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道德經:在反省中體悟真知,拋開自以為是的張揚,方為大智慧

道德經:拋開張揚之陋習,在反省中悟出真知,方為大智慧。

道德經:在反省中體悟真知,拋開自以為是的張揚,方為大智慧

01

人生在世,貴在自知。

人生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就是認知不到自己的錯誤,當不認為自己有錯的時候就談不上改正,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道德經》中說這樣一句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夠了解別人的人是有智慧,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明,能夠戰勝別人是一種力量,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強者。

何謂戰勝自己?那就是重新審視自己,讓自身不斷的突破。

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以老子提出通過外在事物來反觀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從而悟出生命的本來面目,這才叫做大智慧。

道德經:在反省中體悟真知,拋開自以為是的張揚,方為大智慧

《道德經》說“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腳跟用腳尖走路是站不牢靠的,大跨步前行是走不遠的。

所有自以為是的居功自傲,都是人生德行的累贅,如果不能去除這一些禍患,這樣的人生是走不遠的,必然會自掘墳墓,讓自己遭致禍患,給自己的人生豎起了無形的屏障。

唐代有一個棋手叫王積薪,他是非常有名的下棋之人,棋藝非常高超,自以為天下無敵。

有一次,他遊覽京城的時候住在一個旅店裡,晚上熄燈之後,聽到隔壁房間的老婦人和他的兒媳婦說:“這麼好的夜晚,時間還早,我們下一盤棋吧。”

於是她們就開始下棋,王積薪這個時候偷偷聽到老婦人對兒媳婦說:“我在第幾道下子。”

他兒媳婦又說:“我在第幾道下子。”

兩個人各說了幾十道,王積薪暗自記住了他們下棋的步驟,第二天,按照次序擺出了那盤棋的局勢,他們下棋的用意之深,佈局之妙,都讓王積薪自嘆不如。

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學無止境的道理,再也不認為自己天下無敵了。

道德經:在反省中體悟真知,拋開自以為是的張揚,方為大智慧

《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面臨疾風暴雨這樣危險的處境,要站穩自己的立場;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環境之中,要眼界高遠,以免被衝昏頭腦;在山路狹窄危險的地方,要及早回頭,以免深陷其中。

自滿自傲是許多年輕人身上都有的通病,剛擁有一些小的成就,就認為自己是天下無敵,殊不知,這只是自以為是的惡習。

所有的自以為是,都是人生的“路徑危險處”,一定要懂得回頭,以免在“風斜雨急處”,立不定腳跟。

02

倘若有一天,生命中遇到一個人,讓你感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那麼你應該感謝他,他才是你一生之中的貴人。

道德經:在反省中體悟真知,拋開自以為是的張揚,方為大智慧

著名藝術家梅蘭芳,在劇場演出的時候,演到精彩的地方,場內喝彩聲不斷。

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老人大喊著說:“不好,不好。”

梅蘭芳循聲看過去,是一個衣著樸素的老人,等戲劇散場之後,梅蘭芳用專車把老人接到自己的住處,如坐上賓一樣,向老人請教自己不好的地方在哪裡。

梅蘭芳謙虛地說:“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

老人見梅蘭芳這麼謙虛,就對他說:“惜嬌上樓與下樓的步數,按規定應該是上七下八,你為何八上八下?”

梅蘭芳聽了立刻低頭便拜,以後每次演出都非常注意這個問題。

也正是因為梅蘭芳的謙虛大度,讓他在藝術造詣和德行操守方面勝人一籌,並且備受人尊敬。

道德經:在反省中體悟真知,拋開自以為是的張揚,方為大智慧

在人生之中,我們會因外在的侷限性,而給自己製造了一個無形的屏障,讓自己無法認知自己。

當一個人無法正確認知自己,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道德經》中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只看見自己的人不能明辨事理,自以為是的人辨不清是非,自我誇耀的人顯不出來功勞,自高自大的人不能長久。

當一個人無法認知自己的缺點時,衍生出來的一個人性弱點必然是自以為是,居功自傲,那麼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去除這一些言行的禍害累贅。

就如同道家思想中所說“曲則全”的道理一樣,以謙虛處事,不故意的去表現,不故意的去張揚,即便你無法意識到自身的問題,也不會因為自以為是的心性陋習,給自己招致禍患和問題。

道德經:在反省中體悟真知,拋開自以為是的張揚,方為大智慧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