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民營醫院沒必要成百上千萬挖人!一位知名創業醫生的心聲

民營醫院沒必要成百上千萬挖人!一位知名創業醫生的心聲

導讀:“一些民營醫院動輒用上千萬挖人,但我認為花這麼多錢不值得,也不會好。”

整理:七略

9月15日下午,第25期衛生政策上海圓桌會議舉行,多位專家就如何突破醫療困境的問題,進行了分享討論,冬雷腦科醫生集團創始人宋冬雷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歷程,他認為如今社會辦醫依然困難重重,創業者需要有“赴死”的信念和決心。

民營醫院沒必要成百上千萬挖人!一位知名創業醫生的心聲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冬雷腦科醫生集團(BDG)已經成立了三年,在這之前,宋冬雷曾在華山醫院工作23年,並在民營醫院擔任了3年院長。宋冬雷介紹,目前BDG還沒有自己的醫院,而是通過多點執業的方式和醫院進行合作,合作醫院主要以民營醫院為主,也有少數幾家公立醫院。

“公立醫院合作實際上要看院長心態和他的改革思想有多大。我們在上海做得最成功是浦南醫院,他願意拿出公立醫院讓我們合作,很多公立醫院是不願意,或者是害怕一些政策不敢合作,也可以理解。”

截止2018年6月份,三年不到,BDG共診療患者5000例,其中包括大量高難度手術、緊急會診,宋冬雷介紹,華山醫院的出身加上國家王牌隊伍的資源力量,冬雷腦科的治療水平、指標、患者滿意度都是非常好的,“這是我們能夠生存關鍵,有了這麼強大技術支撐,才可以活下來。”

醫生有時間才能談服務

和很多自主創業的醫生一樣,BDG也非常注重服務。雖然也感受到醫患關係的緊張,但宋冬雷依然相信只要肯付出,醫患關係還是有改觀可能性。“關鍵是花精力、時間,得讓醫生有這個時間,要有一個體系保障醫生跟病人充分溝通。”宋冬雷認為,你把病人當成家人照顧,就沒有人會對你有很大意見,患者對醫療服務不滿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醫生沒有時間,服務體系跟不上才造成這麼多醫患糾紛。

宋冬雷介紹,為了實現社會高水平社會辦醫夢想,BDG決定舉集團之力投資,在上海虹橋建一家腦科醫院。“我們憑技術吃飯,養活醫生其實很簡單,投資醫院就很辛苦了。”宋冬雷介紹,在第一期投資中,光裝修和買設備就需要兩億,雖然辛苦,但“上海很高水平社會辦醫確實還比較缺乏,我們要實現這個夢想。”

雖然如今政策利好很多,但總體來講,社會辦醫依然困難重重。宋冬雷認為,首先國家對公立醫院並沒有一個國家層面的清晰定位,所以三級醫院越來越大,不知道要發展到什麼程度?發展大了對老百姓是好是壞?這是一個大問題。其次,公立醫院在強調創收、床位增加,病人增多,想辦法拉病人進來,這個利益驅動如果不打破,社會辦醫想在夾縫中求生存是很困難的。

在過去很長時間內,社會辦醫療機構本身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沒有好的專家,無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宋冬雷強調,社會辦醫好一定要有好的醫生,沒有好醫生醫院是辦不好的,有了好醫生才可能慢慢起步。

除了水平高,醫生還要有艱苦奮鬥的團隊精神和思想境界。宋冬雷介紹,“一些民營醫院動輒用上千萬挖人,但我認為花這麼多錢不值得,也不會好。因為他在目前民營機構裡面創造不出什麼好的價值。收費標準定在那裡,創造不出來好的價值,那用不了幾年就跳槽走人了。所以開口一百萬以上的醫生我都不招,我要的是高水平,還要有思想覺悟的醫生,這樣創業才有可能成功。”

社會辦醫的發展離不開商業保險的支持。宋冬雷認為,目前我國醫療商業保險比例太低,老百姓只能自費看病或者是拿醫保看病,這和未來社會辦醫總體不符合,因為先進的技術越來越多,醫療費用也會越來越貴,如果沒有商業醫療保險跟進,就是公立醫院來做是辦不好,更別說民營醫院。但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年我國商業醫療保險的比例已經在增加。

在民營醫院發展的早期,國家會給一些基本醫保,讓它成長起來。等到孩子長大了,就不需要再繼續餵奶了。作為中國全民醫保的一個大問題,宋冬雷認為,如果早期不給民營醫院奶喝,後期再給也沒有用了,應該在早期給一點先讓民營醫院活下來,之後再斷奶。

創業要有紅軍赴死的決心

從做醫生到做醫院,這樣的轉變讓宋冬雷覺得很有難度,但“上了這條船就得走下去”,宋冬雷表示,“我們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戰略,另一個是信念。”就好像紅軍過草地,死了那麼多人還要繼續走下去,辦民營醫院也一樣,要有死了也要往前走的信念。宋冬雷坦言,這樣的“心靈雞湯”他每天都要給自己喝,因為遇到的困難太多,必須要給自己加油打氣。

宋冬雷認為,世界上沒有信念克服不了困難。“我們出來辦民營醫院,是希望把患者需求至上的理念帶到上海,當病人的需求被最大限度的滿足,才能成就好醫療。”宋冬雷強調:“只要病人需求放在最重要位置,這個醫院一定能夠做好。所以難不要緊,我們要有信心。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所有中國人,讓老百姓在看病的過程中獲得尊重。”

除了信念,還需要戰術上的方法。宋冬雷認為,民營醫療機構首先要把管理放在最前面,技術和服務並行。“從這幾年的經驗看來,一定要把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行。不光要有醫生,還要懂商業、懂服務,要有一個完整的構建,然後企業化運作。我們要講情懷,更要尊重商業規律,所以要好好設計這個建構,分工明確,互相協作。”

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目前,政府源源不斷的為推動社會辦醫出臺各種政策,宋冬雷也期待著這些政策能真正推進落實。“我認為在政策推進中,醫生的自由很重要,醫生沒有了自由什麼事情都是假的。我從華山醫院出來以後變成了民營醫院醫生、自由執業醫生,我的變化也很大。和原來在公立醫院不同,現在我意識到病人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必須對他們好。所以不要害怕給醫生自由,醫生自由了就會把患者當成衣食父母。”

有一句話叫“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宋冬雷認為,中國醫改能不能成功關鍵還要看政府部門的決心,“我們願意和大家一起努力,讓上海的政策早一點真正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