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孩子在家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要不要託管?

這兩天回答悟空問答,發現一個非常令家長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在家寫作業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雖然這是提一個問題,其實細想,它同時包含了3個問題要我們來思考,那就是:一、兩者的區別在哪裡?二、到底要不要託管?三、怎麼選擇一個好的託管?

下面我們就一一來探討下。

首先,我們說“孩子在家寫作業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我家的孩子今年讀四年級,1~2年級上過學校的託管班,3~4年級在家吃飯寫作業,通過這4年的對比,我簡單總結了一下二者的區別,如下:

1、從學習環境就可以看出區別。

在家,是一個老師領著一個學生安安靜靜地寫作業;

在託管,是一個老師領著一群學生嘰嘰喳喳地寫作業。

孩子在家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要不要託管?

2、老師的精力與時間分配上有區別。

一般的託管,一個班裡起碼要有10個以上的孩子,才能運營下去。

即使託管的老師負責,要同時輔導10以上的孩子,時間有限、精力也是有限的,這麼多孩子他們要保證的是作業必須全部做完。至於做好或者得優,真是臣妾辦不到呀。

而在家的孩子,家長都會根據自身孩子特點做好精細化的計劃與安排,更負責任的家長是時時陪著、盯著,及時糾錯等。

孩子在家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要不要託管?

託管班得到的是老師10%左右的關注;在家得到的是你100%的愛與關注呀,你說寫作業的質量和結果會不會很大。

當然這裡我看到有佛系家長回答說,為了自己和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是放託管的好。此話沒毛病,我只想說,孩子是親生的,且養且珍惜吧,孩子是第一次當孩子,我們也是第一次當家長,我們都沒經驗,且相互包容點吧。

3、託管班的主要任務有區別

託管班保證的是整體質量,特別是差點的孩子不掉隊是重點。畢竟差點的孩子進步的空間大,容易出成績,孩子的名次進步了、習慣有所改善,都顯得託管的功勞大。

成績優異、拔尖的孩子本身進步空間小,自然不顯得託管有多大的作用,這樣的孩子還是得靠家長根據孩子的特點,量身定做學習計劃。

萬一這優異的孩子放到託管被別的孩子帶著玩跑偏了,託管的責任就大了去咯。估計這輩子別想從這家長口中得到好口碑。

個人建議哈,拔尖的孩子,家長就算是克服千難萬苦也把孩子帶在自己邊上,能有這麼個有天賦的孩子是你修了八輩子的福氣咯,替自己、替孩子得好好珍惜別浪費了。

再說現在教育的成本實在是大,你這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還不是大都進了各個培訓機構、輔導班的腰包啦。

孩子在家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要不要託管?


4、託管老師的資質有區別

還有託管老師的質量良莠不齊,是否有執教資格、有執教經驗,有待考究。

我們這裡說的是託管不是專業的輔導班,託管老師人家的義務就好比保姆,不讓你家孩子餓著、鬧著,安全才是第一,學習質量之類的要交給專業的培訓輔導老師。

有個別託管老師不服氣,說我們那怎麼負責任呢,您別生氣,我們說的是現象,您這是案例,我們不說以點蓋面的事。

5、孩子對老師的態度有區別

還有自己的孩子,是否服託管老師的管教,畢竟不是學校的任課老師,託管老師的威信還是弱一些。尤其是學校的老師況且都不能責罰、體罰孩子,更況且託管老師哪敢去得罪孩子、得罪孩子家長。

學校的託管,有自己的任課老師罩著,孩子稍微能規矩點。

這裡也有自己家長鎮不住自家孩子的,一定是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如果這樣,那就交給老師好了,那家長就去唸老師算了,及時跟老師溝通孩子的近況,需要老師從孩子的哪些方面關注的。

6、家長的心理需求有區別

還有家長的一個暗心理,就是我們出錢了,千萬不能吃虧,就是俺們出錢給了別人,別人就該對我孩子負責。這樣家長就對託管有了期望,一旦期望達不到必然就會失望,到後來的抱怨。

而家長自己帶著,畢竟自己不在花錢,就算是效果不盡人意,都沒有那種“花錢買虧吃”的感覺。

二、我們說說“到底要不要託管?”

孩子在家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要不要託管?


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根據家庭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

但是這個“量力而行”的標準是什麼呢?我們用一個現象來回答就有答案了。

這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各個學校的老師,都要求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並簽字了。對這個事啊,家長們會後議論紛紛,有擁護的,有反對的,有讚賞有嘉的,也有怨聲載道的,當然也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

老師的本意肯定是希望家校結合,更好的教育孩子。

老師認為給孩子看看作業並不花家長太多時間,希望家長能在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更多的參與進來,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幫助。沒有人比你更瞭解你孩子,沒有人會比你更在乎你的孩子。

而家長的心態有幾種:

1、這是好事,老師不講簽字,我也是要陪孩子寫作業的。現在這樣每天我還能給老師在作業本上留言問問老師的情況。

2、這本來我的孩子我就管,也是分內之事。

3、這是老師的事,現在推給家長來做,還要老師幹嘛?

4、每天簽字,增加了我的負擔,我每天這麼忙,哪有時間看做的對不對?

5、孩子沒做對,我也沒查出來,是不是太丟臉了?

