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為他們點贊!4名江蘇醫生喜獲“中國醫師獎”

為他們點贊!4名江蘇醫生喜獲“中國醫師獎”

8月19日,首個“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第11屆“中國醫師獎”頒獎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80名來自全國各地,從院士到鄉村醫生,涵蓋了婦產科、兒科、麻醉科、全科、中醫科、口腔科等35個臨床專業的醫師獲得“中國醫師獎”。據記者瞭解,“中國醫師獎”是2003年由原衛生部批准中國醫師協會設立的行業最高獎項。本屆“中國醫師獎”在京頒獎,江蘇省人民醫院王學浩教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滕皋軍教授、南京市第一醫院張穎冬教授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總醫院普通外科研究所任建安教授共4人獲此殊榮。

王學浩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省人民醫院肝膽中心主任、肝臟外科研究所所長、國家衛生健康委肝臟移植重點實驗室主任、中華醫學會移植免疫學主任委員等職,是我國著名肝臟外科和肝臟移植專家及中國大陸活體肝移植領域的開拓者。

为他们点赞!4名江苏医生喜获“中国医师奖”

活體肝移植技術創多項世界紀錄

王學浩院士因其長期以來在活體肝移植以及包括肝癌外科治療和介入治療等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而榮膺此獎項。他率先在中國大陸建立活體肝移植技術規範化體系,完成活體肝移植領域多項開拓性工作,將活體肝移植技術向全國20餘個省市推廣,填補了我國肝臟移植領域多項技術空白。1986年率先在國內使用碘化油肝動脈造影診斷並治療肝癌,為我國肝癌的現代介入治療奠定了基礎,是我國肝癌現代介入治療的先行者。

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奮力拼搏,王學浩院士引領的肝膽中心已發展成為以活體肝移植為技術特色的、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肝臟移植中心,成為國內活體肝移植的培訓和研究基地,救治了數以萬計的疑難危重的肝病患者,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和全國紀錄。中心已成為在全球有影響力、國際一流的肝臟移植中心,為活體肝臟移植在我國深入發展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

近年來,王學浩院士團隊還致力於DCD肝移植技術的應用和推廣。據瞭解,從2011年至今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膽中心通過DCD (心臟死亡器官捐獻) 完成了263例肝移植,僅2017年就完成了47例DCD肝臟移植。王學浩院士表示,我國每年有數十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可以進行器官移植手術的僅有1萬多人。目前我國肝源主要來自“活體肝移植”(親體間同血型捐獻)及“DCD捐獻”(心臟死亡器官捐獻),“DCD肝移植”是國家衛健委廣泛普及提倡的移植方式,他也呼籲全社會關注與支持公民死亡後器官捐獻工作。

滕皋軍教授:現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博導,江蘇省介入診療中心主任,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擔任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會長、亞太介入放射學會前任主席等多種重要學術職務。

为他们点赞!4名江苏医生喜获“中国医师奖”

滕皋軍教授從事介入治療臨床、教學、科研工作30多年,完成臨床手術兩萬餘例,擅長肝癌、食管癌、膽管惡性梗阻、椎體骨折、腰椎間盤突出、主動脈夾層、糖尿病足、腦血管病、門靜脈高壓症等疾病的介入治療,系列消化道粒子支架等多項技術為國內外首創。

他先後主持包括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重點課題十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發表SCI收錄100餘篇,包括《柳葉刀腫瘤》等國際著名期刊。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333工程第一層次培養對象。2015年獲歐洲介入放射學會的傑出人物獎,2017年獲美國介入放射學會最高榮譽獎——金獎,是獲得此兩項國際介入大獎的首位中國醫師。

任建安教授:現任南京總醫院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長,長期從事腸外科、克羅恩病等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等國家、軍隊重大科技成果獎13次。

为他们点赞!4名江苏医生喜获“中国医师奖”

