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如何看銀行風控嚴不嚴?2018半年報上:招行、交行、平安、中信

小夥伴們對這個系列關注,除了看看各行數據,熱鬧熱鬧,最關心的是額度、風控和風控趨勢。

那麼風控嚴格不嚴格看什麼?我們結合年報,把招行、交行、平安、中信、華夏放在一起來聊。

1、看批卡

批卡,這個很好理解,風控嚴格,批卡率就會下降。

髮卡量不高,不能說必然是因為審批收緊造成,但審批收緊絕對是影響因素之一。

就這5家銀行來說(本篇數據上都做四捨五入,抹去小數點後)。

  • 招行,新增髮卡1421萬張,新增流通卡1218萬張。
  • 交通,新增髮卡未披露,新增流通卡640萬張。
  • 平安,新增髮卡未披露,新增流通卡743萬張。
  • 中信,新增髮卡863萬張,新增流通卡未披露。
  • 華夏,全部未披露。(可能太慘了)

我們再看一組數據。

  • 招行,130餘個城市(未過140個),合計1693家網點
  • 交通, 239 (市)+158(縣),共397個,網點數3259家。
  • 平安,73 家分行,合計1073 家營業網點。
  • 中信,143個城市,合計1423家營業網點。
  • 華夏,106個城市,合計993家營業網點。

因為信用卡開卡涉及到“三親見”這一面籤環節,網點越下沉,數量越多,對渠道髮卡來說越有利。

但就數據來看,交行的數據很有國有銀行的特色。

且不說招行,就平安和交行相比,這差距就出來了。

當然,平安今年在拉新上,砸的錢也是相當多的,年報看不出來。

平安的推薦拉新活動,一個用戶的成本高達五六百,也是有目共睹的。(這麼高給到渠道,效果會更猛)

2、看刷卡

如果一家銀行信用卡交易總量大,卡均刷卡量也大,除了受客戶質量影響外,風控不算嚴格、活動豐富,是重要影響因素。

2018年上半年,這5家銀行信用卡交易量比較:

  • 招行,18192億元,卡均4350元。
  • 交通,14659億,卡均3550元。
  • 平安,12072.27 億元,卡均4400元。
  • 中信,9615.74億元,未披露。
  • 華夏,全部未披露。

這個數據拋出來,不得不再一次承認招行優秀

上半年,交行有跨年週週刷活動,平安有

行慶刷,招行除了10元風暴最後15天算在18年,其他活動平平淡淡的,還經歷了百夫長削權益風波,但總刷卡量之高,卡均刷卡量之高,還是一個字“”!

這背後,與招行200萬金葵花及以上等級客戶,在招行擁有資產5.5萬億,有一定關係。(金葵花有假的,但5.5萬億是真金白銀擺在那的)

其他4家銀行管理的零售客戶資產,合起來也沒達到這個數。

平安行慶,活動給力自不用說,應該是上半年最良心的活動,沒有之一。行慶助力下的總交易量和卡均數據,都很可觀。這裡應該@中信

交行,總交易量數據很可觀,但卡均略低了點。

交行信用卡在卡圈的熱度也算是經久不衰,有神卡護體、有紅五助力,還有各種刷卡活動衝量,但風控、提額與想刺激客戶多刷卡之間的矛盾,也是被詬病最多的。

中信、華夏,沒啥太可說的。

3、看政策

一家銀行重視不重視信用卡業務,信用卡業務走向,從年報其實能看出來一點。

我們先看這樣一組數據——在年報中出現“信用卡”一詞的次數。

  • 招行:53次;
  • 交行:36次;
  • 平安:47次;
  • 中信:50次;
  • 華夏:12次.

再看一下各行對信用卡業務的零星描述。

  • 招行:鞏固信用卡刷卡佣金及商戶分期業務收入增長動能。
  • 交行:通過二次徵信對高風險客戶收緊額度,實行提前入催。
  • 平安:持續發力 LUM(資產業務)三大尖兵,保持信用卡、新一貸和汽融業務優勢,保持零售資產業務良好品質。未來,隨著零售客戶經營的不斷提升,以零售 LUM 拉動零售 AUM、以信用卡帶動借記卡的成效將逐步體現。
  • 中信:本行積極推動信用卡資產證券化業務,報告期內,成功發行信用卡分期債權ABS 產品953.12億元。
  • 華夏:一句有用的話都木有~

上面這些表述,都是年報復制過來的,我來個小撩君口吻版解讀:

  • 招行,要夯實刷卡佣金收入+商戶分期,因為這塊是增長動能。要敢於鼓勵客戶刷卡,分期大吉嘛。
  • 交行,沒事多搞搞貸後管理,有風險的趕緊降額,風險客戶,客服提前催收搞起來。
  • 平安,信用卡第一,信用卡第一,聽到沒?所有業務都圍繞信用卡展開,逮著客戶,先給辦信用卡,再開儲蓄卡,不開儲蓄卡也沒事,先讓老鐵把信用卡辦了,儲蓄卡以後還有潛力,還一次款就是一次機會。
  • 中信,加速搞信用卡分期資產證券化,這是風口,資管給抓緊搞,客服,客服呢?!快去催客戶分期,兩個要對接起來,兩頭掙錢。
  • 華夏:你嗶嗶個啥~

4、最後談下對中信的看法

除去華夏,剩餘4家,中信數據可以用“慘淡”來概括。

網點數不少、大羊毛也不少、新卡狂魔、用戶拉新成本僅次於平安。

這些標籤合在一起,對比髮卡量數據和交易量數據,就有問題了。

第一,對中信易卡這個產品的看法——一款非常失敗的產品。

多數有資金實力在中信理財用戶,不懂易卡擼積分有啥用,給100倍積分對他們也沒啥用,最後就淪落為卡圈狂歡的一個產品。

一張神卡,不能形成示範效應,吸引卡圈之外的用戶進入,那一定是一款失敗的產品。

理想的神卡是,在卡圈熱鬧之後,可以向外傳播,吸引到卡圈之外的人。這是易卡小白和屌絲三白的差距所在。

中信可能是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修改規則、收緊對易卡風控,我個人認為,中信後面可能還會廢掉這個產品,或者做升級。前者可能性更大~

第二,口碑剛起,快速衰落

這半年聽到小白對中信最多的評價是:沒啥可刷的

這其實冤枉了中信,中信絕對是目前尚存的厚毛銀行之一。

中信的毛都是大毛,不管是年初的月悅刷還是易卡的積分,還是當前正在搞得夏日之旅,薅到都是大毛。

但針對日常的活動,9積分兌、9元看電影和精彩365,由於種種原因並不是很吸引卡圈之外的用戶。一是活動連續性不好,二是9分兌活動,不是卡圈的用戶不好搶到。

最後錢沒少花,但沒起到想要的效果。

對於玩卡的,只希望中信在這條路上走的更持久一點~

而不希望成為小招那樣的——與卡圈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也不影響擼小白,還能收穫很好的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