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学会“袁大头”银币鉴别方法,收藏不再当“冤大头”

“袁大头”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严谨点说叫“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史料记载,当时北洋政府为了整顿币制,划一银币,于民国三年二月,颁布《国币条例》十三条,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并根据银币制作相关规定,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币总厂及江南造币厂开铸一圆银币,币面镌刻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头币”或“袁大头”。

学会“袁大头”银币鉴别方法,收藏不再当“冤大头”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近几年来,随着古钱币收藏价值的升温,袁大头被越来越多的收藏者看重,价格也持续看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而不同版别的袁大头价值也不同,尤其是一些稀有版别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这也导致了现代收藏市场上“袁大头”假货横生的想象,让很多收藏者都不小心“中招”。今天,极速鉴宝通过对平台古钱币鉴定专家的采访,整理了一些鉴定“袁大头”的小妙招,希望可以帮到广大收藏者。

学会“袁大头”银币鉴别方法,收藏不再当“冤大头”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要验重量。一元银元和原来七钱二分龙洋,,成色89.1%。正常的银元经过流通磨损后,重量也应达到25.8克。凡是重量低于25克、含银量低于80%,不是当时的官造,洗版、锉边、包皮、挖补银元,就是现在假币。

二要看外观。注意观察银元的颜色、花纹、图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无经过酸洗、锉边、包皮、挖补的痕迹及是否私版银元等不正常现象。民间有“银子发白眼睛发黑”之说,就是说真币越擦越白,晶莹锃亮,表里一致,反之一擦就发黑,或灰白,或镀银所作,有一种浮躁感。

学会“袁大头”银币鉴别方法,收藏不再当“冤大头”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三要观边齿。因真银元是机制版,其边齿细致匀称,规整划一;假币的边齿粗糙,参差不齐,有的还有局部修锉的痕迹。真币经过流通,边齿虽有些磨损,但齿距整体划一;自然流畅圆润,反之边齿生硬,不太整齐,长短不一,有浅深之感。其实只要细心,肉眼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

四要识包浆。银元在流通或贮藏过程中表面会留下一种特质,叫包浆,又名黑漆古,它即有自然美,又有历史陈迹的美观。反之,仿币往往用烟烤或黑鞋油,黑泥等涂抹,看起来不自然,还有异味,很容易擦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五要摸币面。真品袁大头紧密平整,无毛孔,有柔和感反之多砂眼,毛孔版面显得粗糙,在放大镜下币面有凸起的细粒状。此外,真币是钢模具由机器冲压而成,字图案清新,流畅自然,龙鳞细致入微,人像眉毛胡子、双眼皮十分清晰,反之图案模糊不清,拖泥带水而不平整。

学会“袁大头”银币鉴别方法,收藏不再当“冤大头”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总之,我国银元收藏投资,增值空间较大,它既有收藏价值,又有历史研究价值,但在收藏银元的过程中,千万要提高警惕,因为当前造假者比比皆是,防不胜防。所以,极速鉴宝希望一些初涉银元收藏领域的朋友,要仔细观察,增强辨别能力。这样我们就不会上当受骗,同时也就会收藏到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