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常見皮膚疾病的調理思路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五十五。(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接前文)因此,我們從這段文字來看,就會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我給大家講一講我自己的理解,“高梁之變,足生大丁”,指的就是經常吃那些高熱量的肥肉和精細的糧食,就會內熱腸胃,整個內臟就會產生熱,這種熱的鬱積的時間長了就變成毒,發到身體表面,就變成疔瘡。

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發在皮膚上的疔瘡好治,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有皮膚科,有消炎藥,有各種各樣的措施,有了膿的話切開可以引流;有了炎症抹上消炎藥,很快炎症就下去了,並不是很難治。(今日頭條 )發的比較嚴重的是什麼病呢?比如說像牛皮癬,牛皮癬就比較難治;像頑固性溼疹;還有小朋友容易得的全身瘙癢,皮膚瘙癢,這些都比較難治。

這些怎麼治呢?中醫有句話叫做“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這些皮膚病中醫認為,大多數都是血分的病,就先養血、涼血,基本就是三種思路。養血就是用中藥,像四物湯或者四物湯加減,等等,把血分養好。有一個藥方是當歸飲子,就專門用當歸做為主藥,來治療皮膚病,是治療那種血虛性皮膚瘙癢的,先養血。然後針對身體變化用涼血之品,像丹皮、赤芍,用青蒿湯,像青蒿、知母這些藥。還有一些比較嚴重的患者再加上一些苦寒之品,把這個血分裡邊熱給清理出去,清的同時,還要“透”,不僅要清還要“透”出去,“透”是用什麼藥呢?是用像白蒺藜、荊芥、防風之類的這些藥。

有的大夫還喜歡用蟬衣,就是這個夏天蟬脫下來的殼。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經歷,北方的夏天熱,一下雨之後有很多蟬——就是知了,從地裡邊鑽出來爬到樹上去,過一晚上之後,知了殼就脫掉了,變成了能飛的知了。殼就蛻出來了,叫做蟬蛻,也叫蟬衣。古人認為:“從皮走皮”,這層蟬衣把皮膚瘙癢等皮膚的“風病”給治好,所以,這裡邊就涉及到一些用藥的思路。

第一個是養血,第二是涼血,第三是清透,用這幾種方法把皮膚就能治好。這個現在來講好辦,並不是很難治。頑固的像牛皮癬,像頑固性溼疹,還有頑固性的皮膚瘙癢,還有一類是蕁麻疹,這四大類臨床最多的皮膚病,這些病要是單純抹外用的藥不好治。(今日頭條 )我的經驗是用一些中藥的方法,然後配合飲食養生的方法,清淡飲食,然後配合一些中藥調理內臟、調理氣血,調理過一段時間,大部分都能有效果。有一部分比輕的患者,很快就痊癒了,重的經過一段時間調理都會好起來,這就是這類皮膚病,相對來講好治療。(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五十五。(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