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糞便移植:我可是正兒八經的醫療技術

隨著醫學的迅猛發展,醫療技術和設備都在不斷突破創新,人體許多重要器官的移植已成為現實,心肝肺等許多內臟器官移植都有了成功的先例,甚至有人還開始了關於“換頭術”的研究。

但小編今天要介紹的是一種聽起來比“換頭術”更魔幻的移植技術——糞便移植!

是不是感覺匪夷所思?糞便移植的手術過程不需要像器官移植那樣複雜,如果你可以接受的話,甚至可以直接“吃便便”。

糞便移植:我可是正兒八經的醫療技術

那麼,真的能靠“吃便便”治病嗎?糞便竟然是“良藥”?

糞便中的隱藏者——腸道菌群

的確,糞便並不是要移植的主要目標物,我們需要的是糞便裡的微生物菌群。有人一聽,這又是糞又是菌的,感覺更加不好了。

其實,每個人身體裡都有一個獨特的菌群環境,簡單說就是我們都養了一腸子的菌,而糞便的形成與排出必然經過腸道,因而會帶出不少菌。

可不要小看這些菌,有些菌非常重要,它們不僅不致病還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長,一旦失去了它們,身體可就遇到麻煩了。

那麼究竟哪些菌是很重要的呢?這很難完全的解析。

因為成年人的腸道菌群微生態結構非常複雜,由超過500種以上的細菌組成,數量可以達到1014CFU(CFU,Colony-Forming Units,菌落形成單位,指單位體積中的細菌、黴菌、酵母等微生物的群落總數)。

如果把一個人體內的腸道細菌挨個排列整齊,總長度可以繞地球兩圈半!這些菌落分佈在迴腸與結腸,它們不僅數量巨大,還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糞便移植:我可是正兒八經的醫療技術

腸道中包含多種細菌

有的細菌(例如雙歧桿菌)可以幫助人體消化吸收,它們會發酵食物中殘留的碳水化合物,形成可以通過結腸粘膜吸收的脂肪酸。有的腸道細菌(例如乳酸菌)甚至可以直接生產一些維生素,如葉酸和維生素K。

除了消化食物與產生營養,許多細菌自身也可產生殺滅或抑制周圍其他細菌增殖的物質,達到抑制有害菌生長的目的,維持有益菌和有害菌間的平衡。

一旦腸道菌群失衡,一些有害因子會直接讓身體產生代謝異常,引發糖尿病、肥胖等一些慢性疾病。

腸道菌群失衡的大問題

腸道菌群失衡除了會導致這些潛在的慢性疾病風險,還有一類炎症性腸病對患者來說是非常折磨的,那就是由艱難梭狀芽孢桿菌引起的嚴重腸道感染。

菌群失衡時,少了可以抑制它生長的其他菌類,艱難梭狀芽孢桿菌會瘋狂地繁殖生長。患者會動不動就腹痛、跑肚拉稀、放臭屁,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摺磨。

糞便移植:我可是正兒八經的醫療技術

菌群的平衡(左:需要更多的有益菌,右:需要減少或抑制有害菌)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的治癒難點就在於,它幾乎不受抗生素的影響,意味著普通的打針吃藥對它殺傷力極小。而這時有人想到,不如對患者進行含有健康菌群的糞便移植。

經過漫長的臨床試驗驗證,迄今世界上至少有超過300位艱難梭菌感染患者成功接受過這類治療,擁有90%以上的治癒率!

臨床研究還發現腸道微生態能影響到諸多生理功能,糞便移植不僅能有效治療複發性難辨梭菌感染,還對炎症性腸病、腸易激綜合徵(IBS)和慢性便秘、慢性疲勞綜合徵、代謝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種病症都有幫助。

腸道菌群的作用如此之大,現在你應該知道為什麼糞便居然能起到醫治的作用了吧。

“屎中挑菌”不行嗎?

糞便移植最簡潔的方法是“吃”進去,但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用嘴巴吃,而是經由試管從病人鼻子移植到其胃部,如果接受不了這種方法,也可以通過結腸鏡直接從患者的肛門反向輸送進去。

現在還有數種對糞便腸道微生物的給予方法,包括灌腸、口服、鼻胃管、結腸鏡等等,一般應根據患者情況不同,採用適合的方法進行移植。

糞便移植:我可是正兒八經的醫療技術

糞便移植的手術現場

對於糞便的處理相對來說就簡單很多了,因為要儘量維持菌的活性,不可能反覆地處理,否則會把菌都給折騰死了。一般就是用生理鹽水把糞便化開,搖晃均勻直到完全融化,過濾一次即移植到患者的體內。

糞便移植:我可是正兒八經的醫療技術

處理後待移植的糞便

當然了,很多人想過既然都意識到真正的作用因素是微生物,不能針對糞便中的微生物直接設計菌粉進行藥物治療嗎?非要依靠糞便的原型嗎?畢竟克服心理障礙太難了,藥物還可以避免不同供體糞便的差異。

的確已經有一些公司正在開發針對艱難梭菌治療的口服細菌藥片,可是糞便中整個菌群的構建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同時目前尚不可知糞便中是否還存在其他的作用成分,但將糞便提純成為一種成分明確的微生物,無疑是未來的方向。

糞便移植:我可是正兒八經的醫療技術

冷凍糞便丸

對糞便的嚴格要求

如果糞便這麼有用,那每天拉粑粑沖走是不是太浪費了?想太多,醫學專家表示,可以移植的糞便對提供者的身體條件有很高的要求。


糞便移植:我可是正兒八經的醫療技術


目前,全世界只有6%的潛在捐贈者能通過篩選。不過如果可以的話,你願意捐出你的便便嗎?

目前需要接受糞便移植治療法的患者,基本都只能靠親友的捐贈來接受治療。想要捐出自己的糞便,要求不能有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徵等代謝性疾病,不能有自身免疫疾病和消化系統手術史,甚至還會對精神狀態做出要求,可謂是面面俱到。

同樣的,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被糞便移植,想要接受別人的便便也要經過重重篩選。

不能有傳染病是對“接受移植糞便者”的基本要求,同時最近3個月內都不能使用抗菌藥物以及其他導致腸道微生態紊亂的藥物,免疫系統甚至不能有疾病史,還有關於消化系統、腸道系統等諸多要求,看來真的想通過糞便移植治病也不是件易事啊。

糞便移植雖然聽起來略微重口味,但是它作為一項新興的醫療技術,的確可以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雖然目前接受糞便移植的患者還不多,而且該技術的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確。但今後,健康的糞便必將成為重要的醫學資源,說不定未來的某一天,不僅僅有精子庫、血漿庫、還會有糞便庫。

當然更加單純和精準的微生物菌粉藥物也在開發中,糞便微生物移植未來的方向一定會越來越寬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