南京總醫院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長任建安

鑽研30年,攻克腹部戰創傷難題

這是過去人們在戰爭題材影片中常見的一幕:戰士的肚皮被敵人打破,腸子直往外流,英勇的戰士一邊託著外流的腸子,一邊與敵殊死搏鬥,直至壯烈犧牲。

說起這一幕,任建安惋惜不止。他告訴記者,由於腹部防護薄弱,腹部傷是戰爭中的主要致死性損傷。但對於腹部傷的救治,國際上也一直沿用“碗扣盆蓋”保護受損裸露內臟的傳統方法,最終腹部傷合併腹腔感染與膿毒症,成為戰傷死亡的主要原因。

“腹部戰創傷導致臟器外露,對官兵和社會的心理影響巨大,是削弱戰鬥力的重要原因。”考取軍醫大學後,任建安先後師從黎鰲和黎介壽兩位兄弟院士,在大師的指引下,他立志攻克腹部戰創傷這個難題。“作為一名軍醫,首先是一名戰士,一切科研要聚焦打勝仗,才能無愧於這身綠軍裝!”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任建安鑽研戰創傷一步一個腳印:1994年在黎鰲教授門下,發現富含精氨酸的腸內營養可促進肝臟白蛋白合成和腸黏膜增殖,使腸瘻自愈;1996年在黎介壽院士的帶領下創新在患者體內提取合成纖維蛋白膠(生物水泥)治療腸瘻。在長達10年的艱辛探索中,他一路堅持不懈:試驗需要長期動態觀察,他每天過著“科室—實驗室—家”的“三點一線”生活,把休息時間壓縮到生理需求的最低極限,反覆進行臨床試驗。2008年,他提交的“嚴重腹腔感染腸損傷快速癒合研究”課題,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10年前,任建安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率先系統完整建立嚴重腹腔感染的腹腔開放療法,並首次揭示腹腔開放療法可有效減輕並逆轉肝功能損害、首次引入“持續炎症—免疫性代謝異常”預測嚴重腹腔感染患者轉歸。同時,設計生產腹部戰創傷急救包,完全替代“碗扣盆蓋”的陳舊方式,達到臨時關閉腹腔,保護外露內臟,迅速控制傷情。設計理念和技術優於外軍戰傷救治的同類裝備。

“這個研究成果發表文章157篇,其中SCI論文56篇,獲專利認可,被引用次數達200多萬次,先後在國內外會議上交流60餘次,獲得第33屆北美外科感染年會創始人Altermier獎,在軍內外三甲醫院推廣使用,接受國內外轉診嚴重腹腔感染患者千餘人。”任建安如數家珍:“這些成果的起點,都來自於黎鰲和黎介壽兩位大師。整整30年,對戰創傷急救措施我們還在不斷創新改進,目標只有一個:為了明天打勝仗。”

張穎冬教授:現任南京市第一醫院院長、中國藥科大學校長助理,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他還是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卒中中心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为他们点赞!4名江苏医生喜获“中国医师奖”

腦卒中急救達省內最佳水平

張穎冬教授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江蘇省臨床醫學科技專項一項、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資助一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十二五”南京市醫學科技發展重大項目一項;擔任“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子課題負責人一項。

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80餘篇,其中SCI收錄40餘篇,最高影響因子11.36,累計影響因子達88.32,其中影響因子5分以上8篇。以第一完成人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江蘇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江蘇省衛生廳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各一項;於2015年獲得美國專利一項。在國際國內學術界具有很高的學術影響力。積極推廣學術交流,舉辦國家、省級繼續教育班共9期,累計受訓人數近1000人;成功申請到南京市第一醫院2017年亞太卒中會議的主辦權。

近5年培養了博士、碩士研究生32名,博士後3名。其學術研究和臨床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作為學科帶頭人和醫院管理者,他非常重視醫院的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工作,醫院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入選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中國醫院百強榜”、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等排行榜。

新聞鏈接

为他们点赞!4名江苏医生喜获“中国医师奖”为他们点赞!4名江苏医生喜获“中国医师奖”
为他们点赞!4名江苏医生喜获“中国医师奖”为他们点赞!4名江苏医生喜获“中国医师奖”

通訊員 成運芬 程守勤 章琛 楊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