6、現在孩子的題目還挺難,我還真有不會做的。

7、看孩子寫的作業我血壓上升,為孩子和我的身體健康,還是不看的好。

8、孩子不聽我的話,只聽老師的。

……

不知您是那一類的家長,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對於上面這不用類型的家長需不需要給孩子報託管,其實就一目瞭然了。

第1—2類的家長是很配合老師工作的,老師好、家長好、孩子好,社會一片和諧。這樣的家長就是自己再辛苦,我想她們也是不會給孩子報託管的。

孩子在家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要不要託管?


第3—4類的家長稍微有抱怨,也是很正常的。大家都出於對孩子的愛去想想吧。作業是孩子最近表現的晴雨表,你的孩子最近什麼狀態,根據孩子的作業情況就能反應出來。

有的是這裡也不會,那裡也不會的,趕緊搞清楚到底孩子是不是上課沒聽課?還是課程對他確實對他有難度,聽不懂,需要另外在找老師給他補補課。

還有的,總是粗心大意做不對題目的更麻煩。他這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不紮實,似是而非,抱著僥倖心理才出錯,這樣的還得把基礎知識再有針對性的把關。

還有的作業做的又快又好,是不是考慮給他做做拔高練習什麼的。是不是能在孩子的學業裡發現孩子的隱形特長,什麼字寫的越來越好,寫作文有天賦啦,什麼什麼的,再去培養培養。

這樣站在愛孩子、發現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是不是心裡就平衡、舒服點了呢?

第3—4類的家長,因為自己的心結問題,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家庭人員分配情況,充分考慮要不要給孩子報託管。

如果沒有父母的幫忙照顧孩子,我倒是建議家長們報託管。因為本身你就沒時間、對老師的工作又稍有微詞,這是心結問題。哪怕你克服困難把孩子帶在身邊,也容易心生抱怨,不是長久之計。或者兩者都可以嘗試比較一下,最後再選出最適合你和孩子的決定。

第5-6類家長,您想得多了。現在發現做不出是好事,趕緊問老師去,要不到了考場就只能哭了。問題要暴露在平時,及時解決,考試就順利大吉。

第5—6類家長,我覺得還是有實力可以將孩子帶在身邊的。不懂不會,家長都可以學會了再教孩子。孩子看到你對學習的執著態度,自然也會向你學習。

第7類也是現象級的家長了,只能說孩子是您自己親身的,且養且珍惜吧。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家長是第一次當家長,誰都不容易,大家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凡事平常心對待。

第8類雖然看起來是外來和尚好唸經的問題,其實也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孩子在家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要不要託管?

這類的家長建議大家看看《不管教的勇氣》[日本]岸見一郎寫的,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如何“不管教”孩子,才是更好的管教,同時也啟發我們從孩子的視角理解他們,繼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不管教的勇氣》裡面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都曾是孩子,但成為父母后,卻忘了小時候希望父母怎樣對待我們。


孩子在家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要不要託管?

唯有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才會接受父母的指導和意見。

所以第7—8類家長更應該注意的是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親子關係沒恢復,就託管。恢復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後,再去考慮是不是要託管的問題。

三、再說說“怎麼選擇託管班?”

前面我們說過現在的託管班行業魚龍混雜,老師的資質良莠不齊。有用愛心、責任心去做的,也有直奔賺錢而去的。我們選擇託管班一般要考慮的是安全、衛生、老師的資質與威信、經濟等情況。

1、可以先考慮學校的託管。

從以上各角度考慮,綜合得分最高的肯定是學校自辦的託管,孩子不出校門由學校的老師統一管理,晚上家長接回去再做點好吃的有營養的補補。現在每個學校都有這個午託和放學後一個小時輔導的,可以諮詢每個班班主任。

2、

選擇離學校近的、環境寬敞明亮的、有每餐伙食公示的、老師持教師資格證上崗的的託管。

外面的託管價格上肯定比學校貴。如果學校沒有託管就選擇最近的,更安全嘛。託管的目的就是保證孩子的安全後吃好、睡好,再去考慮輔導學習的事。

老師的資歷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人品。家長選擇時可以諮詢一下託管前後左右的鄰居,對託管負責人和老師的評價。

孩子在家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要不要託管?


3、社區半公益性的託管。

還有一種託管就是學校附近就近的社區裡,也有些公益組織也承接了託管的業務,適當的收費,她們具體能給家長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每個社區肯定各不相同,家長們可以去諮詢多瞭解。

4、學校附近住家的老師、或者孩子同學家裡託管

這種情況不多,但也是一種方法。如果有要好的同學住在學校附近,而同學家裡有全職照顧孩子的家長,可以和同學家長協商是否願意多帶1~2個孩子。至於價格就根據你們之間的情分和市場行情來定。

住老師家裡,以前這種情況也常見,我家親戚的孩子就在老師家裡住過2年。現在老師要規避一些負面影響,可能會拒絕,但是還是可以嘗試先跟老師溝通的。

總結:

其實好父母勝過好老師。

我們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我們要多用心地關注孩子的成長,科學地陪伴孩子一起學習進步,做一個智慧型的、帶領型的父母,不做說教型的父母。

哪怕是孩子在託管,一定要選擇適合孩子的,對孩子負責的託管,平時多跟老師反應孩子的近況,請老師有針對性的多費心多關注。你都不關心自家娃,還能指望誰呢,是吧?託管老師對孩子的重視,取決與你對孩子的重視。

做好家長並不容易,但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值得我們去付出。

孩子在家和在託管班寫作業,為什麼差別那麼大?要不要託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