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日常做到三點,幽門螺桿菌很難“入侵”,為家人記下來

近幾年癌症問題高發讓人們開始關注健康體檢,其中呼氣試驗可以輔助性的檢查胃部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問題,很多人在收到體檢報告時會被“幽門螺旋桿菌陽性”這樣的結果嚇到,甚至也會篤定自己就已經有胃癌的問題。那麼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與胃癌劃上等號嗎?

日常做到三點,幽門螺桿菌很難“入侵”,為家人記下來

在2012年時全球胃癌新增病例為95.2萬人左右,而因胃癌死亡的人數約為72.3萬人,反觀我國,胃癌的發病例數和死亡例數甚至佔到全球的42.6%以及45%,而胃癌高發也讓幽門螺旋桿菌備受關注,幽門螺旋桿菌其實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且分佈在人體的胃部粘膜組織中,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副主任醫師蘭春慧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是公認的胃炎、胃潰瘍乃至胃癌的主要致病因子。

日常做到三點,幽門螺桿菌很難“入侵”,為家人記下來

此前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流行病學研究上發現,我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在56%以上,有半數人在幼兒時期就有感染的情況,這與水源、環境以及生活條件等有密切的聯繫。

由於網上有很多關於幽門螺旋桿菌導致胃癌的報道,因此很多人在常規體檢中發現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就會驚慌失措並擔心患上胃癌,是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意味著已經患上了胃癌呢?

針對這個情況,蘭春慧教授解釋說,幽門螺旋桿菌的確和胃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通常和胃癌的發病率呈正相關,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一定會患上胃癌,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是患上胃癌的一個發病因素,而胃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遺傳、不良習慣以及環境因素等。

日常做到三點,幽門螺桿菌很難“入侵”,為家人記下來

目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很高但是大部分人早期並無明顯的不適症狀,約10%患者會有消化性潰瘍且僅有1%會發展成胃癌,也就是說幽門螺旋桿菌結果陽性也不能說明將來一定會患上胃癌。

既然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不一定是胃癌,那麼是不是可以放心了呢?非也!蘭春慧教授強調,檢測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也不能大意,早期積極的干預根除治療效果很好且可以預防腸胃問題。

日常做到三點,幽門螺桿菌很難“入侵”,為家人記下來

通常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很容易出現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胃癌等問題,臨床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目的,除了是降低潰瘍病的發生率以及改善消化不良症狀以外,其實也是為了降低胃癌的患病風險。

日常做到三點,幽門螺桿菌很難“入侵”,為家人記下來

目前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主要利用抗生素聯合多種藥物,一般療程會控制在兩週內,不過聯合用藥也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嶺強調:是否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還應該結合適應症來看,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時同時伴有胃粘膜疾病患者則應當積極的根除,而對於沒有胃部疾病或者無家族病史的人來說其實不必對幽門螺旋桿菌趕盡殺絕,避免濫用藥物導致抗生素失效或者引發二次感染的問題,也可以避免人力與物力的浪費。

日常做到三點,幽門螺桿菌很難“入侵”,為家人記下來

首先,不管有無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在生活中都要做好衛生清潔工作,尤其是飯前便後都要認真的清潔雙手,阻斷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同時也要保證飲食乾淨衛生而不要進食生冷的食物。

日常做到三點,幽門螺桿菌很難“入侵”,為家人記下來

其次,幽門螺旋桿菌傳播性很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最好避免共餐且適度的進行分餐的操作,

另外要特別注意家中老人要改掉嘴對嘴給寶寶餵食的習慣,家中如果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也要注意避免相互傳染,餐具應當隔離和消毒。

最後,生活中應該保持規律的飲食作息習慣,對於胃部不適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並積極的檢查和治療,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更應該做好癌症篩查工作。

1.《近六成國人胃裡都有它控制它就能防住胃癌》,健康界,2018-06-27

2.《半數以上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HP陽性一定會患胃癌嗎》,騰訊大渝網-大渝健康,2018-03-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