風格,弱化透視,色彩豐富起來;後期重視裝飾性,強調形式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