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福建之“最”|福州濱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誕生眾多歷史名人

探訪·福州濱海新城(長樂區)最著名的山峰——董奉山。

自古以來,福州就是我國曆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一座老城,人文薈萃的老城裡更是誕生了一批又一批名垂青史的大人物。如大家所熟悉的三坊七巷,自唐季五代以來,這裡古老的坊巷格局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中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這裡保存著200多座古民居,是不可多得的“宋明清建築博物館”。也是一大批對近代中國歷史進程有重要影響的傑出人物的出生地和寓居地,發生於此的風雲往事,書寫著半部中國近代史。素有“一片三坊七巷,中國半部近代史”之美譽。

福建之“最”|福州濱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誕生眾多歷史名人

而今天介紹的則是福州另一處歷史底蘊深厚之地,它就是——董奉山,原名福山,此山因紀念三國名醫董奉而得名,也是福州長樂區唯一(國家級森林公園),主峰海拔518米,綿延起伏十餘里,氣勢宏偉,可全面鳥瞰長樂區,是福州東南方向的天然屏障,故有“一旗二鼓三董奉”之稱。

福建之“最”|福州濱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誕生眾多歷史名人

董奉山生態系統多樣性,山上長滿蒼松古杏原始森林,青蔥鬱綠、奇巖怪石、溪流清響,潮音符聲是福州濱海新城難得的清幽勝地,山間中故有一村落,名為高山頂,山坳裡殘留多處明清時期石頭厝遺址,是古代高山頂人與青橋村人、嶺頂村人、岱嶺村人貿易往來、市井買賣的山間集市,也是高山人唯一通往外界的必經之路。

福建之“最”|福州濱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誕生眾多歷史名人

董奉山除了環境優美,圍繞此山腳下的各個村落,更是誕生了許多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

⒈董奉——建安三神醫

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異,號拔墘,又號杏林,侯官縣董墘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董厝裡)人。東漢末年及三國時代著名醫師,與華佗、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董奉山上故有“漢董奉煉丹處”古蹟,山下建有“杏林始祖董奉草堂”。

董奉生前、歿後均有許多靈妙的事蹟,如治癒交州刺史士燮,拯救豫章百姓等,被廣西、河南、江西、福建等地民眾尊為醫神,奉祀香火,晉懷帝封為“碧虛上監太乙真人”。宋徽宗加封為“升元真君”,尊稱為“閭山大法院監雷法主碧虛升元杏林救生真君”,其廟多稱為“救生堂”。道教閭山有許徐吳董四法主之說,即許遜、徐甲、吳猛、董奉四真人。

福建之“最”|福州濱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誕生眾多歷史名人

⒉陳振龍——甘薯之父

陳振龍(約1543~1619年),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青橋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明萬曆年間陳振龍棄儒經商,到了菲律賓。他見菲律賓到處都種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還容易種植,聯想到國家時常災歉,食不果腹,就用心學會了種薯的方法。

據古籍記載,中國荒年時,“鄉民活於薯者十之七八”。清乾隆年間,甘薯已全面推廣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救活數百萬饑民,目前全國甘薯種植面積達一億多畝,年產量折原糧達三千萬噸,佔世界甘薯總產量的80%,清道光年間,後人在烏石山建“先薯亭”以紀念這一成功的引進,董奉山腳均有陳振龍紀念雕像。

福建之“最”|福州濱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誕生眾多歷史名人

⒊柯尚遷——中國珠算學鼻祖

柯尚遷(1500~1583年),字時益,號喬可,又號陽石山人,福州市長樂區漳港百戶村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貢生,任邢臺縣丞。精通算學,所著《曲禮外集》刊於萬曆六年(1578年),其中“補學禮六藝”附錄之《數學通軌》是中國重要數學鉅作,流傳甚廣。

現藏日本三重縣宇治山田市神宮文庫。書中引有“九歸總歌法語”、“撞歸法語”、“還原法語”等,在珠算髮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地位。他首定十三位算盤;還著有《周禮全經釋原》12卷、附錄2卷,《三禮全經釋原》及《曲禮全經類釋》14卷。

我國曆史上最早適用的珠算書——《數學通軌》。書中制定了算盤圖式:樑上二珠,梁下五珠,十五檔。此書的命運還充滿傳奇色彩,成書後,它東傳日本,流行極廣,備受推崇,因兵災人禍等原因,它在國內反而失傳。新中國成立後,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室李儼主任在日本出席國際科學史會議時意外發現了《數學通軌》,他向遊人借來手抄一本回國。從此,流浪在異國他鄉的《數學通軌》得以回到祖國懷抱。滄海遺珠,失而復得,熠熠光彩,輝耀千古。

福建之“最”|福州濱海新城最高海拔山峰,誕生眾多歷史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