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德甲的50+1並不一定是過時政策,但對霍芬海姆還說,簡直就是噩夢

德國足球甲級聯賽的50+1政策通俗來講就是不論投資人投資多少錢,投資人最多隻能擁有49%的決定權,球隊會員擁有的決定權永遠比投資人多,佔51% 。這項政策是保護德國足球俱樂部不受資本家或企業的肆意控制。俱樂部起步在社區並且紮根在社區,球隊永遠與球迷在一起。

德甲的50+1並不一定是過時政策,但對霍芬海姆還說,簡直就是噩夢

事實上,50+1政策的存在確實讓很多德甲小球隊的發展受到了限制。例如像霍芬海姆這種村隊,全村才3000多口人,就算都是球隊會員,每年交100歐元的會員費,也才30多萬歐元,別說給球員發工資,修葺球場了,就是買地皮蓋廁所都費勁。資本家們倒是有錢,但不論投資多少都沒決策權,他們似乎也不樂意。並不是每一個資本家都是霍芬海姆的老闆霍普,他那是真心愛球隊。

德甲的50+1並不一定是過時政策,但對霍芬海姆還說,簡直就是噩夢

這樣一來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勒沃庫森、沃爾夫斯堡這樣的球隊,身後即便是拜耳、大眾這樣的超級名企,但也終究混不成豪門,每年的投資額依舊不高。

德甲的50+1並不一定是過時政策,但對霍芬海姆還說,簡直就是噩夢

在現代足球的金元趨勢下,球隊沒錢,便無法吸引大牌球星加盟,球隊競爭力自然也就低下,德甲球隊在歐戰中的表現,近幾年只有拜仁和多特算穩定,其餘球隊基本上都是小組遊。正因如此也導致了很多球迷抨擊這項政策,覺得德甲應該像其他聯賽那樣開放個人或企業控股。資本家們持股多了,有決策權了,自然會加大資金投入,提高球隊競爭力。

德甲的50+1並不一定是過時政策,但對霍芬海姆還說,簡直就是噩夢

可這些球迷有沒有想過,如果德甲開放這項政策,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一天某個土豪突然心血來潮,買了個俱樂部經營,然後過兩年沒錢了又或者沒興趣了,拍拍屁股走人了,然後俱樂部就悲催了,隨時可能破產。

德甲的50+1並不一定是過時政策,但對霍芬海姆還說,簡直就是噩夢

目前來看,如果德甲開放50+1政策,受益的俱樂部首先會是拜仁和多特,高知名度會讓這兩支球隊吸引眾多投資者,但其他球隊呢?在沒辦法保證資金流入對球隊有正面影響的情況下,盲目的開放50+1政策並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至於球隊的錢財收入,聯賽和歐戰的競爭力還是要靠管理層的能力來實現,並不是一味地砸錢就可以。目前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三傢俱樂部拜仁,皇馬,巴薩都符合50+1政策,與其去抨擊50+1政策對德甲球隊的損害,還不如去抨擊那些球隊無能的管理層。為什麼同樣的政策拜仁,多特可以在德甲成功?為什麼同樣的會員制皇薩仁是歐洲最成功的三隻球隊而別的球隊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